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5 毫秒
1.
时间与财富     
《金色年华》2009,(7):1-1
有一个一无所长的年轻人,感到自己生活得非常无聊。于是,他就去拜访一位哲人,希望哲人能够给他的未来指明一条道路。 哲人问他:“你为什么来找我呢?”  相似文献   

2.
棋手     
有一个人去拜访一位朋友,他来到朋友家,惊奇地发现他的朋友在和一只小狗下象棋。他惊讶地说:"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我见到的最聪明的小狗。"  相似文献   

3.
《金色年华》2010,(11):19-19
明朝张翰的《松窗梦语》,里面记载着一个很有哲理的故事:张翰刚当上御史的时候,就去拜访都台长官王廷相。王廷相为了鼓舞张翰当好官做好人,给他讲了自己乘轿的故事。王说,有一次他乘轿进城公务,半路上下起了雨,有个轿夫穿了一双新鞋。  相似文献   

4.
初夏的一天,我拜访了已经92岁高龄的任楚。任老因为圉喇生了一场病,气色看起来不是很好,但当我提出让他介绍一下与领袖们交往的经历时,他突然来了精神,在回忆中给我讲述了与毛泽东、彭德怀和习仲勋交往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人生的真谛     
郑桂初 《老年人》2007,(4):47-47
一群年轻人去拜访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向他请教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6.
对于原晋察冀军区参谋长、冀中军区司令员、总参老将军,可以说众所周知,但对他晚年的人际交往、身边趣事,就未必那么熟悉了。当年为了搜集抗战素材,笔者在他八十八岁高龄的时候拜访了他,从此和老人家成为朋友。  相似文献   

7.
美丽的白点     
他原本是一个机关单位的一名正式职工,因挪用公款而锒铛入狱。出狱后,众人对他的另眼看待使他深感失望和无助。他决定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画家,以求得解脱自己的办法。老画家把他径直领到了自己的小画室,一句话也没对他说,而是拿起一张白纸,用手中的画笔在白纸上涂了一大团黑,并顺手递给他。  相似文献   

8.
李蕊娟 《职业》2014,(34):48-50
2014年6月,巴西世界杯足球赛举世瞩目。虽然中国队没上场,但一位中国山东捏面人的小伙却成了“另类明星”,先后被巴西、西班牙、法国、墨西哥等多家电视台报道。这位民间艺术家精心制作的面塑足球明星,因形象逼真,最高一件卖到500美元。他利用世界杯商机,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华夏少年》2007,(7):60-62
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从小就爱动脑筋,常常想出一些好主意。有一次,他靠自己的聪明救了妈妈的命。  相似文献   

10.
赵化南 《老年人》2009,(9):45-45
大学问家于光远先生,已逾90岁高龄。他的身体不好,年龄到了生命的暮年,但他思想的创造力仍然像年轻人一样。他有两枚印章,一枚是“无时不想,无日不写”,另一枚是“服务万岁,创造万岁”,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解释说:“这不是警句,更不是格言,只是本人的习惯。人各有特点,我的特点就是思考和写作。  相似文献   

11.
先引用一个读者可能已经熟知的事例:法国商人拉体哀专程到印度推销飞机,他几次约印度拉尔将军洽谈,都未如愿。后来总算在电话里联系上了,他说自己要到加尔各答去,专程到新德里拜访将军阁下,只要十分钟就满足了。拉尔将军出于礼节接见了他,但表情很冷漠。拉体哀却表情  相似文献   

12.
乔木在录取通知书上看到“自费”两个字时,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她明白自己的大学梦破碎了:家中的弟弟马上要读高二,妹妹也在读初三。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大的父母供自己读到高中毕业,已经是勒了又勒裤腰带,如今自己该撑起这个家了。摆在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要么找个家境好的人嫁,要么进城打工。乔木选择了后者。因为在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涯中,她与同班同学严钟萌生了爱的种子,而严钟虽然和自己一样心高气做,但他家也和’自己家一样一贫如洗。严钟考上了大学,乔木要帮助他,让他能好好读书,也是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一家大酒店招服…  相似文献   

