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中华民族丰富的地域性呈现出的不同审美取向,构成了整个中华民族传统地域艺术的瑰宝。黑龙江传统地域艺术构成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黑龙江铸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白山黑水文化艺术、赫哲族文化艺术、萨满文化艺术、桦树皮制作技艺和剪纸艺术。针对黑龙江地域艺术进行的研究,从根本上说,是对黑龙江传统地域艺术文化及其传递方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是我国以市场经济为最基本启动力量的社会转型期.其间,我国的艺术文化发展呈现出各种变化趋势,主要表现在后发型的现代化使现代中国社会形成了多重艺术文化叠合的文化结构;以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市场经济意识、知识分子立场和传统文化思想为主导而形成的艺术文化张力场;大众艺术文化转型;精英艺术文化与主流艺术文化的联合与对抗;主流文化、大众艺术文化和精英艺术文化的对立与融合等.  相似文献   

3.
张伟教授的<生命·文化·艺术>一书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深刻阐释了艺术的文化特性,揭示了艺术与文化的内在关联,拓展了艺术学研究的空间,开辟了艺术文化学研究的新领域.这是一部以生命为本体建构,集哲学、美学、文化学和艺术学为一体的学术研究力作.  相似文献   

4.
益众 《理论界》2009,(5):1-1
张伟教授的性命&#183;文化&#183;艺术》一书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深刻阐释了艺术的文化特性,揭示了艺术与文化的内在关联,拓展了艺术学研究的空间,开辟了艺术文化学研究的新领域。这是一部以生命为本体建构,集哲学、美学、文化学和艺术学为一体的学术研究力作。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古以来特别重视艺术的文化性质和功用,形成"兴、观、群、怨"、"文以载道"等艺术文化传统;这一传统在近现代以来民族救亡运动中被不断强化;建国以来,艺术沿"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路线演进,艺术文化研究确立了新的方向;改革开放以来,艺术文化学成为艺术学学科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艺术文化学显现出一定特色,其研究取向可概括为:立足当代艺术前沿,打通古今艺术文化承续纵轴;以"眼界向下"的勇气,接纳大众文化艺术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以国际视野,吸收借鉴西方艺术文化研究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赫哲族鱼皮文化艺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哲族鱼皮文化艺术是赫哲族渔猎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文化核心,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园地中一朵美丽的奇葩。文章论述了赫哲族鱼皮文化的源流、鱼皮熟制和鱼皮缝制工艺,分析了赫哲族鱼皮文化艺术特色,探讨了赫哲族鱼皮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方法。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6,(8):239-244
新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十分广泛,当前,3D打印技术对艺术的影响已拓展到艺术作品形式表现之外的广阔领域。作为一种前沿的制造技术,3D打印拓展了艺术的生存空间、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也带来了一些文化价值取向上的负面影响。具体而言,对当代作品的艺术审美及文化价值取向的双重影响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分别是审美观念、文化的创新性和文化的伦理性。从新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关系角度,辩证地看待3D打印对当代艺术审美及文化价值取向的具体影响,可以为新技术推动审美及文化的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艺术与文化的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的共生关系;从保护艺术与文化的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方面,分析了目前文化与艺术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人类文化与生存方式上,指出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如何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坚持正确的美育方向和综合式艺术教育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7,(9):237-244
在西学东渐的进程中,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处于一种特定的以西方文化观念、艺术价值标准、审美评判尺度为主导的文化语境下。这是一种被西方"他者"化的殖民文化心理因素造成的现代艺术理念,它在潜移默化中瓦解着中国艺术家自身的民族艺术自信和艺术审美价值观。为此,构建本民族文化自信和消除殖民文化心理,将成为中国现代艺术能否健康发展和拥有国际话语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欧洲城市艺术对其城市文化有着决定性的贡献,城市意象的营造使得很多欧洲城市自身就成为了艺术品.欧洲的建筑艺术、人们对音乐与戏剧的热爱、以艺术为对象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对城市文化影响巨大,构成了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齐宁 《学术探索》2012,(8):118-120
世博会虽已落幕,但世博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将长远影响我们的生活,其中世博志愿者精神就是留给我们的重要精神财富。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了解中国当代大学生志愿活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以问卷与访谈的形式探讨志愿者活动长期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伴随我国城市化运动的深入,城市文明凸显其规范城市发展秩序、提升城市发展品质的价值功能。在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世博期间,乃至世博后,上海对城市文明有更高的期待。在对上海城市文明水平、特点及问题现状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提出,社会认同是城市文明秩序建构的逻辑基础,网络式管理是城市文明秩序实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为上海旅游业乃至长三角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通过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2004年1月至2009年2月上海入境旅游人数、旅游消费物价指数与上海经济增长的关系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具有长期正相关,上海入境旅游人数、旅游消费物价指数增加1%,上海经济增长分别为0.33%和0.41%。在后世博时代,如何向世界充分展示上海风采,这对旅游行业的发展,上海、长三角城市群乃至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都有重要意义。旅游业的发展推进着上海社会经济的增长,政府应从战略上重视旅游服务贸易,采取金融、法律、税收等政策扶持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上海世博会引起以英美为代表的众多海外媒体的密切关注,相关报道总体呈现出客观性、个体性、多元性和冲突性。海外媒体眼中的中国国家形象仍然具有混杂性特征,这一方面反映出中国在西方人眼中的刻板印象出现缓和与变化的迹象,中国在国际社会建立话语能力的水平逐渐增强;另一方面反映出西方媒体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担忧和顾虑。为进一步改善中国国家形象、提升软实力建设,新闻报道和舆论宣传引导工作应强化对重大事件的议程设置能力,促进与海外媒体的交流,加强互联网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使软实力建设的相关举措实现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5.
第一届世界环境史大会是该领域的首次全球性大型集会,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环境史学的最新发展和目前版图,从中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不足。鉴于新的发展形势和趋向,中国环境史学者应放眼世界,努力从文明与自然协同演化的全球过程中认识中国环境史的特殊性;应树立大国情怀,着眼于全球环境危机和人类共同困境,积极开拓新领域,寻找新课题,深入发掘本国环境历史经验和生态文化资源并阐释其全球价值;在积极学习西方环境史学理论方法的同时,应充分继承本土史学传统和思想资源,提出自己的学术命题、研究范式和原创性理论,努力提升中国环境史学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化与外交密切相关。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础上,以不断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积极吸收西方政治文化的合理成分而形成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其根本特征是追求和谐。和谐孕育了构建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而中国外交从传统的双边到多边,从政治外交到经济外交与公众外交均体现了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7.
文化经济全球化中的世界城市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阶段。世界城市与国际化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对外文化贸易之间的联系已经上升到新的水平和高度,理论研究也亟待拓展、深化。现实的发展也愈益表明,文化软实力不仅是世界城市时空延续的根基,是城市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的依托与催化剂,而且提升其水平恰恰顺应了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总结顶尖世界城市的发展经验,包括经济与文化要和谐共生,文化经济要多样与包容,城市与文化要融为一体,文化城市要站高望远。  相似文献   

