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孙功进 《东岳论丛》2014,(2):102-105
易解丹道是李道纯内丹炼养论的重要特色。李道纯以先天乾坤到后天坎离的丹道"卦变"说符示内丹炼养之基—"药物",以卦气说晓示内丹炼养之时—火候,以取坎填离、三家相见喻示内丹炼养之方—性命混融,构建起较为完备而详明的易学视野下的内丹修炼论,在道教易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宗教与艺术的同源性是自不待言的。作为一种宗教形式,道教也必将以其独有的宗教魅力对中国古代文艺创作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论述道教修炼与中国文艺创作思想的关系:一、道教清修与古代文艺创作心态;二、道教存思修炼与古代文艺创作想象;三、道教“性命双修”与古代文艺创作理想。一、 道教清修与文艺创作心态研究道教修炼心理与文艺创作心理之间具有一定的相通性。道教清修承续老庄清心寡欲、自然无为的人生哲学以及养生家的养生理论,主张清静无为、清虚静谧、寡欲不争、淡泊名利。如葛洪说:“学仙之法,欲得恬愉澹泊,涤…  相似文献   

3.
闵一得是中国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融儒释道于一体,创建了自成一体的修炼理论和修炼实践,在该理论中,"真一、真元"是其追求的终极目标,同时也是其最重要的理论基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闵一得提出"三教同修"、"性命双修"等理论,为道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闵一得强调内明与济世之学为一体,通过内炼外养,培养真气,先治以身,次治以心,最终修真珔果,达到治世宁之目的,体现了道教济世利人、服务社会之"真精神"之思想,折射出闵一得之道学顺应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五大宗教信仰中,女性不同程度地受到歧视和贬抑,只有道教从发展早期开始,就有较系统的“崇阴”思想,表现在女性信徒数量呈显性增长,女神崇拜及“对偶神”或“配偶神”的存在,尊女官、女祭酒和女师,存在女丹书与丹道修炼等.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男性眼中女性由修炼伙伴变成成仙障碍,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修炼方式从“双修”到“清修”的渐变,女性也面临被“边缘化”和“神圣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文史哲》2010,(4)
全真道作为道教中的改革派,提倡精神超越、内丹修炼、建立教团、出家修行等,这与传统道教所主张的肉体成仙、外丹修炼、个体修道、在家修行等有诸多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讲,王重阳通过三教合流所建立起来的全真内丹学,达到了道教理论的最高峰。全真道所提出的修道长生、济世度人、性命双修和三教合一等思想内容,对于我们今天处理身心关系、宗教冲突等,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丘处机作为早期全真道的扛鼎人物,不仅使全真道由山东走向全国,为全真道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西行觐见成吉思汗,劝其"寡欲止杀",也为中华民族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的道教界应该继承济世度人的全真精神,提倡"生活道教",积极参与生活、提升生活、改进生活,把全真道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闵一得在修性为要 ,性命双修的基础上 ,将哲学与内丹学理论相结合 ,提出了自己的“真一”、“真元”论。他认为 ,真一是先天之精活泼泼的东西 ,它为生天生地之始 ,为无极 ,“真一”是宇宙的本原 ;它无隔阂 ,无挂碍 ,能屈能伸。人的性命皆在真一之中。性命之外无道 ,性命之外无教。儒尽性以立命 ,释见性而度命 ,道成性以复命 ,儒贯一 ,释归一 ,道得一。因此 ,三教同出于一 ,道、儒、释三教同为一道 ,其宗旨亦一。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是“无我世界”吗? 近些年来,主张绝对“自我”的人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迷失了自我”的世界,是一个“失落了的自我世界”,一句话,是一个“无我世界”。正因为“无我”,所以,要“寻找失落了的自我”。  相似文献   

8.
许颖 《东岳论丛》2004,25(2):148-150
《悟真篇》是北宋以来道教内丹学集大成的作品 ,其作者张伯端因而也成为道教史上可圈可点的人物 ,被尊为南宗丹法的始祖。张伯端的著述传世不多 ,却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修炼体系 ,既有禅道融合的思想特色 ,又有性命双修的具体方法。张伯端一生的宗教实践鲜明地体现了“归根复命”的道家色彩 ,对后世道教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以来,科学主义思潮兴起,道教日渐式微。为了争取道教的存在空间,陈撄宁以其慧眼卓识,高瞻远瞩地为道教的前途另辟一条径路——提倡“仙学”独立。陈撄宁率先提出“仙学”,但他提倡的仙学不同于古代的神仙学,而是一种贯通三元丹法的丹道学,其重点是内丹养生学。陈撄宁的仙学区别于古代的神仙学,又区别于儒、释、道三家,其根本在于仙学讲“长生”,讲“我命在我不在天”,仙学是可以改造人生命存在状态的养生学,可以补救人生的缺憾。仙学不是宗教信仰,而是性命双修的内丹养生学。  相似文献   

