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八六年十月五日至八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吉林大学在长春联合召开纪念吕振羽同志史学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史学界知名人士和吉林大学师生共二百五十余人。会议主题是研究吕振羽同志一生革命战斗的学术道路和重大的学术贡献。 会议认为,吕振羽同志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最早的开创者之一,早在三十年代,他就为应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历史开辟了道路。吕振羽的学术成就,是他一生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用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对中国历史作实事求是的分析,并紧密结合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开展史学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我对有机会参加纪念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吕振羽同志的学术讨论会,感到由衷的高兴,同时这使我产生了对吕振羽同志的无限的思念和敬佩之情。吕振羽同志是我的老师,我在延安时就听过他的中国古代史的讲演;他的许多著作,如《简明中国通史》、《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中国社会史诸问题》等我都读过,得到了许多教  相似文献   

3.
关于历史主义和阶级观点问题的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里发表的是吕振羽同志的遗作与手迹。吕振羽同志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不幸于一九八○年七月十七日凌晨因病逝世。他于五十年代初曾任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校长兼党委书记,为我校的教育与科研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出了卓越贡献。 吕振羽同志生前曾蒙受不白之冤。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构陷下,从一九六三年起失去自由,一九六七年又被投入监狱。但是,作为我党的一位早期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开拓者,吕振羽同志在身陷囹圄、危及生命之际,却仍不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与探讨,在没有纸、更没有自由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利用废报纸写下了二十余万字的史学评论和三千余首充满革命豪情的诗词。为了纪念吕振羽同志,本刊这里特刊发他在失去自由、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撰写的一篇史学论文和几首诗作。  相似文献   

4.
听了江民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的对象、逻辑起点及其理论体系的发言,受到启发,但对其中有些观点我也有不同见解,现提出来同江明同志商榷。 一、研究对象问题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江明同志提出要以非对抗性矛盾为主,这不够准确。作为具有历史观、方法论特征的学科在确立其研究对象时,应当在理论上更概括更集中  相似文献   

5.
这本书一出版我就读过了。在这里只想说一说总的意见。我在总的方面的意见是:假如我可以拿本书来跟吕振羽著简明中国通史和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做一番对照的话,那麽本书中所发生的错误(包括史料方面的错误和论点方面的错误)要比那两本书中的少,但创发与独到之处也远不及那两本书中的多。於是,这中间就包括着一个问题,想来谈一谈。我们做学问,进行科学研究,假如只抱了“但求无过,不求有功”的态度,行不行?在我看来那是不行的,因为这样做法,提到方法论上来谈,便是不引发矛盾,不解决矛盾,因而只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但假如又不甘心於这种表面化,那就顺手把手边的材料凑一下,而不经过自己的苦心钻研,那麽在方法论上便不能不是折衷主义的。假如再“小心”一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体用"这对古老范畴的独到理解,王夫之从本体论与方法论角度进一步发挥了"体用不二"的重要命题,并以此为方法,在本体论、社会历史观和认识论方面展开了一些新的研究探索,不仅丰富了体用范畴的哲学内涵,而且开创了传统哲学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吕振羽同志的名著《中国民族简史》,初版于1948年,是此前一年在哈尔滨市写成的。1950年,著者又在大连对本书修改订补,由三联书店出版了新的增订本。那时,我正在呼伦贝尔地区从事当地少数民族的历史语言调查工作。回京后,以极大的兴趣阅读了这部著述,获得很多的  相似文献   

8.
2010年1月,著名美国学者、中国问题研究专家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的著作《治理中国》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对中国社会变革、政府管理体系、经济发展以及中国社会目前所面临的挑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这本书是继费正清《美国与中国》之后的又一部美国学者研究中国的重要学术著作,作者对中国的深度观察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美国中国问题研究的水平。本书无论从方法论、资料运用,还是分析角度上看,都对我国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特别是美国问题研究的学者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为了写作本书,李侃如在中国跑了很多地方,访问了上至政治局委员,下至普通民众,最后完成本书。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称本书是"在美国使用最为广泛的论述当代中国的教科书"。1月18日,本刊特约记者张弘在京对李侃如先生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9.
论邓小平社会历史观及其主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邓小平社会历史观及其主要内容刘楷如社会历史观,是指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总看法、根本观点,是哲学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及的邓小平的社会历史观,是指邓小平同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当今中国社会现状和世界发展趋势得出的对当代社会历史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和运用大历史观认知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系统总结党的十九大五年工作成就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确定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的重大理论成果,充分展现了大历史观作为考察历史、审视现在、引领未来的科学方法论的重大理论价值。这一科学方法论以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根基,从人民通过实践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推动社会历史进程必须遵循以人民为旨归的发展逻辑、以社会场域为基点的实践逻辑和以整体思维为引领的历史逻辑,是科学认识历史、把握历史、评价历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总和,是全方位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大潮流、研判世界变化大格局、推动中国发展大历史、实现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历史观。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一切社会矛盾运动和发展的最终动因。世界观历史观也就是方法论。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转化成考察社会现象的方法论,这就是利益分析法。利益分析法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现象的根本方法。与已经退出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中心位置的阶级分析法相比,利益分析法在研究社会历史的方法论体系中处于更高的层次,具有更普遍的适用性。本文试就利益分析  相似文献   