18.
"天下观"与"文化中国"的历史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永吉  徐长安 《河北学刊》2002,22(6):140-144
自中华文明产生之初 ,它就逐步形成了一种融宇宙观、政治观和文化观于一体的“天下思想”。“天”与“礼”是中国古代“天下观”中的两个核心理念。在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 ,“天”被构建成为王朝政权合法性的来源 ,“礼”则成为“夷夏”之间相分相融的主要标准。正是对“天”的推崇和对“礼”的主动认同 ,使中原之“中国”和周边之“四夷”都以正统的中华自居 ,从而共同构建了一个“文化中国”。在近代以前 ,“文化中国”真实地反映了不同民族间的交往与融合 ,最终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上海"十一五"期间人口发展趋势与人口管理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十五”期间的上海人口发展情况,结合人口规律和“十一五”期间上海的经济发展目标可以知道:2010年,将上海人口总量控制在1900万左右,并且实现人口密度的合理分布十分必要。要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应建立统一的人口信息管理机构,以人为本,以居住为基础,提供畅通、安全、可靠的人口信息登录平台,实现人口管理制度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李晓丽 《理论界》2014,(12):85-89
从价值学的观点研究沈阳故宫,可以进一步深入理解作为世界遗产的沈阳故宫的深刻内涵。在历史上,沈阳故宫的价值经历了清代皇宫、清代陪都宫殿、博物馆和世界文化遗产几次大的转换。从现代文化的大背景下来认识沈阳故宫的价值,其历史价值是大清王朝兴起的舞台,其艺术价值是满族文化精神之所在,其科学价值是民族建筑的突出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