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佚名 《今日南国》2014,(1):56-56
秦始皇帝陵在世界上被认为是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的帝王陵墓之一。最近,编号为K9801的陪葬坑正在进行试挖掘。而种种迹象都表明,这个陪葬坑很有可能是秦始皇帝陵一座大型的“军备库”。  相似文献   

2.
帝王陵墓建筑的文化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帝王陵墓建筑记录了中国传统的生死观、等级观和其他文化象征义 ,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象征视角对风水术、陵墓建筑现象进行分析 ,得到了多重的文化解释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探讨唐代帝王陵墓陪葬制度盛衰的原因,通过比对、剖析不同学者观点,并采用文献解析与梳理的方法,认为唐代帝陵陪葬墓数量自昭陵达到鼎盛后遽然衰落的原因是陪葬制度的自身设计导致其迅速衰亡.  相似文献   

4.
云山 《百姓生活》2012,(7):63-65
位于浙江省临安市锦城镇太庙山南麓的钱王陵,距杭州43公里,是唐末五代时期吴越国的创建者吴越王钱锣的陵墓。钱锣是吴越文化的主要开创者,苏杭“人间天堂”的奠基者。钱谬之陵,是浙江省唯一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墓,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5.
秦汉帝陵是当时社会在地下的再现,其发展变迁与当时秦汉社会密切相关。从秦始皇陵到西汉十一帝陵的发展演变,可以看出秦汉时期的帝王陵发生了重大变化,其规模巨大,厚葬严重。它们既是皇权至上的产物,又是统治者好大喜功价值观的体现。由于秦汉统治者把增长有限的经济力量用在了无限度的陵墓修建上,从而加速了秦汉王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代帝王对陵墓制度及祭祀礼向来倍加重视,这是一种推崇皇权、维护专制统治的手段。然而在帝王及其他皇室宗亲墓葬的名称指代上,却一直缺乏清晰的脉络,直到明、清两朝,帝、后、妃及王室宗亲墓葬的名称、建筑规制日益明确,本文追溯"园"、"寝"、"陵"、"园寝"、"陵寝"等关键字、词的原始含义,解读字或词背后所蕴涵的历史信息,说明彼此不同的指代范围,并力求还原历朝帝王和皇亲宗室墓葬名称的演变历程,区分"陵寝"和"园寝"的准确定义,以求对中国古代陵墓制度作出补充。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探索中,帝王的陵寝之制,是自阶级社会以来反映最高统治集团的地位和特权的标志之一,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尤为突出,因此它是研究我国古代埋葬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存于我国各地的帝王陵墓,是死者留给后世的重要古迹和珍贵的实际研究材料。其丘垅(封土堆)的大小高低,随葬器物的质地、多寡及组合,陵园陵寝的范围,陪葬及殉葬的情况,各代虽有定制,但也因各个帝王在位的时间的长短及建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帝王陵墓上铭刻大型石雕起于什么时期?有学者以为起于东汉。对秦始皇帝陵上有没有大型石雕,多数学者很少论及,有的学者持否定态度。因为这是关于中国古代帝王陵寝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涉及到秦始皇帝陵布局的重要问题,所以拟陈管见,以就教于博学诸君。  相似文献   

9.
近期《自然》杂志有关汉代"温室效应"的揭示,可以尝试从社会林业的薪炭耗费视角予以量化推定和论证.作为森林资源面对的常规性压力,薪炭耗费涵盖普通民众、宫室官寺、冶铁铸铜、制陶煮盐、陵墓用炭等多个领域.在现有研究成果及相关考古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此常规性耗费规模进行可能的数量估算,不仅可以印证史籍关于部分区域林木资源缺乏的历史记录,对于两汉之际由暖而寒的气候变迁及频繁的自然灾害也获得更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帝王顾问制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太祥 《南都学坛》2009,29(1):21-31
中国古代帝王在自己的周围设置顾问官员和顾问机构,主要名称有太中大夫、光禄大夫、谏大夫、侍中、散骑常侍、议郎、给事中、博士、文人待诏、馆殿学士待诏、翰林院翰林待诏、学士院翰林学士、馆阁学士、殿大学士、内阁大学士、军机处军机大臣等,在宫廷内或宫廷附近"待诏"或值班,随时听候帝王的咨询。帝王通过召对、会议、奏章、票拟、草制等形式,广泛咨询顾问的意见,为决策提供方案和依据。帝王顾问的职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参谋,就"论思献纳",为帝王出谋划策,提供决策方案;二是论议,就是审议帝王决策,"拾遗补阙",为帝王决策纠偏补正;三是服务,就是研究治国之道,了解民情社意,为帝王决策提供智力和理论支持,提高帝王的决策能力;四是制约与监督权力,就是用制度保障帝王既"兼听"大臣意见,弥补帝王的无力、无能或不作为而专断造成的阙失,又能"独断"大政,防止君权旁落、奸臣擅政,使君主专制政体下的权力运作正常有序进行。中国古代帝王顾问为帝王亲自差遣,大多为兼职,无办公衙署,出入禁中,侍从帝王,位卑权重,专门为帝王出谋划策,加强了行政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帝王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了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扰灵魂者亡2003年6月初,来自英国伦敦的考古学家米特朗博士率领考古小分队来到秘鲁的安第斯山脉,寻找玛雅文明遗址。6月底,考古小分队终于找到一处玛雅古城遗址,并发现一座陵墓。根据陵墓的宏大规模、壁画的内容和陪葬品的丰富程度,以及石棺里木乃伊的华贵装束,米特朗博士猜测陵墓主人的身份一定非常显赫。  相似文献   