10.
女丹功法,又称"坤诀",是指妇女修炼内丹之法。女性之内丹修炼活动虽可追溯至唐代,但其学说成熟则较晚。男女两性存在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因此,内丹修炼在功法和步骤上也应有所区别。传统中医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阐释女丹修炼程序及"斩赤龙"的特殊机理及其意义。女丹功法的关键步骤为"太阴炼形"之术,其关窍为膻中穴和血海;"阳神出壳"是女子丹功炼至最高层次时所出现的现象,炼功者此时要格外谨慎。  相似文献   

11.
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 ,思想的持续解放是现实事业发展所需。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观念、践线、方针、政策不落后于实践 ,力争使理论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邓小平将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界定为“三个有利于” ,在经济和精神生活日益国际化的今天 ,“三个代表”是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政治保证 ,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吴廷翰以"气"作为其哲学理论思维的核心话题,把宋明理学的道、太极、理、性等形而上范畴由气予以统摄贯通。首先,他认为气即道、理、太极,并建构了气体学理论思维逻辑体系;其次,他通过诠释气与道、太极、太虚、理的关系,凸显了气的统摄地位及其形而上本体的品格,并对气的内涵、性质、特征、形式进行界说,从而诠释了传统的心性话题,提出了气—心性一统论;再者,他以张载气学和朱熹的理气、知行、格致论作为理论基础,对心体学进行了批评。  相似文献   

13.
人性价值立场的缺位与将"道德形而上主义"抱持为惟一价值立场的错位,使张光芒重构"道德形而上主义文学"的理论诉求导向了一种新的精神陷阱.这种精神陷阱就是"道德形而上主义"对人的建构所必然导致的"自杀"、"杀人"与"被杀".  相似文献   

14.
王德侠 《河北学刊》2002,22(3):143-145
从哲学的视角来审视当代中国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归根到底在于我们党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先导。今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必将使我们党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上,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中共云南省委开展的"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既是一项具有战略性的思想发动,又是一次具有现实意义的实践活动。在新一轮解放思想活动中,要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来解放思想,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实现新的突破;要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解放思想,在转变政府职能上实现新的突破;要围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来解放思想,在激活社会力量和调动人的积极性方面实现新的突破;要围绕扩大对外开放来解放思想,在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的突破;要围绕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来解放思想,在干部作风上实现新的突破;要围绕宣传思想工作的主旋律来解放思想,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上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实事求是的系统性表现为它是由诸要素构成的六位一体有机统一整体。其中认识主体是实事求是的主体要素 ;客观事物是实事求是的客体要素 ;“是”是实事求是的目的性要素 ;“求”及其调查研究是实事求是实现的途径要素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动力要素 ;实践标准是实事求是的检测要素。六位一体中一体是指实事求是本身 ,六位指上面六个要素 ,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张荫棠被称为外交良才。1906-1908年间,张荫棠任西藏地方重要职务并参与了对英的外交谈判,这使他对当时中国西藏的涉外形势有相当深切的感受,并形成自己的一些外交思想。这些思想体现在时局观、主权、外交理念与方法等方面。张荫棠的外交思想及实践,基于当时中国国力,具有现实主义的趋向。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不仅是传统武术,还是集易学、医学、心理养生学等于一体的哲理文化。对人的神经系统、微循环系统、生物代谢消化系统等都具有调节枢纽、整合阴阳、维护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及促进有序代谢等作用。尤其是脏腑之间的横膈蠕动与按摩对机体的调整作用,是其他运动无法比拟和达到的。太极拳作为意念拳和心身拳,在对抑郁症状的调治上独具特色。通过练拳能够达到心身舒适、意气平和,能够有效改善睡眠质量、整合主观认知、消除心理病因,并改善躯体症状,堪称绿色疗法。  相似文献   

19.
思想解放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复兴和发展的前提 ,法学研究是我国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实现法制化的重要措施。目前 ,法学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 ,我们应在研究中遵循辩证规律 ,继续解放思想 ,采取有效措施 ,推进法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无论对于人们的思想还是行为,观念都至关重要。观念上的因循守旧必然导致现实中的作茧自缚。欠发达国家或地区思想解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吸收先发国家和地区首先采用的新观念,解除旧观念的束缚,思想解放的关键是通过观念更新,引发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而后发地区观念更新的首要任务,则是以适合当代发展的思想观念,冲决计划体制和小农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观念束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