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格尔哲学史研究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这和他运用科学的方法有关。黑格尔研究哲学史的方法可归纳为四种:系统研究法、圆圈研究法、扬弃研究法和生平研究法。这些方法是对以往各派哲学史家方法论的一个巨大超越,是马克思以前科学方法论的最高峰和最成熟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今天研究哲学史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洪杨 《理论界》2023,(2):36-42
劳思光的老学研究是当代老学研究和道家哲学研究中值得关注的一种范式。他对老子其人其书这一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考辨,并通过“常”“道”“反”、“无为”“无不为”和“守柔”“不争”“小国寡民”三组哲学观念为诠释框架对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要义作了创新阐发。同时,他从哲学史书写的“理论设准”出发,总结和归纳了老子哲学的理论指向和基源问题,展现了其哲学史研究与书写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3.
康德对理性和悟性的区分在哲学史上得到很高的评价,但也遭到了许多的误解和批评。如何准确地估价其在哲学史上的意义,科学地分析其理论上的得失,仍然是康德哲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从考察康德这—区分的理论动机和具体内容入手,着重分析了它在哲学史上的意义以及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影响。一作为伟大的哲学家,康德对形而上学的前途和命运极为关心,在《导论》中他明确指出,批判哲学之所以要对数学、自然科学如何可能作出说明,并不是为了这些科学本身,而是为了另一门学科——形而上学。康德意识到人类理性在这门学科里有一种奇特的命运或困境;限于经验,理性永远得不到满足,因为理性的  相似文献   

4.
金岳霖曾在关于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的审查报告中问道:是"哲学在中国"还是"中国的哲学"?这实际上是关于"中国哲学"学科合法性之问。文章希望通过对6部反映"中国哲学史"学科创立初期的实践与方法的"中国哲学史"专著之写作实践与写作方法的分析,探讨"中国哲学史"学科创立初期的得失,以回答这样的问题:如何才能正确地揭示"中国哲学"之形成与发展的本来面貌,从而间接回答"金岳霖之问"。  相似文献   

5.
几乎没有一门理论学科与其历史能够象哲学与哲学史那样,结合得如此紧密,以至每一个大哲学家都把对哲学史的重新诠释作为自己研究活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这里应当提出的问题是:哲学史究竟有什么意义?其本质是什么?哲学史为什么会成为哲学创造的思想源泉?显然,这是哲学史方法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试图确立如下思想:(1)哲学作为文化精神之“硬核”,集中展示着人的本体论存在状态及内蕴于其中的生活世界的基本矛盾,体现着主体对这一基本状态之根本改变的终极关切;(2)哲学史是人类在历史维度中以意识形态的形式,对自身本体论存在的分裂及矛盾冲突之展现和逻辑融通过程,它既是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史,又是自身存在状态的表现史;(3)因此,哲学的对象研究和哲学史的元研究本质上是统一的,哲学史是哲学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6.
对张载宇宙论和心性论之理论内涵及其关系的理解,在宋明理学史乃至中国哲学史上有着各种不同倾向,而解读者本身在“前见”上的差异正是造成张载思想理解中分歧的根源。本文分析并评价了从传统到现代学术背景下张载哲学诠释的基本范式,提出只有以思想的终极关怀、终极问题为基源,并遵循思想体系自身的逻辑理路,才能合理解决张载思想诠释中的歧见而作出恰当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目的在于梳理西方哲学史上对于实体观念问题的思路,并由此融入作者对该问题的基本看法。本文从哲学的基本问题出发,提出一种新的理论学说,即“境遇中的实体”,进一步深化了以往哲学史上人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探讨,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有一定的理论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8.
如果把科学方法论作为一种对象理论,那么研究这种对象理论的理论就是元理论。本文试图对科学方法论的元理论问题作出一种马克思主义辩证哲学的解释。 “科学方法论”与“科学方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科学方法论所关心的是关于科学方法的理论问题,它并不具体研究各种科学方法,它是研究各种科学方法的理论基础。比如,科学理论发现的逻辑因素与非逻辑因素的关系、科学理论中的归纳与演绎的关系、实践检验与逻辑证明的关系、科学理论发展的渐进与革命的关系,逻辑真理与经验真理的关系;以及从整体上讲,科学方法论作为一门学科,是研究静态的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还是研究动态的科学理沦发展过程的模式与合理性规范呢?诸如此类,都属科学方法论的理论基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目的在于梳理西方哲学史上对于实体观念问题的思路,并由此融入作者对该问题的基本看法.本文从哲学的基本问题出发,提出一种新的理论学说,即"境遇中的实体",进一步深化了以往哲学史上人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探讨,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有一定的理论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急剧变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遭到质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的理论指导作用逐渐弱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教学和科研领域也呈现出了逐渐被边缘化的倾向。要有效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方法问题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决定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要应采用阶级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文本研究法、问题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科学哲学史研究的基本问题,当然包括科学哲学发展各阶段典型代表人物和学派的科学哲学思想及其特点和主题转变,也包括各分支科学哲学的发展及其历史演变和重要特征。但是,在常规研究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应当引起充分重视,例如另类科学哲学发展的定位问题,科学哲学基本问题史的拿捏问题,中国科学哲学演化的研究维度问题,科学哲学史研究目标的选择问题。对这些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推进,不仅有利于科学哲学史的总体理解与把握,而且将大大丰富科学哲学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在汤一介先生近70年的学术生涯中,他一直都关注中国哲学史方法论问题。如果说1949年前汤先生自主奉行的是"为学术而学术"的研究方法,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奉行的是"两个对子"的教条主义的研究方法,那么自1980年以后,他一改过去的不成熟和错误,自主而自觉地而且是大胆而坚定地提出并践行了研究中国哲学史的范畴研究法、解释学方法以及"以西方哲学为参照系"的"以西释中"方法等,为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和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为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构建以及中国哲学的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比较,作为一种基本的逻辑方法,人们在科学研究和哲学史的研究中都是经常使用的。但是,如果不从理论上提出哲学史比较学来进行研究,那么,这样的比较就难于达到科学的水平。探讨哲学史比较学,首先要解决哲学史比较学的定义、意义和方法等问题。下面就这几方面的问题谈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哲学界缺乏思想创造力的学理根源,既不在于从事哲学史研究的人太多从事哲学研究的人太少了,也不在于错把哲学史研究当成了哲学研究。从外在的表现来看,问题的症结恐怕在于:在国内哲学界,哲学史研究与哲学研究之间的相互脱节是相当普遍的理论现象。造成这种理论现象的学理根源,一方面在于国内通行的哲学二级学科和哲学类研究生专业的划分模式及其缺陷;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们所进行的哲学史研究主要是立足于“史学式的哲学史研究方式”之上的,而未能转向“哲学式的哲学史研究方式”。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近代哲学史的研究大抵经过三个阶段:开始人们认为中国近代没有象样的哲学家,因此,中国近代没有成体系的哲学,这种意见至今仍有少数人坚持;接着,有人认为中国近代也有哲学,不过其体系是主观唯心主义;一九八○年前后,有同志经过深入研究后,不仅指出中国近代有成体系的哲学,而且,认为中国近代哲学主流是进化唯物论。进化唯物论是中国近代哲学的主流,这个命题,是一个带有突破性的命题,标志着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的新飞跃。但这个问题要成为科学的理论形态,尚须根据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进行具体的、充分的论证。一九八二年六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近代哲学史讨论会用了较多时间讨论这个课题。在讨论中肖万源、曾乐山、杨宪邦等同志,先后论证了进化唯物论。会后,肖万源和曾乐山同志进一步把他们的意见整理成文,今天我们发表在这里。肖万源同志不但根据自然科学和唯物论形态的辩证关系,论证了中国近代哲学的主流是进化唯物论,而且概括了进化唯物论的特点;曾乐山同志既具体论证了进化唯物论,又辩驳了一些流行性的误解。这两篇文章是几年来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的重要成果,它们的发表对于推动中国近代哲学史的研究,必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受学科范式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长期以来处在分离的状态下.由于先已生成的理论范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破解与转化,国外马克思主义只是被生硬地绑定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之中,呈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断面上的,也就不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本然面貌.从尊重思想史的角度出发,我们要求这两者从分离走向会通.两者的会通关乎到学科边界的重新划分、学术范式的重新厘定以及具体学理观点的重新指认等多方面的内容,它通向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整体性研究以及由之而来的对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平台的构筑,其意义是非凡的.  相似文献   

