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国资监管体制下的国有企业企业家,是介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间的一类人力资本,他们还不完全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家,而只是所谓的"类企业家".明晰这一点,对建构新国资监管体制下的国有企业企业家激励制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南都学坛》2016,(1):115-117
国有企业改革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内容。2015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分析国企改革历程中的得与失,可以发现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布局仍然不合理,国有资本没有在完全竞争领域退出;二是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管理没有从管资本的角度入手;三是资本所有者权力发挥不到位,内部治理结构不规范。国企改革只有抓住资本管理这个牛鼻子,调整国有企业布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都要从管资本入手,这样改变国资监管方式,才能有效解决国有企业布局、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困扰国企业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回顾了现有文献中关于国外国资管理体制的研究,并介绍了四种典型的国资管理模式;其次介绍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文献中提出的三种主要观点;最后在现有文献基础之上,结合当前实践背景,提出建立“国有资本财务监管体制”、进一步完善国资管理的构想.文章发现,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监管和组建国有控股公司专司国资运营在各国的国资管理中已是常态.相比之下,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阶段性,导致在国资改革过程中容易出现国有资产流失,因而科学地界定国资监管内容,恰当选择国资监管实施路径将是进一步推进国资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大国资"是指各级国资系统树立一盘棋、一家人的理念,形成国资监管大格局。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国有资产监管的组织体系逐步建立。但也暴露出许多与之不适应的问题,如监管体制的不顺畅、法律依据的不健全、上级国资委对下级国资委监督不力等。因此,必须根据"大国资"理念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改革,明确国资委的定位,建立国资委系统的协同监管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监管的法律制度体系,健全国有资产监管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原则性地建构了企业国有资产综合监督体制。但是,目前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存在出资人和监督人混同,规则的制定者与规则的执行者、受益者混同等问题,很难实现对企业国有资产的全面有效监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这对如何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提出了更多挑战。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应当兼顾不同的监管主体、监管手段和监管对象,明确各监管主体的职责边界,从不同环节监督和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行为。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中行政监督的法治化程度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效的直接反映。建立一套企业国有资产行政监督的法治指标和考核标准,就是为政府在企业国有资产监管领域提供可操作的法治化行为准则。监督主体在运用行政监督手段时,必须在监督依据、监督对象、执法问责等方面符合法治化标准。  相似文献   

6.
对国资委性质的既有分析及相应的制度设计遵循的是“从国企改革到国资委”的经验性思维路径,这一思维路径虽体现出了问题导向,但难以为国资委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稳定的理论支撑,并容易侵蚀国资委功能上应有的独立性。无论是“出资人代表理论”“出资监督人理论”还是“双重属性理论”都未直接回答国资委本身的性质定位问题以及“代表”“监督”的正当性基础问题。域外国资监管改革中类似国资委的机构通常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而把国资委定位为国家经济调节机构则可以对国资监管体制进行比较合理的解释。作为国家经济调节机构,国资委享有的是一种横贯商业类国有企业和公益类国有企业的国家经济调节权。  相似文献   

7.
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在实际运作中 ,要健全监管体系 ,解决资本管理能力短缺问题 ,做到“到位而不越位” ,才能有效地发挥管理职能 ,达到国资管理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以效率为导向的功能分类与以风险防范为导向的国有企业监管治理规则之间存在紧张关系,目前国有企业功能分类的监管思路与《企业国有资产法》中的国有企业监管规则存在兼容性困境。因此,应当构建国有企业多维度分类的体系层次来呈现出国有企业监管的渐变脉络,同时将不同类别的国有企业监管规则与功能分类相匹配,明确功能分类的规制要求,并通过多维度分类下国有企业监管规则的兼容性解释来解决不同分类标准在规制导向、规制主体、规制内容上的兼容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市场化改革是当前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和目标。文章以淡马锡式的国资监管体制为基础,提出两条具体的改革路径:一是一步到位转型为企业法人性质、直接面对市场的淡马锡模式;二是对淡马锡模式进行本土化创新,探索通过专门立法,将国资委转化为权责法定、市场化运作的法定机构模式。综合分析,前者面临非常大的现实和法律障碍,而后者更适合中国国情,是我国当前深化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的恰当路径。  相似文献   

