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江苏人口发展水平评价研究——基于综合指数评价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人口环境为二级指标,人口密度、婴儿死亡率等为三级指标,构建了江苏人口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人口发展状况进行评价。运用聚类分析法将13个市的人口发展水平分成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5个类别,并对各个类别的城市进行评析。最后给出江苏除了要发展经济外,政府更应该重视民生、环境、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率、农业生产的应对建议,同时也针对各类别城市提出人口发展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综述,并以科技创新环境支撑能力、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科技创新产出能力和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为一级指标建构江苏省13个省辖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江苏省的13个省辖市,采取因子分析方法,对其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且对各个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排序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江苏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作为农业大省,加快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江苏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内在要求。选取一组衡量区域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的评价指标,应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区域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水平进行测量和综合评价,提出了加快构建江苏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江苏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对2000-2014年江苏省和2014年江苏13个地级市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4年江苏省低碳农业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其中农业经济发展和能源低碳利用2个分类指标的评价值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对江苏低碳农业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资源减量投入指标评价值曲线呈"U"字型变化态势,资源环境安全指标评价值在一定区间内波动,两者成为江苏省低碳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苏南地区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较高,资源环境安全问题成为该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苏中地区低碳农业发展在全省处于中等水平,资源减量投入因素是制约低碳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苏北地区低碳农业发展水平总体上偏低,但资源环境安全指标评价值较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江苏省低碳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标,推进盐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对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两个目标层面构建了包含8个一级指标和29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通过熵值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农业农村现代化综合发展指数对盐城市2015—2019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5—2019年盐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综合发展指数从2015年的0.152 9提高到2019年的0.781 8,已经处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阶段。结合实际提出提升盐城市乡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等对策建议,以促进盐城市未来农业农村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辽宁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因地制宜地建立辽宁省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对辽宁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5-2010年辽宁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自2007年以来,辽宁省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值达到0.6以上,表明辽宁农业现代化已经进入初步实现阶段,农业发展已初步具备现代化特征;至2010年底辽宁省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值达到0.7149,比1995年的0.4630提高了25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长1.61个百分点。辽宁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区域间不平衡,各市农业现代化水平排序为:大连-沈阳-盘锦-锦州-铁岭-鞍山-抚顺-阜新-丹东-辽阳-朝阳-本溪-营口-葫芦岛,大连和沈阳两市已初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本研究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评价提供了参考,对解析农业现代化发展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进程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划分为农业起步现代化、农业初步现代化、农业基本现代化、农业完全现代化四个阶段,构建出了一套农业现代化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以黑龙江垦区为例,从农业生产水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消费水平、基础设施技术投入、科技教育、农业环境六个方面对黑龙江省垦区的农业现代化所处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要从增加投资,发展专业化和区域化经济,兴建乡镇企业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着手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应用阅读法、评述法和归纳法对国内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近10年来定量研究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成果进行梳理,从主要评价方法、指标系统的构建、指标权重的确定和目标值的确定4个维度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探求农业现代化定量研究的规律。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定量研究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综合指标法;农业现代化评价有5个基本步骤;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包括农业生产条件等版块;评价指标标准值确定要动态化、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且要反映变化趋势。农业现代化定量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是数据搜集和整理困难、对国外相关资料缺乏挖掘以及新的评价方法和工具亟待引入。  相似文献   

9.
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定量测评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合理的农业现代化测评体系和方法是正确判断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基础,对了解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和模式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采用多指标综合测定法建立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与总体水平进行测算。研究发现,改革开放至今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增速较快,但整体水平仍落后于其他地区,仍处于农业现代化的起点阶段。由此进一步提出实现西部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主成分分析法在人口素质评价中的应用——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在构建人口素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苏省人口素质水平进行计算与评价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各省辖市人口素质发展状况差异明显,南京高居首位,宿迁处于末位,只有苏南地区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苏中、苏北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红利,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加快安徽省经济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由之路。文章在对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反映二者内涵的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别计算二者的综合发展水平,并运用空间描述方法对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城乡一体化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有重要作用,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都有待提高,但各市实际情况不尽相同,需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对策促进其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经济发达、地域发展差距明显的江苏省为分析案例,针对农户建立精准农业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践应用意义。江苏省精准农业发展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分区域、分阶段进行,因此,必须采取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重视"示范带动效应"、试行"大田规模效应"等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福建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出发构建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用AHP法测算福建省67个县(市)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用聚类分析把相关县(市)分为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为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中等水平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等三类,并探讨了每一类型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特征与进一步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省域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域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不同水平的地区分布呈现出偏态分布而非正态分布,按发展阶段排列呈金字塔型,全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整体水平不高;区位因素与经济综合实力较大程度地影响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水平;部分传统农业生产大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较低,农业经济效益有较大提升空间。基于此,对相关省份加快发展农产品流通现代化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处于发展阶段的福建等5省应着力提高整体流通现代化水平,处于起步阶段的新疆等12省(区),应找准突破口,加强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与市场体系建设,而处于农产品流通节点的四川省应将将农产品流通业作为优先发展的行业。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江苏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在此进程中,江苏经济的主要目标任务是要紧抓区域协调发展,苏中苏北如期全面小康,苏南率先基本现代化;大力促进基本成形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系向健全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系转变;大力促进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深度转变;大力促进引进为主的自主创新经济向原始创新为主的自主创新经济转变;大力促进投资拉动型经济向消费拉动型经济的转变;大力促进传统工业主导经济向现代服务型经济转变;大力促进城乡分割二元经济向城乡一体化经济转变;大力促进省内“π”型开发战略向“#”型开发战略转变;大力促进全面小康向初级富裕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计算和对比分析,发现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仍处于第一次农业现代化阶段,同时又面临着第二次农业现代化的挑战。需要在发展过程中破解农业资源短缺、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业资金匮乏等制约因素,通过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科技进步,做好农业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有效对接等关键工作,使河南省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江苏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实现了农业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十一五"江苏农业产业化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动力,聚集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优势农产品产业,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构建农产品现代营销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逐步建立完善的农业产业化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以黑龙江省和山东省1978—2010年农业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耕地面积、劳动力数量、化肥量、机械动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土地流转政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劳动力对农业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太明显;化肥使用量能够带来农业增产增收,但在黑龙江省的效果不明显;机械动力能拉动农业增长,农业的科技含量逐年提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给农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国家提出土地流转经营政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土地流转经营能够带来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以及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但是不是所有的省份都适合推广这一政策,需要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情况斟酌使用。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农业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多功能载体,它已成为当代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关键.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农业乃至其他产业的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仍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本文将对安徽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