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云萍 《统计与决策》2005,(12):138-139
技术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本质特征,它是高新技术企业保持强劲竞争力的关键,所以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技术创新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问题的解决对策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引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衡量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指标 ,从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来看 ,通常将技术创新能力分成 7个方面 :1.R&D能力 ;2 .生产能力 ;3 .管理能力 ;4.投入能力 ;5 .营销能力 ;6 .财务能力 ;7.产出能力。本文从这七个方面着手 ,完成对江苏农垦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考虑到江苏农垦系统的具体情况 ,我们对指标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 ,结果表明这种指标体系设计方案及评价方法比较合理 ,评价结果基本上反应了江苏农垦总公司 11个直属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2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系统设计根据上述 7个方面的创新能力 ,本文…  相似文献   

3.
企业内生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生性分析,文章给出了企业内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定义,并通过文献研究总结出企业内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六个影响构面.鉴于影响因素众多,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探讨了企业内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以期为企业培育、增强内生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实现技术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慧  康璞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23(5):24-27,31
在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内涵进行全面和深入讨论的基础上,从企业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创新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等才是实现超额利润的源泉这一观点入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提出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技术创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首要力量,企业作为中国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在技术创新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数字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中国企业实现向数字化转变,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文章以2013—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以及其路径机制,研究表明:(1)数字化转型可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即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强度就越大,技术创新产出水平也就越高;(2)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缓解融资约束,进而提升企业创新水平;(3)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以及大规模企业中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企业技术创新与转移网络的资源动态分配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技术创新和转移是企业中的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过程。首先,通过界定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活动,找到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其次,对于企业技术创新与转移网络,进行活动的分解,区分它们两者之间的差别,提出在资源分配上活动的协同顺序;最后给出了企业对进行分解活动安排资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算法。  相似文献   

7.
已有文献对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大多数是在技术同质条件下展开的,忽略了技术异质性的现实和产品差异化对技术创新的重要影响。那么,在技术异质性条件下一旦产品差异化外生给定,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会有何不同?鉴此,构建双寡头竞争模型,在技术异质性条件下探讨产品差异化、企业规模与产品创新以及过程创新的关系,结论表明规模越大的企业越愿意进行过程创新而不是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8.
科学、全面地评价和分析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于企业探索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以及政府制定相关扶持政策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从企业的内在相关能力、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等3个维度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提出一种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定量评价模型。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研究了企业技术创新行为选择问题.首先探讨了技术创新的外部性问题,指出由此会导致全社会技术创新供给不足的问题;随后,利用静态博弈的方法,从两个企业相互作用的微观视角,研究技术创新供给不足问题形成的内在机理,得到企业技术创新行为选择会陷入"囚徒困境"的结论:进一步建立政府与企业关于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静态博弈模型,归结出博弈的纳什均衡解为政府和企业分别选择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理论问题 ,建立了评价企业技术创新状况的统计指标体系 ,并提出了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能力的科学评价有助于企业对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动态跟踪和培育.本文先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作了界定,接着通过对目前几种常用的评价方法之间的比较,选用了客观性强的密切值法,对福建省各地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竞争风险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一个资本品技术进步模型,并以此解释经济增长的过程。论文认为,在同一行业中的各个企业的技术开发活动呈现明显相关时,会出现部分落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现象,这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利。为了形成自主性技术,我国应加大对这些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支持。另外,在各个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不相关时,对各个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进行支持,有助于形成"异质性"技术,这能明显提高我国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石油企业的特殊性,专家往往用不确定的模糊数值对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本文首先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并针对各指标对石油企业进行两两比较,构造模糊互补判断矩阵,利用模糊层次分析(FAHP)方法建立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最后用实例验证方法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环境规制为切入点,利用我国A股上市工业企业2016—2019年801个样本观测值,研究环境规制对工业企业能源强度影响路径。结果表明:环境规制能够显著降低企业能源强度并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增加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提升技术创新效率,支持了“波特假说”;技术创新投入与技术创新效率在环境规制降低企业能源强度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技术创新效率中介效应占比更高,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国有企业相较于非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响应环境规制并降低能源强度;高碳排放企业相较于低碳排放企业面临的环境规制压力更大,能更好地降低能源强度。  相似文献   

15.
刘京焕  周奎  张勇  王琦 《统计与决策》2022,(19):130-134
文章基于我国2011—2018年A股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相关数据,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数字普惠金融-企业生命周期-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框架,采用了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模型等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考虑企业生命周期以后,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对衰退期的企业技术创新作用则不显著。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对民营企业的创新促进效应比国有企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指企业获得先进技术和信息,结合企业内部条件对知识、技术进行再加工,通过组织生产和扩散实现经济效益的能力.从技术创新过程来看,技术创新能力分为创新资源投入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和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研究经营者激励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以中国2004—2007年372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探讨经营者激励机制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并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由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程度较高,技术创新代理行为的影响要甚于民营企业,因此经营者持股极少,较高的技术创新动力只能来自于边际激励效应。通过采用White—Heteroskedasticity方法对模型进行异方差检验,结果表明:经营者拥有剩余索取权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国有企业经营者拥有剩余索取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程度要高于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8.
基于AHP-灰色关联度模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系统理论和技术创新流程的视角,认为企业技术创新是"创新需求-创新构思-技术支撑-资源投入-研究开发-成果产出-效益实现"的七阶段过程体系,并构建了技术创新能力要素概念模型。根据概念模型,提出技术创新能力是技术支撑能力、技术创新载体、创新资源投入、创新成果产出、技术创新效益和技术创新管理等多维能力要素构成的协同系统。研究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灰色关联度模型,实证分析检验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框架,文章构建了基于制度结构的企业持续技术创新能力模型,并对云南白药集团、联想集团以及华为公司持续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对这三个企业持续技术创新能力差异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后,得出制度结构是影响企业持续技术创新能力的最主要要素,企业家管理制度、技术创新管理制度以及制度环境都是提高企业持续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在不断地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制定和实现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基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必须适应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不同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应当选择与其技术创新能力相适应的技术创新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