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绩效预算制度改革不仅仅是一种预算方法的改变,而且是政府编制和管理预算理念的革命.它建立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将政府预算建立在可衡量的绩效基础之上,是一种旨在有效降低政府提供公共品成本、提高财政支出效率的现代预算管理方法.构建绩效预算的制度框架,必须明确绩效预算的管理逻辑和原则,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制度,坚持"三步走"路径选择.推进绩效预算制度的全面实施,必须将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置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大背景之下;坚持依法理财,完善配套的预算管理法律制度;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预算管理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根据公开性原则建立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  相似文献   

2.
彭健 《中州学刊》2012,(5):38-43
我国公共预算制度的演进与公共财政改革和社会经济体制转型有着密切的联系。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公共预算制度的发展与变革,正是逐步从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传统预算管理制度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公共预算制度的转变过程。近年来,在公共财政改革理念指引下,我国相继实施了多项公共预算管理创新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应当看到,我国的公共预算改革尚处于初始阶段,与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下一阶段改革应借鉴英美公共预算制度演进过程中的规律与经验,并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公共预算改革取向。从总体改革路径来看,我国的预算改革可沿着先易后难、渐进推进的路径逐步展开。在近期,还需进一步加强预算过程中的行政控制,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与完整性,确保预算执行的合规性与及时性。从发展的眼光看,在完成一系列预算技术层面的基础性工作后,还需要将预算改革的重心适时引向预算规则与预算程序层面。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政府性公共机构强制执行制度存在执行程序偏离预算法治轨道、司法实践与法律规范冲突、直接执行措施损害公共利益、间接执行措施效果不佳等问题。政府性公共机构强制执行需要遵循如下法律制度逻辑:生效裁判确定的政府性公共机构债务属于“公债”范畴;预算法治要求所有公共支出必须通过预算程序进行;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权本质上属于“行政权”,理应受到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约束。完善我国政府性公共机构强制执行制度,需要着力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坚持公益与私益平衡的原则;构建政府性公共机构强制支付预算特别通道;直接强制执行措施需遵循比例原则;严格控制间接执行措施;构建执行法院向各级人大提出司法执行建议制度。  相似文献   

4.
公共预算作为社会公众监督政府的重要载体,其本质是从制度层面对政府行为进行有效约束,是对"政府和政府官员的非暴力的制度控制方法"。宪政的核心内涵是限制和约束政府行为,其本质是"限政",这也是宪政经济学的灵魂,其目的是要通过最高层次的规则性约束对政府的权力(尤其是政府干预自由市场经济的权力)加以限制。现代公共预算的决策过程必须在宪政规则的总体框架下实施。其制定过程也是现代政府政治行为与经济行为共同发挥作用的过程。因此,在宪政规则的作用下,社会和谐秩序得以构建,同时也为政府公共预算的改革确立了"源规则"。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预算制度对公权力行为的导向力和约束力比较软弱,预算失规已成为我国当前腐败滋生的一大引因.长期以来,我国通过规制用人来防治腐败方面已取得长足的进展,但在"宽松用财"的制度背景下,防治腐败的努力往往不功而果."预算国家"是从财政上约束国家公权力行为的系统化制度,其中蕴涵的反腐败机理是审查预算-规制政府用财-规制政府行为-防治腐败.规制用人的制度和规制用财的制度是制度化反腐败的两手,建设预算国家制度有利于将两者统一起来,是我国防治腐败的基本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6.
《东岳论丛》2017,(8):59-65
现代预算制度是国家治理的制度基石,如何践行预算治理理念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命题。挖掘现代预算与预算治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应把现代预算的规范性、民主性与绩效性作为推进预算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领。预算治理的规范表达是各种预算权主体动态博弈妥协的产物,实质在于实现预算权之间制约的平衡。预算治理的民主基础包含代议制民主与协商式民主的双重向度,代议制是预算治理的直接保障,协商式是对代议制下预算公共性不足的合理补正。预算治理的绩效维度是预算治理现代化的衡量标准和目标取向,体现出预算结果和预算目标意义上的良好预算治理。为提升我国预算治理能力,立足上述三重维度,应促进立法、行政、社会之间预算权配置的平衡,夯实代议制民主与发展协商式民主,加快"抽象的绩效"向"具体的绩效"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预算具有宪政的理念和精神。预算立宪的核心机制在于预算权。在预算权的分权配置中应坚持人大对政府预算权的控制和制约。在制度层面上,应将人大预算权贯彻到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完善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8.
参与式预算与地方治理:浙江温岭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与式预算是基层民主与地方治理的一种制度机制.以民主恳谈为核心程序的温岭参与式预算,其制度逻辑在创制基层政治合法性、建构公共理性,引导地方公共决策的理性化等规范性维度方面具有独特的绩效,但也存在预算决策执行缺乏理性、未能建构起官民互动合作的伙伴关系、以及对于公共精神与社会资本建构作用有限等不足.经由制度自身的技术性完善及外在条件的优化,可以改进这一治理机制的不足,提升其地方治理与民主的效用.  相似文献   

