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坎坷的历程,可划分为三个明显不同的历史阶段,每个阶段都充分反映了哲学对自身权利的诉求及其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融合。当代中国哲学正在逐步摆脱某些不必要的干扰,竭力恢复哲学的本来地位;同时,中国哲学家们也打开了对外交流的窗口,力图重塑传统哲学的形象。西方哲学进入中国以及由此带来的现代中国哲学的形成,正是以哲学的特有方式演绎着中国百年来的现代社会的风云变幻,表达着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融合。作为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哲学表达,在现代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充分表现为三个不同的纬度,即哲学与政治的关系、思想的传播和接受、学术自身地位的迷失和寻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文化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文化理论的指导下,受当代西方文化和文化哲学的影响,思潮泛起,正在经历着从潜学到显学的过程.研究中国当代文化哲学的思潮与发展,对推进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哲学的构建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哲学主要有两大历史使命:一是对传统哲学的继承和改造;二是回应时代问题,实现理论创新。认清当代中国哲学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对当代中国哲学的基本含义予以界定,首先要厘清"中国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概念的异同。构建当代中国哲学,就要实现哲学不同学科的对话,改变哲学研究相互隔离的现状,打破哲学各学科研究的思想藩篱,积极促进学科内部的整合,推进传统哲学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他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中提出的"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这一重要命题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在全球化背景下,哲学研究的对象、着力点、思维方式已发生了重大变化,研究这一命题可以更好地把握当代哲学的走向。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以来,西方关于真之理论的观点大概出现了三次转向:第一次出现在20世纪初期,伴随着哲学领域的本体论转向而出现.这一时期,真出现在形而上学、逻辑哲学和语言哲学等哲学理论中,真与判断理论相互联系,真成为哲学约定的副产品.第二次出现在20世纪中期,伴随着哲学领域的语言学转向而出现.这一时期,关于真之理论的讨论主要围绕真谓词的使用和意义来展开.第三次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对"何为真之本质?"这一问题的讨论尤为激烈,并且对"真"的讨论不再关注语言分析的方法,而是关注"真的"一词的日常表现,关于真之理论的讨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在当代,真之理论根据哲学研究主题的不同而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总体而言,当代真之理论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运用当代西方哲学的诠释学成果来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认识,对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复杂性及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形态也大有益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从自己的国情与实践需要出发,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能动选择、重新阐释与理论创新的过程,它形成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7.
当代俄罗斯技术哲学和西方技术哲学相比,总体上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但俄罗斯技术哲学在保持自己传统优势的前提下,正在引进西方技术哲学特别是工程伦理学和技术社会学的合理成分,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技术哲学发展现状、主要成果和发展方向进行了介绍和预测,指出多元化将是俄罗斯技术哲学的发展趋势,而技术本体论、技术价值论和工程伦理学将是它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
高清海先生是当代中国具有时代意义的哲学家,理解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是理解高清海哲学思想的关键。高清海哲学思想和邓小平的实事求是理论对当代中国发生了重大影响。高清海哲学思想对当代马克思哲学的新解读,以及由此引起在哲学观念上的全面的更新与创新,使当代中国哲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演变具有特殊的问题意识,既涉及中国社会现实生活变迁的"时代问题",也关联理论和文明创新自觉的"学术问题"。7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由诉诸教科书体系的权威性走向诉诸经典文本的现实性,由注重对社会现象的解释走向注重对中国问题的学理论证,从而主动创构了多元的、学术化的理论范式。中国道路的文明自觉作为当代的"中国问题意识",标明了走在范式转换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取向和历史责任,即在为中国道路的价值理想提供规范性哲学理念支撑的同时,进一步形成具有文明自觉的"中国化"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语境中,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要以中国传统哲学为思想和理论载体。现当代哲学家哲学创新的现实历程和成果为这一观点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哲学在哲学创新中所起的作用具有内在统一性,作为理论主体和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发展也不能脱离与中国传统哲学的交流和融合。在实现"中国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转化"过程中,推进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不是如同亚里士多德、康德等哲学家那样在研究对象的意义上探讨人类行为的学说,而是在思想范式的意义上探讨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学说。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精神实质在于:它不是对传统理论哲学问题的解决,而是消解了心/物、思维/存在的关系问题,转变了哲学的提问方式和问题域,实现了从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范式转换。其当代意义在于: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的思想主题,提供了解决生态危机的哲学基础,深化了公共领域问题的研究,推进了人的自由的实现和人性的完善,恢复了哲学的地位和尊严,促进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12.
