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由于“马拉美星期二”①的影响以及对音乐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的不断探索,德彪西在音乐领域中创立了一种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在音乐史上,德彪西不仅是以作曲家、钢琴家的声誉名垂史册,而且在音乐评论方面也显出具有较高的才能.《克罗士先生——一个反对音乐行家的人》一书收集了德多西的音乐评论短文三十六篇.通观此书,我们可窥见德彪西美学见解的一个概貌.德彪西的美学思想涉及到了音乐艺术的诸多方面,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从“形式与内容”,“艺术美与现实美”,“审美感受”以及“印象主义美学原则在音乐中表现”这几个方面去评论.  相似文献   

2.
印象主义音乐兴起于欧洲19世纪末是一种新的艺术文化。德彪西作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创造者,他的音乐作品偏爱复调性和多声部线条,运用新颖的和声,将浪漫音乐的伤感融入到法国独特的“情感反应”当中。它的技巧在于改变了传统的和声体系的韵律化,营造出独特、微妙的氛围。本文主要介绍了德彪西的音乐作品和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的曲式思维以及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作为印象主义音乐的重要作曲家德彪西是西方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位重要改革者,他在继承传统音乐的基础上所开辟的独特音乐风格,直接影响了20世纪的音乐创作。在他晚年的音乐创作里,出现了偏离印象主义音乐风格、初现新古典主义音乐特征萌芽的迹象,这对后来的斯特拉文斯基真正形成新古典主义音乐风格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1】因此,对德彪西晚期音乐创作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研究新古典主义音乐乃至20世纪的音乐创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本文选择以德彪西晚期钢琴作品《白与黑》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其音乐结构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初步揭示出德彪西晚期音乐创作出现的新古典主义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4.
克劳德·德彪西是世纪之交欧洲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由于德彪西的音乐十分强调个人的感性体验,因此,他的音乐创作往往是遵循自己的感觉规律、根据色彩学原理、重视丰富细致的音色变化和感官"印象"的结果。尤其是在他的调式、调性手法中所体现出来的音响色彩艺术特征、个性化的美学理念以及对音乐创作技术的大胆革新,成为更深一层认知、分析德彪西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德彪西是法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19世纪到20世纪音乐发展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中《24首钢琴前奏曲》被公认为,是他印象主义钢琴作品中的精华.前奏曲中的《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又是他具有特色、著名的钢琴曲之一.以《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为例,从创作背景、音乐内容包括曲式结构分析、素材结构、术语内涵、触键与声音的掌控以及踏板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论分析,并综合笔者演奏的实践,对这首作品的演奏进行较为详细的诠释,以便更加深刻地理解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的美学思想,进一步集中、准确地把握印象主义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相似文献   

6.
德彪西以其独具匠心的创作构思成为世界音乐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印象主义音乐大师",《24首钢琴前奏曲》是其最具有印象主义风格特点的经典之作,其再现部巧妙运用倒装再现、缩减再现、调性等创作手法,更彰显了作曲家的"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7.
德彪西是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奠基人,他打破传统音乐的惯用模式,以一种全新的思想和技法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音乐世界,从而揭开了近现代音乐运动的序幕.本文从他第一部有代表性的印象主义作品<牧神午后>入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总结了德彪西的音乐艺术特征,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8.
德彪西的音乐是印象主义的理想在音乐中的反映,他的音乐更注重和声的音响色彩,而不是鲜明的和声功能。《夜曲》是德彪西很有代表的管弦乐作品,其中的第三乐章《美人鱼》更是把印象派音乐的特点表现得极为充分。  相似文献   

9.
德彪西创造了以色彩表现为主的印象主义和声的新风格。他的和声语言及运用手段相对古典和声学来说是一种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德彪西创作的《贝加莫组曲》,是他在早期创作中大胆的探索与尝试,在作品的结构形式、和声语言以及织体手法等方面既反映出了对法国音乐传统的继承,同时也反映了对法国音乐传统的超越。反映了德彪西打破传统,力求出新的创作思路,在实践中为他后来印象主义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传统上我们将克洛德·德彪西列为音乐印象主义,将他的作品视为反瓦格纳主义的另类,而瓦格纳主义在19-20世纪的法国音乐中根深蒂固.尽管科尔托曾经这样肯定的说:"德彪西利用了与瓦格纳象征主义相似的声音象征主义.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与作文》2010,(1):24-31
有人称德彪西是印象派作曲家,将他的音乐与莫奈(1840-1926)、雷诺阿(1841—1919)的画作比较。也有人称德彪西是象征派作曲家,运用声音激发听者心中的感受与情感,这正像象征派诗人如波德莱尔、魏尔兰等运用文字的手法。  相似文献   

