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历程,然后重点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顺周期效应的影响以及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在我国应用的监管启示。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伴随而来的是关于公允价值会计作用的争议.本文探索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由系统流动性视角实证分析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市场数据和公允价值计量信息后发现,公允价值计量扩大了市场危机的传染效应,加速证券价格的下跌.进一步的研究公允价值会计对传染效应的作用途径后发现,公允价值计量导致证券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趋同,加速了市场危机期间证券的流动性枯竭效应,从而解释金融危机期间证券价格循环性下跌与流动性枯竭的现象.此外,经过样本分离等稳健性分析后,非金融行业以及不同产权情况同样存在上述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形成巨大冲击。会计理论界就公允价值是危机的根源抑或是“替罪羊”展开了激烈的论战。美国、欧盟的政界、金融部门和企业界将危机的矛头直指公允价值会计,认为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准则在次贷危机中造成了顺周期效应,恶化了信贷危机,对此次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要求停用公允价值。但会计界对此予以否决,认为此次的金融危机是经济问题,不是会计问题。公允价值由20世纪80年代美国储蓄和房屋贷款危机而引入,发展到今天,应了中国的古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相似文献   

4.
张鹏 《管理科学文摘》2008,(24):205-206
我国2006年颁布并于2007年在上市公司使用的新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的采用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由于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的突然降临,使得原本被认为是颇具先进性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被指责为是加剧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金融界有关人士极力反对运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英法德意等国于2008年9月联合出台的四项金融援助计划中,采纳了金融界人士的建议,其中包括敦促改变现行的"按市计价(即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公允价值会计准则错了吗?它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加剧的祸源吗?本文就公允价值的内涵及意义进行相关论述,并对公允价值对此次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郝晓萌 《经营管理者》2013,(13):260-260
近几年,由于金融危机引发了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争论。本文从公允价值和公允价值会计的含义入手,探讨了因为金融危机而导致的对公允价值会计的影响进行讨论,并对金融危机后人们对公允价值会计的认识,以及公允价值会计未来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08、2009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A股公司按中国会计准则(2006)披露公允价值的股价反应,以及公允价值揭示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允价值披露显著地增加了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持有利得(损失)对相关股价和股票收益率具有增量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使公允价值受到各界越来越多的质疑。本文针对金融界对公允价值的指责,提出了公允价值是会计计量发展的重要成果,重塑对金触危机中公允价值的认识。然后分析了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并就我国会计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允价值对金融危机的发生具有催化作用,本文分析了公允价值的公允性不足与公允价值对金融泡沫产生的催化作用,并指出公允价值并不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盈余管理研究是国外会计理论界讨论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而在我国国内研究的时间并不长,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尤其是2006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重新引入,盈余管理逐渐引起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研究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引入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以及上市公司如何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调节利润。  相似文献   

10.
后金融危机时期,公允价值会计受到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财务会计中采用此种方法。其中,公允价值和财务报表相关应用,成为决策者和投资者的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对公允价值实际应用中的困难,对财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其应用环境,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公众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的争论,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公允价值的局限性。本文从我国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适用环境出发,通过分析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对目前我国目前这个特殊时期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应用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使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能够更好地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给投资者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苏凤 《经营管理者》2013,(24):16-16
本文从我国运用公允价值的实际出发,探讨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科学运用公允价值的措施,最后对适合于我国国情的会计计量模式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公允价值被公认为是面向21世纪的计量属性,然而正当各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不遗余力地大力推广时,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把公允价值推到风口浪尖上,在金融界和会计界引发了关于此计量属性优劣和存废的论战,使公允价值会计饱受责难,甚至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在简介金融危机出现后公允价值面临挑战的基础上,阐述公允价值会计的优缺点,并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进而提出对我国以后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广泛运用,更增加了企业管理当局会计处理的自由度。本文通过举例对公允价值在我国现阶段运行的分析,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盈余管理的工具,并从金融工具方面具体阐述了企业如何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同时,为防范我国上市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本文提出了公允价值应用下盈余管理的防范措施,尽可能达到规避管理者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从而更加可靠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为公允价值在我国高质量地运行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汪芳 《决策与信息》2008,(12):11-12
为加快国际化步伐,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会计计量。2008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却将公众视线转向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并有人认为是公允价值会计正在加速金融危机恶化。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如何积极应对是一个紧迫而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羊建 《科学咨询》2010,(16):28-28
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颁发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明确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更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公允价值问题不仅是会计理论研究的课题,也是我国市场财务与会计实证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演化为席卷美国、影响全球的一场金融危机。由于基于会计计量的次贷产品价格体系在危机中几乎一夜崩盘,使得各界开始讨论甚至质疑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是否恰当。为此,本文在回顾关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等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会计计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关注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遇到的挑战及会计计量理论与准则规范的最新发展.进而提出了我国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2006年我国修订的30个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准则中,有17个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其中对投资性房地产明确规定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本文选取我国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年度报告作为样本,对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在上市公司推广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自1998年6月以来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六次变更为研究背景,以A股亏损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变更的市场反应及其反应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变更,能够影响亏损上市公司投资者的预期,产生比较显著的市场反应,允许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会计准则的颁布,会产生显著为正的市场反应,取消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会计准则的颁布,会产生显著为负的市场反应;上市公司的亏损年限、亏损程度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变更的市场反应程度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沈青 《管理科学文摘》2010,(25):218-220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公允价值会计在美国及世界主要国家引起了更激烈的争论,支持和反对公允价值观点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有人认为金融危机中,以公允价值计量某些金融工具使市场持续失去信心,会加速其螺旋式下跌陷入恶性循环.但是就像我们不能因为全球气温的突然上升而抱怨温度计一样,我们也不能因为金融危机而一味责怪作为计量属性的公允价值.尽管公允价值会计在应用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但从理论上讲它符合经济收益概念和全面收益概念等,符合财务信息相关性和有用性的要求,且拥有十大理论基础.本文基于对公允价值的内涵和特点的阐述,简要分析其对财务报表的主要影响,进而提出相关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