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她是北宋末、南宋初的著名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一位女作家。她的诗、文、词都有很高成就,而尤以词著称。她不仅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词学理论,而且写出了不少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名篇,脍炙人口,流传后世。历代评论家多以李后主与她并称:“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中三李。”说明她在词史上的崇高地位。下面仅就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评述了李清照在词的创作上的成就与缺憾,然后考察她的创作与她的主要词学主张——“词须协律”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试图从这个角度入手评价李清照《词论》中的这一主要词学见解的得失。  相似文献   

3.
评李清照《词论》李善阶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天资聪颖,博学多才,词、诗、文兼长并工书善画。奠定她在我国文学史上光辉地位的,当然是她的词。李清照的诗与词在风格上有着显著差异。其词清新婉丽,脸炙人口,在意境和风格上都有独到之处。后人尊她是婉约派...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酒词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荣森 《东岳论丛》2003,24(1):118-120
李清照词 45首 ,竟有 2 3首涉及饮酒 ,居一半还多。在古代女性诗人 (词人 )之中 ,反反复复写到酒词的 ,恐怕惟李清照一人而已。从内容上来看 ,李词中“酒”和“愁”是一对孪生姐妹 ,李清照的酒词恰好反映了她所遭遇的个人及家国之愁 ;从艺术上来看 ,李清照的酒词具有“情感真”、“蕴意善”、“表现美”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在以传统儒家文化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男权文化中,李清照却能“红颜不让须眉”,她凭借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艺术气质,敏锐的审美感受和超群的艺术才华,以一位女性作家特有的创作心理、创作视角和创作笔触,在词中唱出了一位杰出女性的心灵之歌,形成了极富女性特征的“易安体”,从而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婉约词宗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风格的女词人,她的词具有鲜明生动的审美意象,这是她创造性的艺术想象活动的表现,也是她心灵的意蕴的体现。审美意象是对审美对象的完整把握。我们探讨李清照词的审美意象,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她的审美心理和她的作品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7.
雄健豪放、坦荡明快是李清照诗的主要艺术特色之一。李清照的诗风一反其词风。在两宋的词坛上,她是婉约派的正宗传人,其词委丽,语言清新,意境雅洁,含蓄隽永,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写不出豪放词来。《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就是一首有名的豪放词。但这种风格的作品,大都集中在她的诗作之中。她的诗,辞锋锐利,雄健豪放,明快有力,毫无摧眉低首、顾影自怜之态。李清照于绍兴五年写的《题八咏楼》诗云: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是词创作的鼎盛时期,名豪辈出。李清照(易安)以一女子,独步词坛,冠绝一时。清人沈曾植在《菌阁琐谈》说:“渔洋称易安、幼安为济南二安,难乎为继。易安为婉约主,幼安为豪放主。”“易安为婉约主”,即成为一种定评。近人夏承焘先生在《月轮山词话》中也说:“她是整个北宋词中婉约词派最恰当的代表人。”李清照之所以能在词坛占有这样重要的地位,在于她能在艺术风格和技巧上独具一格,富于创新,超出了传统婉约词的藩篱。前人已经指出,清照的词远承李煜近承秦观,走的是婉约派的创作的路子。李煜和秦观都是婉约派大豪,而风格…  相似文献   

9.
陈燕 《社会科学家》2006,(Z1):193-194
李清照的一生是悲剧性的一生,她的词作就是她的人生悲剧写照.在创作题材上,她以词表现爱情、婚姻、家国、身世赋予她的愁苦和灾难.在表现技巧上,她善用残缺形象、愁苦意象来体现悲愁情绪.李清照词呈现出一种与诗不同的悲愁性基调,凄惨感伤的格调使其词具有了独特的风采.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被后人誉为"易安体".李清照词在中国词坛上独具一格,其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正> 李清照是词坛大家,在古今有数的卓有成就的词人中清照也属于屈指可数的一个。她的词生前就已流行,并风靡一代,较她稍晚的赵彦卫《云麓漫钞》已说她“小词多脍炙人口”,而和她同时的王灼《碧鸡漫志》除了说她“本朝妇人当推为第一人”外,还对她的词有如下具体论述: 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搢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王灼这些评论,显然是站在“搢绅”阶级立场,拿封建道德的眼光来衡量清照词的创造。在今天看来,这些恰恰都是她词的优点,不仅说明她在词的创作上确有与众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视角 ,考察和描述李煜词在宋代至近代约千年的接受历史 ,既动态地显示李煜词的历史生命与艺术魅力 ,也藉以观照李煜词接受史中所反映的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两宋时代 ,主要侧重于对李煜词作为“亡国之音”的体认 ;元明时期 ,则逐步确立了李煜作为“词之正宗”的地位 ;清及近代 ,在“正”、“变”之争中李煜词的艺术价值和词史地位得到更深入的揭示和认同  相似文献   