17.
哲学与人学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意义已经超出了自身,涉及到哲学的生存和走向,涉及到人学的对象、内容、理论构架的确立,等等。笔者感到,对于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仅仅从理论上去阐述,难免众说纷法,莫衷一是。如果从哲学史的角度去看,用哲学自身的实践过程来说话,似乎显得更为有力。通过对几千年哲学史的回顾、考察、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哲学一开始就后越了自己的范围,侵占了科学的领地。无论是追求知识的本体论,还是为知识提供基础的认识论,都聚焦于人之外的对象世界,追求绝对性、确定性、普…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思想史研究的边界、对象与方法问题,尤其是与哲学史的关系问题,学界讨论已久。1981年,《读书》杂志曾刊发《哲学史和思想史怎样分家? 重读〈中国思想通史〉札记之二》一文,((4))从思想史与哲学史关系的角度加以讨论。1983年,《哲学研究》也以专栏形式刊发文章,就思想史与哲学史关系集中加以讨论。((5))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借由葛兆光先生《中国思想史》出版的契机,学界对思想史研究边界、对象、方法以及思想史与哲学史区别等问题的讨论更为热烈,有不少学术会议都围绕思想史研究的各种议题,相关论文不时见于各大学术刊物,许多刊物都设有专栏讨论。  相似文献   

19.
理解西方哲学史研究的历史性与思想性关系是实现西方哲学史研究范式转换的关键。文章从西方哲学史研究的历史性与思想性的内在关联入手,研究历史性研究范式向思想性研究范式转换可以使西方哲学史研究从史性特点向论性特色回归,有效实现史与论的内在结合,还哲学史以基础性、理论性、历史性、思想性之本原,让历史性与思想性统一于人类自身存在的意义上。  相似文献   

20.
论王夫之的历史进化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夫之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具有系统理论的历史进化论者.其历史哲学"依人建极",突破以上古三代为"黄金时代"的传统观念和宋儒的历史退化论,深刻阐明了人类从"植立之兽"到"文之已备"、从"既愚且暴"的上古三代到"文教之薮"的汉唐宋明之发展演变的历史进化过程,深入探讨了文明的多源发生及其兴盛与衰落、文明与野蛮的相互转化、进化与兴亡治乱,以及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道器关系问题,提出并阐发了"时异而道不同"、"道因时而万殊"等一系列深刻命题.其论证方法,将大胆假设与小心求证相结合,以田野调查的实际考察与文献资料的依据相印证,颇接近于今日之科学的史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