13.
德彪西(ClaudeDebussy)是19世纪末法国著名的作曲家,印象派音乐的鼻祖和代表人物,其作品追求音响色彩的变化,有别于古典、浪漫时期所有大师的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他的管弦乐作品。他的管弦乐作品运用了独特的配器手法,表现出绚丽的色彩和优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14.
继古典音乐和浪漫音乐之后 ,德彪西开创了印象派音乐 ,并将其推向辉煌。钢琴曲《月光》和管弦乐合奏曲《牧神午后》是德彪西的两部代表作品 ,也印载着印象主义音乐的形成及其审美依据  相似文献   

15.
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Debusy,Achile-claube)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评论家,是印象派音乐杰出的代表人物。他采用的块状和弦、调式风味的和声、建立在全音音阶上的和声、色彩细腻的配器,“层层叠置”音响的...  相似文献   

16.
德彪西是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独特的音乐思维及音乐语言激发了人们对音乐的无限遐想,他富有创意、新颖的钢琴作品开了钢琴音乐的一代新风小型化的音乐主题、色彩奇特的和声、千变万化的织体和营造出的朦胧、飘逸、如梦幻般的音响效果,唤起了人们主观的瞬间感受,体现了浓郁的印象主义音乐特征和德彪西固有的个性其钢琴音乐艺术的风格特征表现在,音响效果朦胧,音色绚丽多彩、层次清晰,音乐个性鲜明而独特  相似文献   

17.
和声语言的使用是克洛德·德彪西音乐艺术中最有独创意义的部分。他是在晚期浪漫派、民族乐派和声基础上 ,以革新的思维 ,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 ,终于突破了统治欧洲音乐达一百五十多年之久的大、小调和声体系。树立起以色彩表现为主的印象主义和声的新风格。这是和声学中的内部矛盾———即“功能”与“色彩”的对立统一关系中 ,色彩因素居于主导地位的表现 ,是大、小调功能和声经过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阶段而发展到另一极端的结果。在他的作品《牧神午后》中充分体了这一特征。就和声语言及运用手段相对古典和声学来说是一种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克莱恩印象主义艺术手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莱恩的文艺思想与印象主义艺术的理论是一致的。在作品中,克莱恩应用了以下手法进一步体现了他的文艺思想:象印象主义美术家一样,使用“光”和“色”的手法;应用“照相镜头式”的视角;让一个叙述者进行客观的叙述。这些艺术手法是印象主义艺术的精华所在。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各自为对方存在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吉姆爷》与康拉德的艺术追求和道德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约瑟夫·康拉德是当代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在研究他的作品时,评论家们经常谈及他的“艺术宣言”:“艺术家应该象思想家和科学家一样,探求真理并发出呼吁……我所努力完成的任务是通过文字的力量使你听到,使你感觉到,更重要的是使你看到.”康拉德认为,小说创作应该尽力去追求雕塑艺术的造型、绘画的色彩和音乐的启谛力.他还宣称道德上的探索应该是每一个故事的目标.他著名的长篇小说《吉姆爷》(1900)集中地体现了他的艺术追求和道德探索。因此有人把它誉为“本世纪第一部伟大的印象主义小说”,还有人把它称为一部“心理分析小说出现之前的心理道德小说”.实际上,康拉德在《吉姆爷》中的印象主义  相似文献   

20.
声乐套曲《被遗忘的抒情曲》是德彪西早期创作的代表作品,钢琴伴奏部分更是集印象主义音乐特征的优秀之作.本文从作品的钢琴伴奏的写作思维出发,探寻德彪西如何挣脱传统的创作思维,进而继承印象派绘画、象征之一的思维精华,并将器乐性的思维发挥在钢琴伴奏上,以期引发声乐钢伴奏者对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除了纯技术理论外,更深层次的对作品写作思维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