信息哲学作为新的哲学范式已开始得到国际哲学界的认同。邬焜教授与弗洛里迪教授是中西方信息哲学研究领域的代表,通过对两位学者信息哲学思想的研究和比较,指出两者的思想既存在诸多的差异,又有许多相通之处;其差异主要表现在文化语境、理论立场、研究进路、基本概念和学科纲领等方面,但同时两者的思想又存在交集,其理论具有互补性,这显示出中西信息哲学发展交流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语言与哲学的关系谈起,举证了三位学者对“语言哲学”、“语言学哲学”、“哲学语言学”等概念的不同理解。鉴于当代主要的两大语言学流派都有很深刻的哲学背景,重在强调:任何语言观都建立在一定的哲学理论基础上。我国的汉语研究只有建立在坚实的哲学基础之上,才能建立起自己的理论语言学。  相似文献   

14.
三十余年以来,学术界关于中国哲学方法论的探讨日益增多。在这些讨论中,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以及中西马三者的关系构成了探讨中国哲学方法论的两个重要理论背景。在此背景下,方法论的演变主要表现为三大动向:一是比较哲学的持续升温,二是传统治学方法的重新肯定与复活,三是问题导向的新研究不断涌现。学界对方法论的关注焦点是围绕“以西释中”的模式所展开的激烈争论和反思,这些争论暴露出当前中国哲学研究的深层问题。究竟言之,中国哲学的转型与创新的主要进路在于“开新式返本”与“创造性会通”。如何在与西学深入会通的背景下抉发中国哲学的内在精神,使“返本”“会通”“开新”三者有机融合,在“化西”的层次之上达到中西文化交融的“双向诠释”和“深度融合”,是摆在当代中国哲学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一般和个别视角下的形而上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在哲学以至整个科学文化中处于什么地位,如何研究形而上学等都是哲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对形而上学的理解体现了中西哲学精神一个十分重要的区别,但研究形而上学,我们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辨析它们的真实含义,更重要的工作在于将中西哲学精神结合起来,为我们的哲学发展寻找一种新的视角。实际上,研究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既可以实现西方哲学一直在追求的哲学为科学奠基的任务,也可以为中西哲学精神的融合开辟一条通道。中国形而上学的本质在于一般和个别的“道”、“器”之辨;西方哲学的精神在于哲学为科学奠基。由一般和个别的角度出发,提出形而上学研究的新的对象,目的在于引进这种西方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6.
哲学不是哲学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是哲学史"是哲学界、特别是哲学史界广为传播的一个命题。它的几种可能解释,如"哲学等于哲学史"、"哲学史是哲学的一部分"、"学习哲学史就是学习哲学"等,或者是错误的,或者表达极不严格,容易引起误解。而从语用学上考察,"哲学是哲学史"导致哲学研究以史料研究为主,哲学论文被哲学教学论文所取代。哲学的特殊性不在于它与历史的特殊关系,而在于它的题材、问题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元哲学——信息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19、21、22届世界哲学大会都在关注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哲学问题。信息哲学是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元哲学,是人类历史上哲学形态的全新革命。信息哲学创始人中国信息哲学家邬焜教授将信息概念作为哲学的最基本范畴之一引入哲学,创立了信息哲学。并相应从元哲学的高度建构出全新的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论、信息进化论、信息生产论、信息价值论以及信息思维论等信息哲学理论,进行了开拓性、独创性的研究,从而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了完整的有关信息哲学的观点、理论、体系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哲学是中华民族思维智慧特质的学理形态.19世纪末期,它以哲学名称、学科生成、论域研究的多重成熟,超越了曾经的道术之学、义理之学.回顾20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取得了哲学之"史"的文本繁荣,却忽略了哲学之"学"的文本建设.哲学作为一个学科包含着"哲学"与"哲学史"两个论域.哲学是哲学问题范畴所构成的现实学理体系,哲学史则是哲学问题范畴发展的逻辑进程."学"是"史"的本体,"史"是"学"的逻辑进程.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文本著述有"多史少学"的倾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工作应着力于增强"学"的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学术性质,与西方互有差异.数千年来,也未使用"哲学"二字.中西交会之后,开始探究中国哲学的内容,而后才有中国哲学史的撰著出版.本文专对中国哲学的基本认识、哲学史的分期、教学与研究以及中国哲学通史与断代专题之成果,进行了全面性的公正无私之总检讨.  相似文献   

20.
何柳 《南都学坛》2009,29(5):93-99
冯友兰的哲学继承了中国哲学传统并借鉴西方哲学智慧,既深化了中国哲学宇宙本体论的思想特点——重理性,又归结到中国传统哲学的精神实质——尊德性,同时在方法路径上选择了传统儒家的一以贯之之道——道中庸。冯友兰哲学作为中国现代哲学的重要创获,其贡献主要体现在"三史"六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