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赵德润 《老人世界》2013,(11):44-44
人民币的发行是国家行为,它的权威性毋庸置疑。自1948年12月1日发行第一套人民币至今,已先后发行了5套。人民币见证了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多年来,它一直是收藏的热点品种。人民币的收藏是个大课题,非大文章难以说清。本文仅就人民币纸分币的收藏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明远 《老年世界》2007,(16):40-41
现代奥运会发展至今已有111年的历史了,2008年奥运会就在自己家门口举办,大量奥运纪念品在中国发行,这无疑给中国的收藏者打开了方便之门。随着北京奥运的一步步临近,奥运收藏热也在中国一步步地升温。  相似文献   

3.
王淑铭 《中外书摘》2008,(12):46-46
中国文化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其间也凝聚着文艺收藏的风云沧桑。社会文明的进步,在促进文艺繁荣的同时,也推动着文艺收藏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4.
内部报刊收藏前景看好陈蓓通过治理“滥、散、乱”,到1998年,中国将不再有内部报刊,活跃了许多年的内部报刊将结束自己的使命。这对收藏爱好者特别是集报爱好者而言,无疑是一件喜事。中国内部报刊,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收集者可根据条件,有目的、有选择地收集...  相似文献   

5.
悠久的文明决定着中国拥有丰富的古玩资源。那些历史久远、内涵丰富、造型优美、百看不厌的古玩总是令收藏爱好者们孜孜以求。这里给您介绍的是国内很有信誉的古玩销售商家。  相似文献   

6.
盛世 《当代老年》2014,(10):61-61
收集古陶瓷可以让人感受瓷器的工艺美、造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瓷器本身营造的一种意境。古瓷器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收藏是一门学问,同时保养瓷器也是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7.
梳理国内外案例和历史,很难确定谁是企业收藏开先河者.有专家认为,很多企业收藏源于企业实际控制人个人对艺术品的偏爱,久而久之,就由个人爱好变为了企业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赵德润 《老人世界》2010,(11):43-43
古钱伴随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不断演进,承载了人类社会发展诸多历史信息,诸如原材料的配置,型制的确定,钱文的书写,铸造工艺的流程,行用的利弊得失等全方位地反映了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水平,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既如此,它为人们热衷收藏、鉴赏就很自然了。说到古钱收藏,就有一个如何收藏的问题。本人不揣冒昧,为新近涉人古钱收藏的同仁讲点个人多年来收藏古钱的一些体会,以便交流。  相似文献   

9.
快哉风 《当代老年》2008,(10):51-51
“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石,人不可以无癖。”收藏粮票即是我的爱好之一。收藏粮票一是源于它的“特殊身份”。作为一种有价证券的粮票,在中国的舞台上“呼风唤雨”近半个世纪。粮票是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状况的缩影,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其广泛性、重要性、时间区域性是其它收藏品难以相比的。二是源于对饥饿的刻骨记忆。小时候,  相似文献   

10.
愧对祖宗     
边芹 《中外书摘》2014,(6):32-33
巴黎的博物馆可分为两类,展品丰富的和不丰富的。这两类博物馆的货源也是经纬分明,阔的那些多从别人领土上掠来;不阔的则多半是自家出土。例外的也有,都是收藏近现代艺术品的,可见发家的历史不长。  相似文献   

11.
收藏益寿     
黎福清 《老年人》2009,(3):49-49
收藏,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它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美化生活。收藏藏品,就是收藏历史,收藏文化,传承文明。 收藏不神秘,也不高不可攀,钱多有钱多的玩法,钱少有钱少的玩法,可以根据自己的财力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2.
书画收藏,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近几年,随着我国民间收藏文化的逐步升温,中国的“收藏经济”也日益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随着拍卖会上的一声声槌响,中国书画艺术品的成交价格一涨再涨,如今,千万元乃至上亿的书画作品屡见不鲜,一些高价值的作品甚至己进入了十亿元时代。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赵步长利用工作之余收藏毛主席像章。他的收藏不是简单的数量堆积,而 是将收藏和艺术创作、历史与时事、企业文化融为一体。目前,他收藏的毛主席像章已超过30万 枚,被人们誉为“毛主席像章收藏第一人”。  相似文献   

14.
《公关世界》2016,(24):127-128
说到中国的茶文化,不得不说紫砂壶,它的功用和美感实在是一件陶瓷艺术品。在中国,紫砂壶是有灵性的。因此,收藏紫砂壶不仅仅是买一把好的壶,养壶也是紫砂壶收藏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海内外各种艺术品拍卖会上,中国企业家的身影频频出现,他们往往"千金一掷",购下天价作品,成为收藏的主力军,改变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收藏格局. 收藏进入亿元时代 2013年的《中国机构收藏调查报告》就曾指出,从2012年以来,中国国内的企业收藏资金增幅较大,涉及的领域也很丰富,当代艺术的收藏比例也明显增加.企业藏家购买力占整个艺术品市场的60%以上,活跃在北京、上海各大拍卖场上的买家,70%以上都是企业家.机构收藏已经成为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6.
文浩 《老人世界》2008,(6):40-40
提起瓷器收藏,就和仿古瓷有关系,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仿瓷的高潮。近几年来,作为一名收藏爱好者,笔者通过学习和研究,对历代的仿瓷有了新认识。下面把这些小知识奉献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公关世界》2015,(1):82-83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涉足艺术品收藏的人已多达7000万。只有不断锤炼自身的眼力,树立长线是金的理念,用闲钱投资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在残酷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民间的收藏热急剧升温,各地参与各类收藏的人与日俱增。据有关人士不完全统计,全国涉足收藏的人多达7000万。有专家认为,要想成功投资艺术品,需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艺术品市场是非常残酷的市场,  相似文献   

18.
收藏粮票是我的爱好之一。 作为一种实际有价证券的粮票,在中国的舞台上"呼风唤雨"近半个世纪,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由于我们这代人经历了"大跃进"、"低标准"、"瓜菜代"等特殊时期,粮票浓缩着对饥饿的刻骨记忆。  相似文献   

19.
《公关世界》2016,(14):101-103
近年来中国企业家参与到艺术品市场成为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并且已超出因喜爱而收藏的范围,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攻掠”行为。这是否意味市场将进入到一个以艺术文化为主导的新商业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有句俗语:乱世囤粮,盛世收藏。所以有专家评议,企业家的收藏热,更深的背景来自于中国经济发展。投资艺术品,对企业家们来说,有点鱼与熊掌兼得的意思。它既是保值的,又可以拿来赚钱,还对企业自身形象的塑造和提升有一定的作用。企业进行艺术品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