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企业的性质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性质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科斯对企业性质的研究及其引致的问题 虽然科斯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是如何产生的这一命题,进而使得经济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从“一直因未能清楚地说明其假设而备受困扰”的窘境中走了出来。但作为价格机制替代物的科斯式企业不可避免地诞生之后,其存在和运作的逻辑就不能仅仅限于对交易成本的节约,而应该对这种节约的原因和背景作一深入的探讨。这正是科斯对企业性质的研究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和棘手的问题,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学术遗产。 科斯通过对价格机制成本的分析认为企业的存在基于以下几点:①企业的存在归因于一系列的市场…  相似文献   

2.
郭毅 《江汉论坛》2007,1(11):50-54
马克思和科斯探析企业性质的逻辑路径基本相同,都是从市场机制作用的理想状态出发,通过企业组织与市场机制的关系进行企业性质解释.但科斯开启企业制度研究的基础是延用新古典理论要素约束和技术关系外生性假定、边际替代分析方法等等,这导致科斯调和企业技术目标与制度目标的理论努力陷入困境.马克思的企业性质观同样源自对企业组织与技术、制度、均衡价格之间关系的分析,但马克思理论将技术因素内生于解释框架,并将其作为要素构成、均衡价格和制度变迁的基础.与科斯的调和努力不同,马克思着力要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企业组织技术意义与制度特征发生背离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库恩的规范理论 ,对《企业的性质》意义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 ,科斯的这篇文章对于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具有规范的意义。本文发现交易费用的世界、提供研究的范例及留下了许多有待研究的问题三个方面阐述了《企业的性质》的规范意义  相似文献   

4.
再议企业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性质即企业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区别于其它经济制度的特殊性。它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命题,一直困扰着不同时代的经济学家,不同的经济学家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研究的方法不同、观察问题的侧重点不同,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在回顾和总结近年来理论界有关企业性质的论点的基础上,从分析企业性质的起点——分工出发,对科斯开创的现代企业理论作了简单的综述,并对交易费用论的悖论进行了探讨,从企业的特征定义和原因定义两个方面提出了对企业性质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沿着科斯对企业性质的理解与伯利.米恩斯开创的权力关系及其演化分析方法,从演进的视角探讨企业的性质及其演变问题。企业内部核心资产的变化决定了企业权力关系的变化,权力关系的变化决定企业性质及其演进。进一步探讨企业权力结构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对深化企业理论研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6.
不少经济学家认为,现代的或“真正的”企业理论是由科斯1937年经典论文开启先河的。但事实上,如今被列为古典经济学家的马克思早在百多年前就曾对科斯及其后继者所论及的企业之起源、性质、权利安排、治理结构等问题作过系统论述,只不过经济学家对这种“总是例外的”企业论往往“没有篇幅讨论”罢了。为使“真正的”企业理论在多元化理论竞争中早日名副其实,本文试图对马克思的企业理论作一番“现代”的阐释,并使人了解它与科斯等人论点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企业性质问题是企业理论、公司治理领域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本文沿着科斯对企业性质的理解与伯利一米恩斯开创的权力关系及其演化分析方法,从演进的动态视角探讨企业的性质及其演变问题.核心观点是,企业内部核心资产的变化决定了企业权力关系的变化,权力关系的变化决定企业性质及其演进.这一研究表明:进一步探讨企业权力结构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对深化企业理论研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8.
科斯在其经典之作《企业的性质>一文中,从最一般的意义上分析了“企业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为什么其规模会扩大或缩小”、‘f企业规模的边界在哪里”等问题。整个分析都是建立在“交易费用”分析的基础之上的。但是科斯的分析并不会令人满意,本文针对他关于企业性质和规模变动原因的分析提出质疑。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是紧紧围绕交易和交易费用来阐释企业性质和企业产生原因的。又试图将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结合起来,因此,对企业性质及其产生原因的考察又是与资源配置方式和效率联系起来的。在他看来,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企业组织的解释是产权理论的重要应用之一,而企业产权理论就是从产权关系角度去阐释企业的性质即企业产生的原因、企业的边界以及企业的内部权利结构等问题。本文试图构建并评述企业产权理论分析的一般框架,它以外部性问题为逻辑起点,以产权理论为主线,以企业内部产权优化配置为逻辑归宿。从逻辑起点到逻辑归宿,结论充分验证了科斯定理的核心思想,即当交易费用不为零时,产权以及产权的配置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企业制度演进分析:马克思与科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学者一般认为,在科斯之前没有企业理论,企业理论是自1937年科斯发表《企业的性质》一文之后,才成为现代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的。事实上,马克思在其经典著作《资本论》中就对企业的起源、企业的本质、企业的规模、企业的形式、企业内的资本结构、企业的监督、股份公司的管理和经理薪金以及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等作过深刻的阐述。本文不准备全面阐释和比较马克思和科斯的企业理论,而只就研究的方法及企业的性质、起源和企业制度的演进等方面进行初步的分析,以期为我国的企业制度创新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张瑄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6):104-106
哈代强调的复杂"印象"和多角度的美学意识在<苔丝>自然观中得到了完美体现,这表现在三个方面"自然"作为小说的基本思想之一,"自然"作为事件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背景材料及"自然"作为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本资料.在每个方面的分析中,哈代都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矛盾与复杂性.哈代的不协调的美学观点要求我们以多种矛盾的印象来把握自然,并进而迷恋其可能产生的多种意义.这也是哈代反传统的现代主义写作风格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2.
柯尔律治是19世纪著名的诗人和哲学家,他的双重身份使他在思考哲学问题时,同时倾注了一种诗人气质。柯尔律治的诗论主要围绕“自然”一词展开,用诗化的语言展示了其认知思维中二元思维范式,明确区分出了两种“自然”,并由此推演出了事物的两种关联方式,其中有机关联、对立统一、矛盾协调的关系呈现了柯尔律治特有的辩证法思想。柯尔律治建构的“自然”的诗性形而上学,实现了哲学的诗化。  相似文献   