13.
郭源  金声 《老人世界》2008,(1):9-11
指婴为婚结秦晋.十八年后她却成了没有新郎的新娘 故事追溯到1920年春节,河南省社旗县农民朱世贵来到方城县券桥乡拜访朋友王耀亭。午饭时,他见耀亭不到两岁的儿子王化玖聪明伶俐,讨人喜爱,就自然想起了刚满周岁的女儿朱宝莹。为了加深两家的感情,他提出欲将女儿许配给王化玖的想法。耀亭一听,连声称好。双方经过协商,按约定时间抱着幼小的儿女见了一面,吃了一桌酒席,便结为秦晋之好,按照当地风俗叫做娃娃亲。  相似文献   

14.
我的一位老熟人,又是邻居,一段时间以来,他隔三叉五来拜访我,热心地为安利公司进行传销。我经常在当地讲演,再加上还有一串社会虚衔,冲着我的社会关系网络,我成了他务必要发展的“下家”。出于礼貌,对他的造访宣传,我是无可如何。一天,事先他未经同意,便送来了一箱安利  相似文献   

15.
艾佳 《安家》2006,(9):20-21
"家"的理想 谢董事长是一个家庭事业并重的人,他给我们描绘了他的两个理想:一个关于自己的家,一个关于大家的家. 乖女儿十来岁了,突然很想养鸟,他鼓励她自己种棵树,把鸟笼挂上;父母已经不用劳累,但总是闲不住,喜欢亲手种些四季鲜蔬,后院空地刚好可以开辟成小菜园;太太在开放式的厨房里,一边做饭,一边透过玻璃看孩子在外边玩耍;自己则在车库里DIY,作些小玩意.一家三代,各有自己的空间,合乐融融,这是谢总理想中的别墅生活.在谢总心目中别墅可以实现很多住宅中实现不了的功能和人居享受,体现写意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6.
新村的新人们的笑着告诉我们,段绳武的新村建设的的确确给那些流离失所的流民安了一个家,一个简朴但幸福的家。而他自己,就是这些家的大家长,一个由将军变成的老村长。  相似文献   

17.
他们两很相爱,却都有了自己的家。 两人都很理智,谁也不想破釜沉舟,越是这样,越是困惑, 扯扯断断,分分合合,日子久了,彼此都感到了疲惫和无奈。 偷来的爱,真是一枚既甘又涩的果。 他曾经和她的老公有过几次较为友好的接触,但自从和她 有了这样的关系后,就再也不敢主动找他,即使她无意中提到了他,他都会莫名好心慌,脸上的表情也就不怎么好看了。一次,远远地看见她的老公,也不知道他是否看见了自己,他竟然像贼一样掉转车头,一溜烟逃走了。陡然间变得这样胆怯和畏缩,是自己不能解释的。他感到很窝囊,不相信这样一副狼狈的…  相似文献   

18.
同事老陈是个讲究吃穿的人,退休以后,就到福州的女儿女婿家住。一次,我到沃尔玛购物,无意中碰到了老陈。他见到我,很高兴,中午硬要拉我到他女儿家吃饭,我推辞不了,只好答应了他。老陈在沃尔玛买了一些生活用品,然后我们就上了公交车。车上,我询问了老陈的近况,老陈告诉我,他是高级教师退休,现在国家政策好,他每个月能够拿到两千多元的退休金,加上女儿女婿有本事,自己的退休金足够自己花销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代妇女》2009,(1):33-33
30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创造自己的前途。他动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正在练字,他听说本族有位后辈开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写了3个字:不要怕。然后抬起头来,望着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6个字,今天先告诉你3个,供你半生受用。”  相似文献   

20.
洪枚 《金色年华》2007,(4):34-34
90%求职电话是家长打来的 “我的儿子人比较胖,职校毕业两年多了还没找到工作。你们能帮他介绍一个吗?”在不久前上海电视台的一次“就业之友”节目中,讨论的是青年求职的问题,但90%的电话是父母为子女打来的,还有一位70多岁的金姓老爷爷,说自己的孙女是医科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应聘了好几家单位,但都没有回应,他非常着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