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法学界对能性述补结构“V(O)不得”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观点:1.认为“V(O)不得中的“得”是置于动词之后表示可能的“得”;2.认为“V(O)不得”和“V得(O)”来源相同,都是由“连动式”到“表示达成、实现的述补结构”,再虚化为能性述补结构。这两种观点都有不足之处。经过认真的调查分析和类比,我们认为“V(O)不得”中的“不得”是由否定动作结果的实现再发展到否定动作本身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对于“没的V”、“有的V”这种结构,有人认为其中的“没的”是固定组合,有人认为是“的”字短语.本文认为这些观点都难以成立.本文论证了结构中的“的”不附着于“没”,而是附着于它后面的动词.“没的V”的结构层次为“没/的V”.“的V”是“的”字短语在动词“没”和“有”后面的变体.“的 V”与“V的”有两点差别:(一)“的V”是粘着的而“V的”是自由的.(二)“V的”往往是多义的,而“的V”是单义的.在表受事的前提下“V的”与“的V”可以互相转换.  相似文献   

3.
由动词(广义的动词,包括形容词。记作“V”。)作中心语,名词(广义的名词,包括代词。记作“N”。)作定语的“N的V”结构(“他的来”),在语法界被普遍认定为名词性结构。例如朱德熙在《关于动词形容词“名物化”的问题》和《关于向心结构的定义》等文中一再重申这个观点。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也认为,“动  相似文献   

4.
“V1 V2 O”向“V C O”的演变,可以运用语义特征分析法来进行分析说明。句法结构中某个成分的语义特征的变化一定在功能上有表现,反过来,功能特征发生变化,必定伴随语义特征的变化。“V1 V2 O”演变为“V C O”,关键是第二个动词的功能发生了变化,这可以通过对其语义特征变化的分析加以解释和证明。上古汉语有一类“结果自足动词”(“综合性动词”之一种),这类动词具有[ 自主]、[ 可控]、[ 终结]、[ 外向]语义特征,在上古汉语里,它们在句法结构中必须与其受事成分同现,受事成分或位于其后作宾语,或位于其前作主语。只有当这类动词位于“V1 V2 O”结构的V2 位置时,“V1 V2 O”才有可能演变为“V C O”。这是因为到中古,这类动词在一定的句法环境中带宾语的能力减弱并逐渐消失,同时他们的[ 自主]、[ 可控]、[ 外向]语义特征也减弱并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5.
常宁方言中“得”的能性表达主要有助动词和补语标记两种用法.作助动词用时构成“(不)得 V”格式,作补语标记时构成“V(不)得”、“V(不)得O”、“V得OC/VO不C”、“V得/不CO”等格式.“得 V”一般用于疑问句、否定句中,使用范围受限;“V 得(CO)”使用较自由.动词和形容词可以出现在“得 V”中,“V 得”中的 V 只由动词充当.“得 V”一般表主观能力和对客观事件能否实现的主观估测;“V 得”既可表主观能力、推测,又可表客观可能和情理许可.二者分工除部分重叠外,处于互补状态.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中有一种由表己身的代词“自”带动词构成的结构形式.“自”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通过动词产生影响,而这种行为的影响又反过来达于己身,即“其行之出乎己仍反乎己”.如:《史记·田儋传》:“诸侯皆反秦自立.”“自立”意为“自己立自己为王”.《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自反”,意为“自己反问自己”.我们不妨借用一个目前十分流行的术语,将这种结构命之曰“自V式反馈结构”(以下  相似文献   

7.
能性述补结构是我们从语义上界定的表示“能够”“可以”意义的述补结构。能性述补结构的形式有很多种:V得V得O V得C V得OC V得CO V不得VO不得V不得O V不C VO不C V不CO(V是述语C是结动词O是宾语)。在本文我们只选择其中既带宾语又带补语的比较复杂的四种形式V得OC V得CO VO不C V不CO进行考察。我们选择《三言》这一近代口语性较强的作品进行考察,可以看出这几种形式在此期的大体面貌。在本文中我们主要以比较的方法对各形式的数量、述语的音节情况、述语的性质、结动词出现的次数以及宾语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察了单双音节动作动词与名词、动词以及形容词组合成短语时在内部结构、外部功能和语义上的差异:在某一特定的组合中,“V单”短语通常只表示一种结构关系,而“V双”短语则往往构成多种结构关系;“V单”短语是单功能短语,“V双”短语则常常呈现多功能状态;“V单”短语是单义短语;“V双”短语则较易产生多义。  相似文献   

