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契约是现代社会关系的基础,体现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本质。诚信是契约订立的道德前提、是契约执行的道德基础、是契约必须遵守的道德根据,诚信是现代社会的重要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当市场经济日益成为国家经济生活之主要形式时,人们突然发现人的经济行为中间出现了"诚信"真空,中国公德系统出现了重大危机——诚信危机。正是基于此问题的考虑,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契约诚信"的历史考察,从国家法律制度中的契约诚信和民间契约诚信实践两个方面,系统进行阐述并分析古代中国契约诚信的现代价值,为我国现行契约诚信的构建和完善提供些许借鉴意见。  相似文献   

3.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和基本法律准则,其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契约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基础,诚信是契约所包含的基本观念。诚信作为一项法律原则,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要求,是商品经济法治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契约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契约角度分析上市公司的治理,明确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体地位,相互之间的制衡和履约标准,从而构建和谐而稳定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针对目前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契约主体不明确、契约的有效运行环境没有建立健全及契约的诚信履行机制无法保证等问题,按照契约优化原则,提出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明确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主体的法律地位,创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最佳契约的有效运行环境,以诚信为基石,构建公司治理文化。  相似文献   

5.
当今这个多元文化社会中的爱情和婚姻已经被各种契约 ,公证书悄悄“入侵”。人们不由产生疑问 :商品经济时代的爱情真到了非“白纸黑字”来维系不可的地步吗 ?“签约式爱情”、“契约式婚姻”究竟能走多远 ?本文将契约的意义引入“婚恋”中 ,以揭示婚恋契约的无效性 ,着重探讨了当今社会婚恋契约的产生流行的法律根源 ,对婚姻法中的完善与缺陷提出意见。由此导出 ,对带有强烈伦理道德色彩的婚姻家庭关系 ,法律应当合理介入 ,找到一个法律与道德的最佳契合点 ,以更好地维护平等、和睦的婚姻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6.
契约的可实施性与中国企业组织形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契约的实施性影响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对违约行为与契约实施机制的分析有助于理解企业在一体化与长期契约之间的选择。本文对我国的违约行为与契约的实施机制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将不可实施的契约分为自然违约、“敲竹杠”(hold-up problem)与恶意违约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笔者以东软集团有限公司为例,指出在恶意违约大量存在、信誉机制缺乏与法律执行力弱的情况下,一体化而不是长期契约是中国企业组织形式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契约伦理与诚信缺失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契约关系是一种普遍性的人际交往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主导着交易行为,而且影响着政治-法律的制度安排与实际运作,甚至连家庭生活也被它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从某种意义来说,现代文明就是一种契约文明。正因如此,考察和梳理“从身份到契约”的历史变迁,分析和说明契约伦理的型构、特质与效应,就成了理解现代性的一个关键。诚信问题的发生机理和解决路径,也只有顺着这样的思路才能获得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西诚信文化的差异,从中西诚信文化的社会背景、作用范围、价值取向以及约束机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中西诚信文化在纵向单向性与横向双向性、狭隘性与广泛性、道义性与功利性以及自律性与制度性方面存在差异的结论,从而启示我们必须将中国的道德诚信与西方的契约诚信、中国的自律诚信与西方的制度诚信有机结合起来,汲取西方诚信文化的合理内核,构建适应中国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诚信文化。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与公共关注的热点。为什么会在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严竣形势下,还会同时出现大学生就业过程的违约现象?表层的原因是大学生在利益差距比较中的“保底心理”,即违约的低成本可以承受;深层的原因则是将个人诚信缺失混杂于社会诚信缺失的畸型心态平衡。如何面对大学生违约现象今后既不可能消除又应尽量减少呢?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市场自身的规范调节;加强诚信教育以营造社会大环境的诚信氛围与压力;确保就业信息渠道的畅通。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具有开放性、功利性和权利义务对称性的特质。契约关系中所蕴含的自由交往、利益本位、权责对等的理念恰好与现代诚信的特质相一致。在经济、社会日益契约化的当代中国,合理引进和倡导契约理念,无疑会为现代诚信的构建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建立起现代诚信坚实的基础性资源。  相似文献   

