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中国人》是"脚踏中西文化"的著名学者林语堂先生的作品,也是其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林语堂先生出生于福建漳州的一个传教士家庭,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后又受到了西方高等教育的洗礼。在此书中,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中国文化为出发点,对中西文化做了广泛深入的比较,旨在借此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以使西方人能比较确切而客观地了解中国与中国人。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这种文化上的差异表现为中西方民族、心理、价值观等不同。近年来随着英语教育的普及和深入,文化互动越来越频繁文化转型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西方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而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强大,很多西方人也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在两种文化的互动和转型中,人们开始理解中西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3.
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中西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了文化的不同,如茶与咖啡在理念与行为方式的差异,了解这两种文化背后所隐含的思维方式差异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茶文化和咖啡文化。茶文化背后所隐藏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整体性、过程性、关联性和直觉体悟式思维,茶作为文化的载体超越了其自然属性,成为一种承载中国传统道德理想和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介质。而西方的咖啡文化体现的是一种二元性、线性和逻辑性思维,咖啡作为一种对象性的物质被进行科学的、理性的探究并加以消费,较少作为一种价值承载的中介。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属于两种异质文化。由于东西方地理环境、社会结构等条件的不同,两种文化按各自的"路向"走,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作为中西方传统文化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和基督教思想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是中西方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两种思想观念体系。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被儒家思想化育,西方人则受基督教观念影响。至今二者仍然在各自的文化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严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全面了解西方思想文化的思想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面系统宣传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启蒙思想家。他在引介西学过程中,通过翻译西学著作和撰写书评,对西方古典时期的思想文化进行了介绍,从而将古希腊罗马历史文化知识引入了中国。严复引介传播西方古典文化的工作,为维新变法和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文化武器,开阔了国人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人了解外国历史的需求,也激发了青年人探寻世界知识和外国文化的热情。  相似文献   

6.
儒家伦理与基督教伦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属于两种异质文化.由于东西方地理环境、社会结构等条件的不同,两种文化按各自的"路向"走,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作为中西方传统文化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和基督教思想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是中西方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两种思想观念体系.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被儒家思想化育,西方人则受基督教观念影响.至今二者仍然在各自的文化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运用比较研究法和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中西方社会文化、宗教等因素的比较,在此基础上对中西方人文主义不同的起源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中西方人文体育观的差异及互相影响的因素.西方体育观受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它提倡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价值,肯定人的主体;而中国体育文化在儒家人文思想的长期影响下,形成强调文化意境,注重艺术性的特点.随着"西学东渐"浪潮,中国的人文体育观逐渐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育价值观.比照中西方体育观的差异,可以为中国体育发展方向的研究提供更多哲学文化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本文梳理了近几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特别是孔子的儒学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之后,主要介绍了美国现代派诗人兼学者庞德对中国古代诗歌和儒学著作的翻译及其在他宏篇巨著《诗章》中的运用,看出庞德一方面把中国古代文化看成是他思想和艺术追求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他又把孔子的儒学看作拯救西方的一剂良药。庞德一生致力于把中国古代文化介绍到西方去,让中国古代文化在西方传播,使中国古代文化在西方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9.
马礼逊是中国典籍西方译介的重要人物,他翻译的《三字经》和《大学》在西方掀起了中国文化的热潮,对中国典籍和文化的西方介绍和接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中国所具有的独特特点,产生并发展于西方的绩效评估在中国能否顺利实施,目前正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在分析西方的绩效与绩效评估观点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自身的特点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特点对中国的绩效评估的基本特点进行了阐述,并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面子"、"中庸之道"以及"五伦"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文化对西方的绩效评估运用到中国时的影响.指出中国的绩效评估往往是建立在一个人的道德和品格基础上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和语言以及汉英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看,中国传统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的前提,是跨文化交际与教学的平台和桥梁。注重中国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影响和作用,有利于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修养和水平。因此,在英语文化教学中不能忽视中国传统文化教学。  相似文献   

12.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诗歌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文章结合我国传统茶文化,从化解茶事、忆“苦”思“甜”、意象清晰化、以“俚”译“俚”等方面对古诗英译中出现的茶文化翻译进行讨论,以期引起更多有关茶文化方面的研究与探讨,促进我国优秀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相似文献   

13.
宜昌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峡州名茶、煮茶名泉、名人诗文、茶风茶俗等资源异常丰富,并显示出地域性、民族性、丰厚性、生态性等鲜明特点,这使得宜昌历史茶文化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土家族武术是中华武术的组成部分,也是其民族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湘鄂渝黔桂边土家族武术从其产生之初就被吸收到民族色彩浓郁的巫傩文化中, 成为驱逐瘟神赶鬼,沟通人与神的语汇。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对湘鄂渝桂边土家族武术与巫傩文化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模因作为一种基本的信息复制单位,通过模仿、保留和进化在宿主内不断发展。茶叶从16世纪传入欧洲以后,四百多年来由于其本身共生模因的特性,茶超越了西方原有的咖啡等饮料,在新宿主内发展成为一种强势模因,不断复制和传播。从模因论角度对西方茶著作、典籍和诗歌的研究中可以看出,茶文化中的基因型模因传递信息,表现型模因则体现为生活方式在西方传播文化和思想,形成了自己的模因地图。  相似文献   

16.
佛文化中凝炼着深沉的茶文化.佛教为品茶提供了"禅茶一味、身心共修"的哲学思想,提高深化了品茶的思想内涵.佛教把饮茶从技艺提高到精神高度,使茶文化更具神韵.我国佛教在本土弘扬禅茶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国际禅茶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三峡茶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茶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三峡茶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本文试图从宏观上分析三峡茶的历史发生、发展及其未来走向 ,从而为开发三峡茶文化 ,促使三峡地区茶事兴盛作贡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历史上宫廷贵族、文人雅士、僧侣道流、底层民众、秘密社会等五个社会阶层的茶俗存在明显差异,具有阶层性特征;茶俗、茶艺、茶礼、茶德和茶道有内在联系又各具特质。茶文化在新时期又有了新的走向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无锡旅游文化建设引入吴地茶文化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地茶文化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多方面论述了茶文化对有效提升旅游文化品位的重要作用。在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以加强旅游文化建设的今天,在无锡这个全国重点旅游城市深入挖掘、传承吴地茶文化,对发展无锡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