10.
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是促进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关键手段和关键措施。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本文研究在分布式的网络环境下,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和本体技术,建立国有企业智能监管系统,从各种数据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和知识来支持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的有效地、灵活地、动态地监管,提高监管的效率、准确性和灵敏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我国经营性国有资产目前三级(国家、省、市)监督管理体制,对我国县(区)国有资产监管在一定程度上缺位问题进行了历史、现实和未来趋势分析。通过对目前县(区)国有资产的规模、分布、质量、效率存在很大的差异,国有资产存在诸多问题的剖析,详细解读了目前一些地方对县(区)国有资产监管进行探索的三种体制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国有资产应该发挥的三种功能,认为国家、省、市监管机构在不同层级上应发挥不同的功能。结合目前各地对县(区)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实践探索,提出了加强县(区)国有资产监管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企业国有资产的归属决定了中央与地方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权益。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企业国有资产实际上形成了中央与地方的分级产权,所以,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应当采取中央与地方分权方式,明确各自的监管权益与监管方式。  相似文献   

13.
国企改革的阶段性特征与国有资产流失存在耦合性。国企改革不同阶段表现出国有资产治理不同层面的缺陷,3类国有资产流失行为因此呈现出"此消彼长"的特点。起步阶段和过渡阶段以投资流失型为主,攻坚阶段以管理流失型为主,规范阶段以交易流失型为主,在调整阶段,国有资产流失的行为有很大收敛,数量减少,但国企改革在这阶段也渐趋中止。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国企改革新时期,应以过往改革与风险的耦合性对未来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进行预评估。在资产流转前,须建立大宗国有资产转让公示制度;在资产流转过程中,须明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权力的责任机关与具体职责;在资产流转完成后,须以公益诉讼制度实现对国有资产流失的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14.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包括出资人监督、政府监督、人大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几个层面。这些监督的性质、监督对象和监督方式都不同。因此,不能寄希望于依靠某种监督实现企业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督,应该探索企业国有资产综合监督体制。出资人的监督应该以股权的私权本质属性为基础,重构出资人的组织结构,转变出资人的监督方式;政府监督应该区分股权监督和行政监督,在政府部门的行政监督中应该创新审计监督的方法和扩大审计监督的范围;人大监督应该在人大常委会下设立专门企业国有资产监督机构,整合人大各机构的监督力量,加强人大对企业国有资产的日常监督;社会公众监督应该通过法律规定相关主体的信息披露义务保证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同时应该构建社会公众行使监督权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5.
高等院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对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规章制度不健全 ,造成了高等院校国有资产流失、资产低效使用等后果。按照“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的要求 ,高等院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构建 ,应通过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 ,建立针对不同类型资产的效益评估系统 ,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运行质量 ,并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检查和监督 ,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促进高校国有资产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有资产概念的解析,提出了界定国有资产应注意的问题,指出了国有资产法律保护具有超经济强制性、调节的相对独立性、专门性、实践性的特点,强调对国有资产的法律保护应从刑法、行政法、民法等诸多法律部门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在从事资本运营和产业经营过程中,往往是产业经营被忽略,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被忽视,依赖资本运营不断甚至无限做大资产规模成为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目标.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把国有资本运营职能从国有企业剥离,由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进行国有资本的专业化运营,国有企业回归产品产业经营,进而专注于实体经济,实现国有资本运营与国有企业经营的各司其职.与国有资本运营职能从国有企业剥离相适应,要重新构建国有资本专业化运营的绩效评价体系.国有资产资本化率、国有资产总额年平均周转率、国有股权创新覆盖率等指标,应纳入国有资本专业化运营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并设计成为核心绩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监控是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国有企业监控手段已难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在运用产权理论对我国国有企业监控和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监控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的现阶段的实际国情,提出了国有企业监控实现制度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