11.
诚信课堂教育是实现大学生诚信的重要路径,其促进了学生形成正确的诚信认知,但要使诚信认知外化为诚信行为,需要主体的自觉。因此有必要在课堂教育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以网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行为管理,通过制定相应的诚信评价标准及相关奖惩制度等,拓展实现学生诚信的途径,巩固诚信课堂教育的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12.
企业信用是企业遵守诺言和实践成约的行为,是企业追求总体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行为。企业诚信是指企业以承诺并履行与自身行为相对应的、对他人对社会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作为自己的真诚信念,这种义务和责任通常是以交易契约的方式确定下来的。企业诚信与企业信用在人性论和义利观、建立和维护机制、指向性和研究思维上均有不同,两者关系辨析表明,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具有根本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按照英美法系的合同理论,合同违约包括实际违约和期前违约两种形态。期前违约的本质在于期前违约方侵害了对方的期待利益,对此合同相对方有权获得法律救济。我国《合同法》在继承不安抗辩权制度的同时也引进了期前违约制度,但对期前违约制度的规定却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在与不安抗辩权制度的协调上出现很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合同法》做出适当的修改。  相似文献   

14.
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建立完善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从实施大学生诚信道德的主体上看,要坚持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建立起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学校应将诚信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正面教育。全社会都要树立诚信意识,营造净化环境。在家庭中,父母应将对子女的文化教育与诚信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孩子诚信做人守信做事,父母更要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榜样,给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土地承包经营权形式上的无期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实行的是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所有权人仅具有设立用益物权的功能,设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目的在于实现农用土地在集体农户之间的分配。为保证农用土地的正常使用和承包农户对土地的投入,必须维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连续性。土地承包经营权形式上的无期限性能够真实体现用益物权本身的价值,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和抵押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从"人伦"到"契约":中西方信用文化的比较分析及法律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信用是建立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是借助于血缘关系和熟人关系而形成的一种由人伦基础所构成的德性范畴,它强调的是行为人的操守和自律;而在西方国家,可以说契约文明构成其信用文化,信用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契约关系之上,它强调的是规范和监督,体现了平等自由、等价交换和正当权利的法律原则。当代中国社会相对传统社会而言在社会结构、伦理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往那种借助于血缘和熟人关系而形成的人伦信任心理和权利义务关系,均被由市场经济利益调整所形成的契约关系所取代,由法律调整的现代信用,完成了我国信用文化从"人伦"到"契约"的现代转换,进而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真正建立。  相似文献   

17.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及民主思想是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曾经因功利主义思想的诞生和蔓延而受到抑制。康德为社会契约的道德原则提供了纯粹理性的论证,黑格尔对个人主义的批判则直接威胁了社会契约的理论基础。罗尔斯对社会契约理论和民主思想的重新修正,使其摒弃了超验主义色彩,呈现出程序性和工具性的特点。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性地继承和发扬了社会契约理论和民主思想,卢梭的社会契约和民主思想在美国和中国革命时期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社会契约论思想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沦为一种单纯的历史遗迹。  相似文献   

18.
论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教育理念与方式上存在着统一性,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任务在于彰显诚信法治教育、道德理想教育和实践理性教育。法治教育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环节。为此,要关注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加强诚信法治建设,高度重视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的结合,加强教育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9.
孟二冬是新时期优秀知识分子的典型,他的崇高精神可以概括为友善、博学、务实、奋进。孟二冬精神既具有改革开放历史潮流孕育出的时代特征.又具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优秀品格。文章从弘毅、志于道、淡泊、孔颜之乐等方面讨论孟二冬精神与传统士人的文化品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众深受传统文化中“和为贵”观念的影响,常通过和解鳃决民事纠纷。而和解合同作为一种传统合同,其旨在终止争执,化干戈为玉帛,我国付之阙如。为满足民众需要,彰显意思自治,衔接实体法与程序法,我国未来民法典应当将和解合同有名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