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变量协整检验和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的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了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GDP资本存量.劳动力以及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且短期内存在由能源消费至GDP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能源消费每变动1个百分点,会带来0.52个百分点的实际GDP发生同方向变动.这一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完善能源市场体系,能够促进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于能源保护与经济增长是紧密相连的,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率的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可节省能源、采取能源保护措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促进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分析了贵州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源消费现状,然后基于2000-2012年间贵州省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RAM-DEA模型测算了各地区的节能减排绩效,并对其无效率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节能减排绩效最好的地区是六盘水市,其次为遵义、安顺和贵阳;对于能源利用效率而言,无效率贡献最大的是电力,其次是天然气,而资本的效率贡献最小。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果,为贵州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供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8—2012年中国30个省域城镇居民直接、间接、完全能源消费的截面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相关理论与方法,检验省域之间城镇居民能源消费的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城镇居民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间接与完全能源消费存在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直接能源消费的空间相关性不显著;能源价格和人口规模是影响中国城镇居民能源消费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在进行能源市场化改革时,要控制人口规模,稳定生活能源价格,保证居民正常生活;同时,政府也要积极引导和改善城镇居民的生活消费方式,鼓励提倡环保绿色出行方式,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我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强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完全因素分解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工业能源强度下降的真实原因,结果显示,历年能耗强度的下降主要来自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结构因素对强度的影响存在双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出口贸易的能源消费模型,分别采用1971~1997年以及1997~2007年两个阶段的东盟五国人均能源消费量和人均出口贸易额相关数据,运用面板协整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东盟五国出口贸易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后一阶段的出口贸易对能源消费效应的长期弹性比前一阶段更小;两个阶段出口贸易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都从短期的双向因果变为长期单向因果关系,乃至更长期协整关系的削弱。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结合中国实际给出几点建议:优化产业和产品出口结构、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发展低碳经济;提高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出口的比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更多的世界品牌。  相似文献   

6.
以财税政策为例分析了我国能源政策的调节效应.首先,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和方差分解技术对中国1993-2006年能源财税政策的动态效应作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能源财税政策对能源消费具有较强的调控效果;能源财税政策外生于能源消费,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能源财税政策存在较长的时滞,有明显的中期化现象.最后,从开放能源市场、提高市场化程度、增强能源财税政策目标的针对性和形成完整能源财税政策体系等方面探讨了增强能源财税政策调节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资源诅咒”假说为理论基础,利用基于松弛的方向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力指数等方法测算了中国2001—2010年110个重点城市传统和新型全要素生产率,据此构建了资源利用效率指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城市层面的“资源诅咒”现象的存在性及其传导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明显高于水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其中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最低;城市层面“资源诅咒”现象存在,即资源丰裕与城市经济增长呈显著负相关;资源利用效率是导致诅咒效应产生的重要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8.
根据北京、天津、河北三地2000—2014年的数据,基于拓展的环境影响因子模型和对数均值指数分解方法,将京津冀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分解为人口因素、人均GDP因素、产业结构因素、能源强度因素和能源消费结构5个因素。结果表明:总体上人口和人均GDP促进了碳排放的增长,在总体上产业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消费结构因素抑制了碳排放的增长。各影响因素年度变化存在差异,其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能源强度对于碳排放的增长具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是分析研究的重点。为了更好地推进碳减排,应该重新认识经济发展,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效果的测评,探讨新疆经济发展与电力消费的关联关系,从经济发展、居民消费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工业内部结构四个方面,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新疆经济发展与电力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建立回归模型以及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结论:经济发展与电力消费之间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电力消费存在负相关;能源消费结构及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均对电力消费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该文认为新疆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辽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经济计量方法,建立辽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人口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经济增长与能源利用效率的线性回归模型,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人口之间的关系,经济增长与效率的提高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到GDP的增长与人口数量的增加都将会提高辽宁能源的消费量,而在能源匮乏的情况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维持辽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并提出辽宁需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一系列政策建议来保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能源利用效率近年来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构建能源利用效率均衡解和最优解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1978—2008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对比分析了2001—2008年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均衡解、最优解与实际值的差距, 并模拟了2010—2050年能源消费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发展路径。