12.
汉赋中玉质玉饰、玉色玉纹、玉工雕琢、玉之美喻与其他众多美玉共同构成汉赋中的"玉"事象。汉赋中涉及的有关"玉"事象的篇章包括残篇多达88篇,涉及两汉汉赋作家数量达39人次。两汉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到了"玉"事象在汉赋中的数量。汉赋"玉"事象数量众多原因有三点:从社会背景角度来看,丝绸之路为中原带来大量"玉";从创作主体角度来看,"玉"是文化与权力的象征;从汉赋文体功能角度来看,"玉"是繁华与美刺的象征。  相似文献   

13.
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硕士陈祥云认为:中国狮子文化肇始于汉代,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随着狮子文化的产生、发展与成熟,狮子的艺术形象也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而其中以石狮造型艺术尤为突出。中国石狮艺术最初出现于汉代帝王、贵族官僚陵墓前神道两旁具有护卫作用的石刻中,并由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考古工作者于2010年10月开始对山东省定陶县灵圣湖遗址内的一座竖穴木椁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取得重大成果,该墓葬中的“黄肠题凑”为汉代帝王陵墓中特有的形制。综合考古学与历史文献资料,可以判定该墓的年代大致属于西汉晚期,墓主人很可能是汉哀帝刘欣之母丁姬。  相似文献   

15.
唐代律令诏敕对于御史台和尚书省受纳词讼的分工和关系未予明确界定,地方进京告诉者有权在台、省之间进行选择:或经尚书省左右丞逐级申诉,或径直向御史台告诉.由于台司受理的案件可能因帝王干预或台司"随事条流"而获得迅速解决,诣台诉讼遂成为诉事人进京告诉的首选,相当数量的诉讼案件由此迅速分流至御史台.台司通过自我授权获得受理词讼权力,并逐渐取得与尚书省分庭抗礼的优越地位,而尚书省作为法定上诉审的审判职能却逐渐变得寂寞无闻.  相似文献   

16.
秦汉建立了君主专制体制下的顾问官制度,帝王依法在自己的周围设置了太中大夫、中大夫、谏议大夫、光禄大夫、侍中、中常侍、散骑常侍、议郎、给事中、博士等一批顾问官,皆为皇帝钦定,临时差遣,大多为兼职,无办公衙署,在宫廷内或宫廷附近"待诏"或值班,位卑权重,出入禁中,侍从帝王,随时听候帝王的咨询。帝王通过"召对"、"论议"、"集议"等形式,广泛咨询顾问官的意见,充分发挥顾问官的"论思献纳"、"拾遗补阙"的职能。秦汉帝王顾问官还奉诏出使,赈济灾民,班宣风化,举实臧否,了解民情社意,为帝王提供决策信息;又精研儒家经典,撰写历史著作,整理图书文献,探讨历史发展规律,为帝王决策提供政治智慧。秦汉帝王顾问官制度加强了行政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机制,保证帝王既"兼听"大臣意见,又能"独断"大政,使君主专制政体下的权力运作正常有序进行,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帝王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而且极大地影响了秦汉以后君主专制体制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赋体类书及类事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赋体类书及类事赋,是唐、宋时期出现的一类特殊的科举用书,最早的用途是举子对付"帖经"考试.现存赋体类书和类事赋都是宋人作品,数量虽不多,然而它代表了一个图书"族类".赋体类书、类事赋的功能虽是类事,但要写得像"赋",又必须具备赋体的基本特征,因此部分文采斐然的类事作品,不妨让它在类书、文学之间游移而"两栖".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数量过剩和短缺并存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悖论,它源于公共部门中人的相对恒定性和事的相对变化性之间的矛盾。合理预测"事"、确定"三定"周期、完善部门间人员借调机制、建立外部人员利用机制及业务外包是化解这对矛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王闿运"帝王之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闿运是中国近代史上声名显赫的政治和学术人物.作为晚清名士,王闿运以硕学通儒而名重一时;在政治上,他怀抱"帝王之学",以纵横家自居,且一有机会便谋实践其"纵横之道"帝王之学"."帝王之学"作为一种封建的传统政治理念,具有很大的空想性和封建性.在封建、半封建社会的土壤中,"帝王之学"亦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国,很多帝王将相死后都有守墓人。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功绩很大,统一了六国,让中国成为一个统一的王朝。此外,秦始皇还制定"行同伦,车同轨"等措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埋在骊山墓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区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为了修建骊山墓,秦始皇每年用七十万人修建,留存的墓从外围周长2000米,高达55米。内部装修极其奢华,以铜铸顶,以水银为河流湖海,并且满布机关,顶上有明珠做的日月星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