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化词语是语言中充满文化个性和特殊内涵的表达,是翻译中的难点。从译语读者的接受角度出发,提出应以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来指导此类词语的翻译,并提出具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英汉文化词语的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存在共性与异性两面。英汉文化词语的翻译可根据他们在两种不同文化中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的共性与异性,选择适合不同类型文化词语的翻译方法,使译文中的文化词语在不同层次实现与源语文本的对等。  相似文献   

3.
模糊词语在法律英语中的运用十分重要,尤金·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给法律英语模糊词语的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翻译时可针对不同的模糊现象采用相应的翻译技巧,使目的语读者与源语读者对模糊词语的反应保持一致,从而出色地完成翻译任务。  相似文献   

4.
文化背景的差异性是影响翻译实践的一个重要因素。东西方文化差异制约着人们对英汉词语的理解与翻译。英汉词语的理解与翻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动态对等翻译理论让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同样顺利地获得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信息。文化差异总是与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及社会生活的变化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实例着重探讨处理翻译中文化背景差异的常用方法,及如何使用动态对等理论更确切地将源语的文字信息和内涵移植到目的语中。  相似文献   

5.
卡特福德认为两种语言间不存在实体特征完全吻合的对等词。英语与汉语在一定语境中的对等词,其概念意义并非完全对等。正确区分词语的概念意义和语境对等词是准确翻译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商品商标词和广告标语翻译既是两种语言间的交流,又是两种文化间的沟通。国内外众多知名品牌商品标志性广告词语的翻译经典实例表明,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在词汇对等、文体对等、文化对等、目的对等方面为商业广告标语和商标翻译能够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为了使广告标语的译文与原文达到功能上的对等,可以采用直译法、音译法、意译法、直意译相结合、创译法、增译法、省译法、套译法等。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翻译家奈达说翻译是"源语的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物",真是再贴切不过的阐述。首先,翻译需要"对等",但是,词语和词组的对等只是低层次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翻译中要处理的最基本问题是词层对等问题,其次是词层之上的对等问题,由词层之上不对等产生的翻译问题包括词语搭配不当和习语以及固定语表达不行合原语文化等,词语搭配方面会出现词语的准确性和自然性处理不当以及具体文化下的词语搭配等问题,习语和固定表达方面会出现目的语没有与原语对应的表达,或者目的语有相似说法但所需情境与原语不同等问题.处理这些问题可采用的方法策略包括使用意同形不同的表达方式或者将其进行释义等.在我们看不对等的具体形式和各种可以用来解决这些不对等问题的对策之前,了解语言的语义结构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翻译的目的是在原文和译文之间建立文化对等。由于词是语言中最活跃、最积极的一部分,我们在分析和比较语言所蕴涵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及其同翻译有关的问题时便首先从词语着手。这篇文章对英汉文化负载词进行了比较和分类并总结了在翻译过程中建立文化对等的方法,即直译法、直译加注法、转换生成法及意译法。笔者认为可通过不同的翻译方法来处理英汉文化负载词。  相似文献   

10.
蒙古语和英语存在着许多文化差异,导致蒙英语言中有些词语的对等失败,形成一些文化空缺词汇。本文分析了蒙古语文化特色词汇的特点,探讨了对这些词语的不同的翻译方法,提出了应尽量采用音译、直译和音译直译结合的异化翻译策略,以便使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1.
语言、色彩与文化——俄汉颜色词的文化意义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语言本身即先验地规定了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操持这一语言的民族独特的感知世界的方式,由之形成这一民族独有的审美文化心理以及与之相应的表意系统。对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分析体现为将被分类的语词归置于某一整体性话语之中考察其意义,也就是说,将语词放置于某种社会的阶段性或整体性的话语之中研究其表意功能,从而厘定其在不同的文化中的深层涵义。作为社会表意系统中较为重要的语词类型,颜色词在俄语和汉语中的内涵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意义。文章通过对俄汉语言中颜色词的文化意义的比较研究,寻求其在这两种表意系统中的意义表征的同一性与差异性,为翻译与语词的意义诠释提供一种合理的参照。  相似文献   

12.
颜色词是人类语言中主要的感官词之一,是每一个民族文化和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独特的语言功能和深广的文化象征意义,反映着一个民族独到的色彩意思和文化传统。其在不同民族语言中往往有不同的特点,有些特点甚至构成了人们对经过引申、转义以后颜色的崇尚和禁忌。这种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本文试图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分析各民族文化发展对颜色词的象征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浅议颜色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五彩斑斓、赏心悦目的颜色,这些颜色在为人类提供视觉享受的同时也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深入到了各民族文化的各个层面。在英语中,颜色词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本文试图从情感色彩、中国特色词汇、政治经济和思维认知的角度探讨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加强英语学习者对颜色词深层文化意义的理解,促进文化共享和语言交际。  相似文献   

14.
论英汉颜色词文化信息的传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而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 ,语言在反映文化方面突出体现在词汇层面。颜色词是每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它们具有独特的语言功能和文化含义。文章从文化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其差异的文化渊源 ,这一问题的研究 ,对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及翻译实践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英汉颜色词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不尽相同。本文拟从几个颜色词中所体现的不同的英汉文化内涵,探讨了解和熟悉文化差异对理解其他文化的重要意义,从而更好地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中的颜色词除了表示大自然的绚丽色彩外,同时也体现着不同文化内涵.英汉词汇中有很多与颜色有关的词组和习惯用语,它们用来指代以某种颜色为标记的事物、职业及其社会活动,内容涉及社会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感知象征等各个方面,这种以颜色指代的词组和习惯用语在商务英语中的也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种民族语言都与该民族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有相当数量的词语蕴含着丰富的国俗语义。文章以汉语的"红"和英语的"蓝"两个色彩词为例,在列举大量语言事实的基础上,从文化和审美的角度解释了造成两种语言色彩偏好的深层原因。旨在表明,一种语言中的词语在反映概念的基础上所增添的附加的民族文化色彩,离开了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就难以达到对语言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8.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内在本质属性.颜色词作为最典型的语言模糊性现象,其模糊性不仅表现在概念上,而且渗透到了文化内涵之中,使颜色词包含了丰富的联想意义.本文试图通过汉泰语言对比,主要从颜色词的联想意义方面来分析颜色词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9.
浅议中西方文化中颜色词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的差异,说明由于语言习惯、历史背景、传统风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民族对同一颜色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别.因此,了解并掌握这些颜色词汇的差异,对克服中西文化冲突,推动中西文化交流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使用无法同文化分开。我们学习英语并用其交际时,不但要学好这种语言的词汇(语义),也要掌握其使用规则(语用)。本文首先探讨了文化与词汇差异的关系,然后讨论了文化与语用差异的联系,最后得出结论: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反映到语言上,物体、事物、经历和情感都具有其本民族文化的烙印,而这些正是我们要运用英语进行成功交际必须加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