12.
靳辉明 《江汉论坛》2006,(7):142-143
目前,学术界关于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成果可谓蔚为大观。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出版界又推出了不少好作品。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郭大俊的新著《唯物史观的当代形态——邓小平社会历史观研究》,就是从历史观的角度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的一本好书。邓小平社会历史观是建设  相似文献   

13.
吕振羽是中国 30年代出现的第一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家。他早期的思想和行迹需要系统地揭示 ,以启示和教育当代史学工作者和青少年。关于吕振羽 ,学界已有许多褒语。如童超说 :吕振羽一生“集革命家与学者于一身”,是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蒋大椿说 :吕振羽是仅次于郭沫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第二位开山大师 (见《吕振羽早期思想与实践研究》,以下引文均同 )。然而 ,对这样一位与世纪并行的史学巨擘 ,除刘茂林、叶桂生著《吕振羽评传》、朱政惠著《吕振羽与他的历史学研究》外 ,便不见有其他专著了。与吕振羽…  相似文献   

14.
吕振羽同志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我国新史学的开拓者之一,又是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经验丰富的教育家。同时,他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数十年一直投身于火热的政治斗争,是我党的革命活动家。他的历史论著、教育思想,以及政治理论著述等,都是祖国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在研究、搜集、整理吕振羽同志遗著的过程中,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辑的《吕振羽历史著述系年》的基础上,又发现了若干历史著述篇目和不少有关教育、政论、时评、回忆录等方面的文稿,为了给研究吕振羽同志学术思想、革命活动以及中国历史,哲学史、民族史、革命史、文学史、教育史等工作提供方便,特编此《系年》。其体例按写作时间顺序分类逐年编排,列序篇名、体裁、署名、写作日期、发表处所及时间、收入书籍及篇幅等;其增仃、补订或新版者逐次注明,同版多次印利者,则在初版项下说明。某些著述还有遗漏或未找到出处,容后增补。如有不当,敬希读者指正。 在编辑过程中,得到江明同志指导与帮助,谨致谢忱。  相似文献   

15.
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民主方法论>一书,是山东社会科学院张志慧同志多年来从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研究的最新成果.本书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从民主方法论的角度开辟了民主政治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赵子祥同志是中国社会学恢复和重建工作的早期参与者之一 ,长期以来一直在社会学领域辛勤地探索。《变迁中的困惑与解脱》一书就是他 2 0多年来思考与研究的结晶 ,从这本书里 ,可以看到一位社会学者艰苦的探索历程 ,同时也从学术的角度折射出我国在这 2 0多年的社会变迁和发展进步。中国社会学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重建社会学的 ,他们始终是站在时代前列 ,站在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前沿来反观这一进程。这也就决定了中国社会学的一个主要趋向 ,即重视应用社会学的研究 ,尤其重视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关注和思考。子祥同志…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唯物史观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历史观和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唯物史观传入中国之后,使中国历史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自诞生之日起,即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坚持人类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非常注重社会实际,重视对中国国情的调查研究,写了许多重要的调查报告,为正确制定党的政策和策略,解决中国革命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了客观依据。他系统地总结了我党调查研究的丰富经验,从理论上阐述了调查研究的目的、意义、态度、作风和方法等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9.
<正>一、研究方式的转换:从思想史到观念史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为一个学科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首创者是梁启超,迄今发展已届百年。我在本世纪初回顾这一学科发展状况时,以方法论为界标,认为中国政治思想研究大体形成了三个流派:一是“新学历史学”流派,典型学者如梁启超、杨幼炯等。二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流派,典型学者如吕振羽、侯外庐等。三是现代政治学流派,最有代表性的学者是萧公权。不过从研究形式来看,研究者大体上都是围绕着思想家、思想著述、  相似文献   

20.
<正> 写完了《瞿秋白思想研究》这本书,出版社的同志要我再写点什么,谈谈写作经过和此书的学术价值。这是一个难题。写作经过当然可以谈,至于说到学术价值,由我来讲似乎就不妥当了。不过我还是写了这篇东西,谈谈自己的体会,尤其想再概括一下瞿秋白对中国革命理论的贡献——因为至今有许多人还不甚清楚。例如不久前在一次会上我简要介绍了秋白同志的一些情况,有些同志就觉得惊奇,说是“闻所未闻”。介绍这些情况,同时就秋白著作中的某些错误或矛盾现象,也讲一下我是怎样认识和怎样处理的,就方法论来说,也许不是无益的。就以它作为本书的自序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