13.
浅而不俗明白如话———谈李清照词的白描手法马志强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文学史上才华横溢的女词人。她精通音律,擅长诗词、散文,且能书画,尤其是她的词作,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可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南渡之前,李...  相似文献   

14.
吴木琴 《南方论刊》2001,(10):35-36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文学家,以诗词创作闻名于世。宋代文坛,人才辈出,李清照作为女辈却能以自己独放异彩的优秀篇章蜚声文坛,特别是在词的领域里,她如异军突起,独树一帜,雄视侪辈,赢得了当时和后世人们的交口称赞。  相似文献   

15.
论易安词柔中寓刚的艺术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词人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家中杰出的女才子,她的词作被誉为婉约派代表“易安体”。在文学史上,人们习惯于将花团锦簇、华彩纷呈的宋词词风区分而为“婉约”和“豪放”两大派,这种分法无疑是颇具概括力的,但是,由于艺术美的内涵十分复杂,而艺术家的创作个性意蕴又十分丰富,当我们倾倒于易安词的艺术魅力时,如果仅仅用阴柔、婉约去评说,就不能不敏感到这样的评说会损却它不少的审美价值。真正的认可与评说,应当是在肯定其阴柔与婉约的同时,也肯定其综合独特风格和鲜明个性的柔中高刚的艺术表现。一清代王士祯有言:“张南湖论…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的论词专文——《词论》是词学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章,历来对它基本持否定态度.前人认为她"历评诸公歌词,皆摘其短,无一免者,此论未公".而今天的研究者则从词学发展的角度着眼,认为其词学观是"保守的","她说词的理论却大部分应当批判",《词论》"限制了她的创作成就","阻碍了词的发展".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中,学术界对《词论》的研究,往往缺乏辩证的观点,带有很大的片面性.近些年来,对李清照及其《词论》的研究仍然缺乏持平之论.而正确评价李清照的《词论》,不仅对于认识这篇文章本身,而且对于评价其创作得失,乃至如何看待词这种特定文学形式的发展、词坛上革新与保守、婉  相似文献   

17.
卓然独立曾依傍——论李清照词对张耒词的借鉴周长风李清照的艺术风格在宋代词坛上堪称卓然独立,但她对同时代的作家也是有所借鉴的。这论断窃认为无人置疑,问题是需要具体阐述。那么李清照究竟受过当时哪位诗人词家较大的艺术影响呢?在此我想提出一位——张耒。进行艺...  相似文献   

18.
李煜被誉为词中之帝,李清照被称为词中之“婉约主”,他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历史年代,但在词的创作上却具有十分相似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二李词抒写真感情、真性灵、自然率真,流利天成。他们的词都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开拓了词境的时空和跨度;渲染其哀伤的深度、广度,具有普遍的人生意义和永恒的艺术魅力。二李词都善用独特的抒情手法:准确传神的特征写意法,将抽象的思维概念赋予可感可视的形象;绘画的点染法,画龙点睛突出情事;白描法,以寻常语、口语入音律。形成这种“当行本色”审美共性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李清照对李煜创作有意识地借鉴与继承;二是他们都具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及相似人生际遇。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先生为李清照纪念祠楹联所题“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不愧为当代文学泰斗慧眼独具。对于这种影响与继承,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也曾说:“南唐写本书数箧,偶病中把玩,搬在卧内者,岿然独存。”从这段叙述中也可见作者对南唐文学之热衷。 玉集中对李后主继承最明显的是其词的创作。二李词有着十分相似的审美特征,明显地表现了后者对前者的艺术借鉴和审美追求。 一、李煜李清照词都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这种概括性首先表现为拓开了词的艺术时空跨度和容量。李煜的《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词写得场景大、时间长…  相似文献   

20.
对李清照的《词论》和其中的“别是一家”说,无论是褒者还是贬者,在两点上存在着共识。一是认为《词论》所阐释的都是词“别是一家”的特质;二是认为同“别是一家”主要是指内容风格方面,反对“以诗为词”。其实,这些都不符合《词论》的本意,也未俗易安的“词心”。贬之者以真承森先生为代表。他在(评李清照的铜论)——同史札丛之一卜文(载《光明日川1959年5月24日)中说:“吉就宋词发展规律来考察,她这篇文字是对宋词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的。”其理由是:“李清照词论里一个主要问题,是北宋末年词和诗分合的问题,这是同史上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