13.
李唐 《北方论丛》2007,(5):8-10
王安石议政诗的政见多以议论出之,"以议论为诗"是王安石诗歌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但他的议政诗是作"诗",而不是写政论,没有因政见的阐发而改变诗"带情韵以行"的审美特质。他在议政诗的创作中经常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强化"议"的情感力度,使其许多作品成为独具艺术风貌,诗歌艺术价值颇高的优秀诗篇。  相似文献   

14.
周玲 《晋阳学刊》2009,(3):88-91
天人关系在东汉时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与“天人相应”完全不同的性质。从董仲舒对“天”的性质的论述入手,可以说明西汉与东汉在天道观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道儒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论述中国古典哲学折射的绿色意蕴。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以及发展演变的轨迹,指出它对于我们今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荣共生,有着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郭象依“性”建立起一个完整体系,可以称之顺性论,并通过顺性独化、顺性逍遥、顺性无为和顺性即圣四方面加以展开。顺性独化,即万事万物,包括自然、社会及人都是本于性而独化的。万物顺性自足而相齐,进而顺性自足而达到自由逍遥。顺性无为,即无心以顺有,因循顺性。应用于社会政治生活中,就是要求君道无为臣道有为,天下的大治在于民各得其性。顺性即圣,建立新“内圣外王”;圣人是肯定现实、应世的,是游外以弘内,内外相冥的。  相似文献   

18.
萧兵 《北方论丛》2004,(5):31-33
"天籁"常被用来称赞自然、天真、纯朴的音乐或诗歌.它以"风"与"孔"为取象依据,以"风"或"风吹孔窍"为母型,与上古歌诗和中国古典诗歌有着必然和内在的联系,隐含着中国音乐与诗歌之间的诸多秘密.  相似文献   

19.
企业边界体现了企业的独立性,区隔了企业组织与外部环境。管理实践者和研究者都十分关注企业边界的设定。威廉姆森因为在该问题上的突出贡献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企业边界理论目前还是一个丛林状态。以国外学者的研究为基础,企业边界理论可分为效率学派、势力学派、能力学派和身份学派,它们有各自不同的基础假设、边界影响变量、影响的理论机制以及各自适用情景等核心要素。不同学派之间既有关联性,又在解释能力上存在差异。不同派别对实际的管理决策影响也各有侧重,在归纳了各派别所存缺陷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情景下企业边界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郭沂 《齐鲁学刊》2005,(2):10-15
中国早期对人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欲"到"德",或者说从人的本能到人的本质的过程。孔子以前, "性"就是欲望、本能。当时的人性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以"德"御"性"和以"气"释"性"。老子和早期孔子开 始将"德"作为人之为人的内在本质。晚年孔子则进一步以"德"为"性",从而完成了对传统人性论的根本转化。这 实为义理之性之渊源、性善说之滥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