9.
“诸”是不是合音词的问题关键在于它是不是等于“之于”或“之乎”。动词后用“诸”的情况总共有三种:(一)“动词 诸”,(二)“动词 诸 乎”,(三)“动词 诸 名词(或词组)。文章对这三种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讨论,发现上述(一)(二)两种情况的“诸”字都只相当于代词“之”,由“诸”字煞尾时,“诸”字并不是“之乎”的合音。第(三)种情况的“诸”字,有称代作用时,只相当于代词“之”,认为“诸”字是“之于”的合音,是忽视了古代汉语中“于”字可用可不用的客观事实而误会的结果;“诸”字无称代作用时,只相当于介词“于”。最后得出结论:“诸”没有合音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0.
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规律,除时贤所总结的以外,仍有可补充之处:(1)兼语式的第二环节,也有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2) 前置宾语之后的相应位置上的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3) 表被动的“见 V”、“为 V、“为 X V”、“为 X所 V”式中处于“V”位置上的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4) 用“相 V”、“自V”表被动、互动等的句式中,处于“V”位置上的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不”的语法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汉语中的否定副词“不”,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常用词。本文仅对它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功能进行一些探讨。 “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组合成偏正词组“不V”,“不A”。(动词和动词性词组用“V”表示,形容词和形容词性词组用“A”表示——下同)。本文主要从“不V”、“不A”这两类组合中去观察“不”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2.
副词“很”修饰粘着动词时很有特色。粘着动词不能单独受副词“很”修饰,后面必须要带上相应的成分。粘着动词受“很”修饰时,后面所带的名宾成分不能用介词结构提前作状语。粘着动词受“很”修饰后,其宾语语义选择受构式制约。“很”修饰粘着动词结构层次为“很+VO”,而不是“很V+O”。  相似文献   

13.
程度副词“很”除了修饰单个形容词,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这就是修饰各种动词性词组和形容词性词组,二者再组合一个复杂的偏正词组。本文试图对“很……”结构进行分类讨论,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一)很+动宾1、很 V_1-O:表述心理活动的动词 V_1带上宾语 O 后受“很”修饰,二者合成一个较大的偏正词组(下同)。“很 V_1-O”作为一个整体充当谓语或宾语。  相似文献   

14.
成都话中[tn~(21)]疼、[tr~(21)]疼儿常作粘合式结构中的补充成分,表示程度加深。疼(疼儿)总是在形客词(A)或动词(V)之后,构成“N+A+疼”和“N+V+疼”两类句式。不是所有的形容词和动词都可构成这类句式。有的形容词和动词还可构成带“疼”的把字句。  相似文献   

15.
行为完成时间是俄语简单句中动词谓语与时间状语之间的一种时间关系。这种时间关系主要通过由静词性组合与动词构成的结构来体现。本文介绍了表示行为完成时间意义的结构“зA +N4+V”、“B +N4+V” ,对结构的组成要素从语义和语法上做了分析 ,并对两个结构的异同之处及不同使用场合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6.
对沅江话中五种"持续/进行体"的表达形式进行描写和分析,发现沅江话中主要通过在动词后加助词"着/哒/起"来表示各种持续或进行的意义,缺少普通话中于动词前加副词"正在/在"表示进行的方式。这五种形式及其具体意义分别是:表示暂且/短暂持续的"V下着、V哒(O)着";表示事物存在状态或行为伴随状态的持续的"一V起、V1起(O)V2";表示动作行为或存在状态或行为伴随状态的持续的"V哒O、V1哒(O)V2";表示动态行为的持续的"V餐V餐…、V餐(O)";表示动态行为的持续与进行的"在咯里/哦里+V"。  相似文献   

17.
通过考察动词进入"刚VO""V了O""刚V了O"三个结构的合格性以及表达的体意义,得出动词"点性"由强到弱的渐变连续统,认为"刚V了O"结构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动词本身既能单独与"刚"连用,也能与"了"连用;结构的体意义与动词与"了"连用时体意义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8.
从“自由”和“粘着”的角度。对N+V、N1+V+N2、N1+V+N2+N3、N+Adj、NL+V+N(即由一价动词、二价动词、三价动词构成的主谓结构式和由形容词作谓语的主谓结构和主语为处所词的存现结构)等五种主谓结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我们发现N+V主谓结构大多为粘着结构,N1+V+N2大多为自由结构,而N1+V+N2+N3结构又以粘着结构居多,N+Adj、NL+V+N的自由和粘着则要由格式中形容词或动词的性质决定,而结构的自由和粘着又与谓词的配价、[±.自主][±静态]等语义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9.
谓语动词"定"在《庚道集》中通过语法化,主要作述补式结果补语以及表完成态的动相补语。在"V定"和"V定O"格式中,当V是造成"稳紧"义的动作动词时,"定"的语义特征更倾向于表示结果补语。"定"作动相补语可与动词和形容词结合,但与动词的组合能力不强,对所黏附的动词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20.
0、莱州市,1988年以前称掖县.位于山东省胶东半岛西北部、莱州湾东侧.莱州方言,属胶辽官话,其音系特点,在拙文《烟台方言音系(上)、(下)》(连载于《烟台师院学报》)1988年第一、二期)中已述及,此不赘.本文中,对结构内部的可变成分,一律用字母A、B代替,未遵循一般的符号使用法(如:V=动词;O=宾语),是为了写和看的简便.1、这里所说的“结构”,是指大于词的一种语法单位,它可以指词组,也可以指句子.2、这里报告的“特殊结构”,有下列一些重要特点:a)每一种结构都可以分为两部分:不变部分和可变部分.不变部分,在形式上以固定的词作标志,形成一种特定的“框架”在这种“框架”里,可按表达的需要和习惯填入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