9.
预算法是财政法的核心,我国正由“税收国家”向“预算国家”转变。预算法理念包括民主宪政理念、社会本位理念和正当程序理念,我国预算法的部分内容已经与现代预算精神不相适应。在现代预算法理念的指导下,需要重新调整我国预算法的原则和具体制度安排,从法治的视野对我国预算法的具体制度,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审查、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等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0.
财政改革的目标最终确定为建立公共财政。公共性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规定 ,公共性要求财政运行必须公开和透明。透明性是由预算制度的硬性规范予以保证的。我国现行财政“缺位”与“越位”严重 ,官僚腐败盛行 ,根源在于预算制度形同虚设 ,因而财政透明性太低 ,政府花钱没有约束和监督。预算制度问题表现为预算不完整 ,管理粗化 ,关键是执行随意性大 ,没有约束力。现行财政转轨、实现公共财政目标 ,根本途径是重建预算制度 ,它是一项系统工程 ,牵涉政治、社会各个方面 ,关键是法制化。按照公共性要求转换财政职责只是财政改革的开始 ,按照透明性要求重建预算制度才能保证财政改革成功。  相似文献   

11.
张锋 《南方论刊》2013,(8):45-47
审计作为国家治理大系统中内生的"免疫系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执行绩效审计作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手段,更是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中发挥着尤其重要的作用。结合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实践,对预算执行绩效和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内涵、本质及现状进行归纳分析,对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实践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进行阐释,探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中应关注的重点内容,提出加强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海峡两岸政府预算制度同源异流,这为预算制度的比较研究提供了空间。本文从预算编制、调整、监督和绩效评价的具体流程及相关法律规定等方面展开比较,并简要缕析台湾地区预算年度变迁及预算法的修正历程,以探求提升中国政府预算法治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公共预算是一个政治问题,公共预算的政治意蕴已经得到了学界的认同,但预算政治的表现形式却多种多样.通过对美国预算政治的变迁和我国预算改革的分析,文章研究了"预算政治"的表现形式问题.主要观点是,在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下,已经建构了预算政策政治的制度架构,但由于相关条件的缺失,政策导向的预算政治没能有效实现,随着我国预算改革的不断推进,预算政治逐渐由微观的"博弈政治"转向宏观的"政策政治",而进行中的绩效预算改革为这种转变提供了一种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公共预算对控制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实质是一个宪法问题.宪政视野下的公共预算是一个公开透明、有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的公共过程.我国从1999年开始进行的公共预算制度改革,提高了预算的法制化、民主化水平.但目前我国的公共预算仍然存在预算不透明、编制不科学、决策过程不民主、预算缺乏有效约束和公共预算改革缺少总体规划等问题.为了以民主法治的形武对政府的财政权力进行限制和监控,保护公民财产权及依附其上的基本人权,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国家必须加大公共预算改革的力度.公共预算改革应该在宪政理念的指导下,选取部分县级城市作为试点,坚持先行先试、稳妥渐进的原则,以预算公开为突破口,促进预算编制科学化,进而实现预算审查的民主化,最后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并建立预算绩效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5.
预算约束、地方政府偏好与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对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行为选择.预算软性约束放大了地方政府的自利性偏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地方经济增长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阻碍.改革方向在于通过完善地方政府代理人角色、确定合理的激励方式、加强预算监督机制以及提高区域间协调等进一步硬化预算约束.  相似文献   

