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海洋民俗体育文化融入旅游,无论是对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还是对旅游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以舟山市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证法分析了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特点,认为主题公园是海洋民俗体育文化融入旅游的主要形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建立海洋民俗主题公园的思路,并从经济、社会、就业、旅游和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等方面分析了海洋民俗体育文化融入旅游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新农村发展生态体育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实地调查、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思考新农村生态体育人文资源开发,认为在农村生态、经济、生活、体育环境落后的现实条件下,加强农村生态体育资源的整合与创新,构架农村民俗性、本土性、技能性生态体育资源,是推进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必然抉择。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俗传统中的体育健身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民俗传统中蕴涵着非常多的体育健身因素,这些以娱乐性和趣味性为主的民俗体育活动,带有明显的休闲娱乐的特点,对于强身健体,提升民族素质,增进民族认同感,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俗体育是由一定民众所创造,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并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如节日、礼仪、等等)之中的一种集体性、模式性、传统性、生活化的体育活动。而对于已有2 000多年历史的徽州来说,丰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孕育了璀璨的徽州民俗体育文化。徽州民俗体育的文化特色主要表现在地域文化特色、儒释道宗教文化特色及其在新时期所呈现出来的现代竞技体育文化特色三方面。  相似文献   

5.
株洲社区居民体育活动开展模式有三种:个人模式、团体模式、组织模式。参与者以离退休为主,性别以女性为主,时间集中在早晨及傍晚,地点主要在公园、广场及社区体育场馆。活动具有操作项目简单化、集体项目固定化、个人项目多样化的特征,并呈现出主体更加多元化、时间更加业余化、内容与形式更加多样化、社区体育逐步有偿化的发展趋势。株洲市社区体育在缺乏资金、体育活动管理力量不足、体育设施缺乏的背景下,应进行合理有效的资源搭配,全社会参与健全、监督各项有关社区体育的法规与制度,落实社区体育的服务功能,逐步发展有偿社区体育服务,从而改善社区体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丧歌演唱是现今湖南新化县丧葬民俗中一个重要且常见的活动内容。从其内容看,以劝善惩恶、弘扬忠孝为主;从其形式来说,它有着一整套约定俗成的演唱规则;从其整体来看,体现出梅山文化中丧葬习俗中鲜明的民俗特征。  相似文献   

7.
陕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造就了陕北民俗文化,其中民俗体育活动更是陕北黄土民俗文化血缘因子中最为重要的元素,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通过对陕北民俗体育的社会特征及功能价值的研究,挖掘其在全民健身,社会文化发展,经济旅游及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粤西城乡30所学校的2 197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其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现状.研究表明,粤西城乡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以骨骼力量项目为主,肌肉力量项目缺乏.课外以中等强度运动为主,但大部分学生体育活动不足.近半数的学生锻炼行为处于"行动阶段".无组织的个人随意活动及与同伴一起活动是其主要的课外运动形式与方式.近3/4的学生近1年参加过至少1次有组织的体育竞赛;校运会的参赛比例最大,但覆盖面不大.  相似文献   

9.
了解苏北地区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发现相关问题并提出可行建议。调查结果:大部分大学生是喜欢课外体育活动的,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是为了身体健康,但男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有所不同;在锻炼的项目上,男女生也有明显的差异;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是以学校的免费场地设施为主,运动场地的不足和运动设施的缺乏是影响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孙松珍 《南都学坛》2008,28(2):23-25
汉代人非常重视体育活动在养生中的作用,根据传世文献记载和考古出土的汉代简牍、画像资料,汉代主要有以引伸为主体的导引、以锻炼呼吸为主的行气、以疏筋活络为主的按摩、以静为主的心理调摄等养生体育活动,动静结合,形神兼养,强身祛病。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民间舞蹈的视域对土族纳顿舞蹈文化进行了探讨,认为“纳顿”舞蹈不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程式性,而且与信仰互相借助得到发展和传承,是土族社会伦理和民族心理的直接表达形式,是族群认同的纽带,表演具有明确的功利目的。  相似文献   

12.
“凤秧歌”是山西省原平市西镇乡北贾村独有的一种民间舞蹈,历经300多年的兴衰演变至今仍活跃在民间舞台上.它不仅道具独特,表演时男角刚柔相济、洒脱大方,女角扭捏妩媚、颇具美感,在山西乃至全国独树一帜,而且特殊的产生背景和生存环境使得“凤秧歌”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舞蹈文化和民俗文化.通过对“凤秧歌”的文化特征进行分析论证,以期引起学人对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重视,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3.
"挠羊跤"是流传于山西忻州地区一带的一种传统民俗体育活动,是特定社会区域的民俗现象,是当地大多数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忻州地区"挠羊跤"的开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针对"挠羊跤"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此来促进这一民俗体育活动进一步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湘西地区传统的苗族鼓舞是优秀的舞蹈艺术形式,也是民族传统体育的运动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元的价值。其近代传承方式从简单、直线的师徒式传承、家族式传承逐渐转变为学校教育传承、社区体育传承、民族舞蹈传承和村落民俗传承的复杂、辐射式传承。这一改变在参与数量上、形式上让苗族鼓舞的传承与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却同时遭遇技艺多而不精、传而无力承的尴尬局面,从而使苗族鼓舞的传承与发展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5.
社会学视野下一个传统村落文化的现代性变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后石村同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一样,有着祖先崇拜、神灵崇拜以及宗教信仰等民间习俗的深厚基础,这些构成了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后石村岁时礼仪习俗、民间信仰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调查了解,可以清晰窥见到这一民俗文化事象在不同时期、不同民族间传承演化的历史轨迹。作者以其在后石村的具体表现与历史流程为契入点,来分析和解读辽宁农村地区民间习俗与宗教信仰状况的历史沿革、建构、特征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村民自治制度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作为“草根民主”,村民自治的实行不仅意味着农村基层民主化的发展,也奠定了国家政治民主化的基础。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央规定实行了村务公开,村级财务问题日益凸显,越来越成为农村问题的焦点。为此,选取李村为个案,通过“上访”材料,人员访谈等方法对李村财务状况进行了洞查,分析村级财务问题的现状、成因,并提出几点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土家族的传统民间舞蹈"花鼓子"与土家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土家人的现代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代表着土家族传统的喜俗文化,构成了民俗旅游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将对土家人构建和谐新农村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重大历史任务。居巢区新农村建设从2006年4月至2010年底,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社会各部门通力协作和广大干群的不懈努力下,四批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取得了较明显成效。相应地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适时总结经验、找准不足、探索新路,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探究,在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农业市场化、农民市民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伟大工程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9.
"花鼓子"是土家族的传统民间舞蹈,但对土家人的生活却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土家人对几大重要人生礼仪的庆贺,是土家族地区民俗旅游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对土家人构建和谐新农村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村庄合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农村建设的全局具有重要影响。依安县丰林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按照"撤并自然屯,建设中心村"的思路,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农民受益,多方共赢的"丰林模式",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进程。以依安县丰林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探讨丰林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庄合并的实践,总结其启示,以期为村庄合并建设提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