结果表明: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惯性趋势, 其实际值与最优值的差距, 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模式本身所造成的;在当前的发展模式年均8%的经济增长率下和理论计算的最优发展模式下, 能源消费高峰达到的年份分别为2040年和2036年, 但前者高峰期的能源消费是后者的2.71倍。因此, 为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首要是确立正确的发展模式, 其次是制定有效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制度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选取中国东北三省1990-2013年的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面板协整、广义修正最小二乘(FMOLS)和基于面板的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东北三省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异质面板的分析结果看当黑龙江、辽宁和吉林每增加1%单位能源消费时,对应的经济增长上升0.43%、0.478%、0.442%;从同质面板的角度分析,当东北三省每增加1%单位能源消费时,对应的经济增长上升0.45025%。从短期来讲,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不存在因果关系;从长期来看,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最后提出了发展集约型发展模式、增加能源利用效率、加大能源储备和供给能力、大力发展服务业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62个国家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分析金融发展对绿色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绿色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金融发展通过消费、产业和财富效应,促进绿色能源消费。但不同层面的金融发展指标对绿色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不同,金融发展对绿色能源消费的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禀赋等方面呈现出较强的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文章依据1997年-2007年的GDP和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的产业结构以及能源消费种类有关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建立3个模型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进行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农业和服务业,降低对能源的依赖;发展清洁新能源,促进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能源直接回弹效应经济学分析:微观视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回弹效应是经济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经济增长和能源供给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 对于能源效率和能源消费关系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 在能源回弹效应领域内, 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标准的分类方法, 其定义和术语也不完全一致。针对该问题, 对国内外关于能源回弹效应的各种定义进行梳理, 在此基础上对能源直接回弹效应的机制进行经济学分析, 从微观角度更透彻地理解直接回弹效应中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并根据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内涵, 分析当空调的能源效率提高, 会对能源消费产生怎样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存在, 能源效率的提高, 不一定会使能源消费量减少, 从而更好地理解回弹效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依从关系备受学术界关注。本文同时基于需求和供给这两个视角,实证考察1953年至2008年期间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能源消费与GDP存在长期协整关系;(2)短期内能源消费与GDP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长期中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进一步地,本文采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非对称协整技术,实证分析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两者内在结构依从关系,揭示了二者之间更为微妙的变化规律。本文还对实证结果背后的原因给予解释,并给出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考虑到单要素能源效率测度方法对“能源效率”的内涵刻画不够深刻,将资本、劳动力、能源等要素的互相替代效应纳入到能源效率的测度模型中,利用DEA的方法测算1999—2009年我国34个工业行业的能源要素利用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环境规制和人力资本水平等因素对工业能源要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我国工业行业整体能源要素利用效率呈现上升趋势;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环境规制和人力资本水平均对我国工业行业能源要素利用效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作用途径有所差别。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提高我国工业行业能源要素利用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论文研究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论文先从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两个研究领域逐步引出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研究的理论依据及其研究的必要性。然后在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推导出实证研究模型,利用ARDL?ECM模型对金融发展和能源消费的长期相互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长期来看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即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但是结果还显示能源消费对金融发展的影响程度更大。从变量之间短期动态关系来看,当期的金融发展会促进当期的能源消费,但是会降低随后1年和2年的能源消费增长;而当期的能源消费只会影响当期的金融发展,并且没有滞后效应。论文为更好地认识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IPAT方程运用完全分解法对上海市2000—2009年间能源消费量进行了分析,探讨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等影响能源消费的三大关键因素在能源消费量波动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去十年中上海市经济规模扩张的影响超出了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是能源消费增加的主要因素;规模扩张的反弹效应抵消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减少的能源消费;今后追求适度经济规模,加大产业调整力度是缓解上海市能源供应压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安徽17个城市2000~2007年间能源利用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通过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测算与分解,分析了安徽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源泉、区域差异原因与跨期生产率动态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考察期内技术效率制约安徽能源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技术进步是安徽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