16.
建立在追求效用最大化、理性选择、偏好稳定、完全信息的内在假定与选择自由、价格充分弹性、纯经济预算约束、零流动约束的外在假定,利用外在的预算约束与内在的偏好这种二分法的研究范式建立起来的新古典理性选择模型拥有了其无与伦比的简约美,然而却以牺牲了其对真实世界的解释力为代价。我们在概述理性选择模型的分析逻辑基础上,对其从六个方面进行了质疑,进而在探讨偏好、制度与选择三者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对理性选择模型进行了修正,并尝试构建了一般化的理性行为者模型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既有文献的分析和对美国预算改革历史的考察显示,每次预算改革都追求某种特定的"预算价值"形成相应的预算焦点,新的改革虽然直指既有制度的弊端,但每次改革都会保留以往改革的价值追求形成价值积累。预算焦点的变革是公共预算追求公共责任的不同表现,预算价值的积累反映出对公共责任的发展和丰富,但价值积累性改革往往对后续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而导致改革难以完全成功,这种积累性改革经验也为发展中国家的制度借鉴带来巨大困难。  相似文献   

18.
对俘获行为的分析,是深入理解政绩工程的一个视角。从近几年的地方大剧院建设、高速公路建设和城市绿化建设及其典型腐败案例来看,政绩工程的出现与相关建设产业集团对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俘获行为有密切的相关性。首先,建设承包商通过贿赂竞争获得建设资格;其次,在项目建设中,出于对租金的追求,建设承包商往往利用信息不对称,提高工程价格和增加工程量,造成预算扩张的倾向,也表现为工程的造价高昂和规模宏大。因此,俘获行为塑造了地方政府建设政绩工程的内在动力。从制度因素来看,首先是在政策过程与预算过程分离下的公共预算的零碎化特征,造成对于部门预算的硬约束缺失,而普遍采取的公共物品供应与生产相分离的制度变革也加剧了俘获行为的发生。而从结果上看,俘获行为使得公共财政资金不合理地流向了边际效用较低的建设领域,造成效率的损失,也影响了公共财政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9.
软预算约束产生的原因及硬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满城 《理论界》2009,(5):50-51
软预算约束现象长期以来好像是"非理性"行为,但是这种说法是违反经济学的基本假定的.因而有必要在经济学理性的假定下,探究软预算约束产生的原因.通过梳理以往的文献,我们发现,软预算约束的发生实际上是融资方和被融资方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动机下的理性选择.通过引入申请成本、审查成本和监督成本等交易成本,我们可以发现原来软预算约束的条件可能不再成立,这样原来软的预算约束便硬化了.  相似文献   

20.
收入预测与预算法治——预决算收入偏差的法律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预测是预算编制的起始环节,关系到预算编制水平和预算执行效果.实践表明,中国财政收入高速增长,但预决算收入偏差(度)持续增大,"超收"与"超支"相伴并存,成为税收预测实践的离奇现象,究其原因,技术、方法层面的客观因素固然重要,但各种激励机制下的主观偏离抉择更值得我们关注.收入预测面临的真正挑战不是技术上的,而是政治和法律层面的.我们必须理顺政府问关系、完善预算法律制度,并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收入预测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