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清晰界定海洋灾害间接经济损失基础上,应用投入产出模型,以2010年浙江省海洋灾害为例,对其间接经济损失进行评估。结果显示:2010年浙江省海洋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达706万元,约占总损失的25%,其中制造业的间接经济损失在总损失中占比是最高的。最后,从海洋灾害预警体系建立、防灾减损措施制定等方面,提出了对提升中国海洋防灾减灾能力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南沿海是世界上风暴潮频发的地区之一,文章基于近年来东南沿海风暴潮灾害损失的历史数据,介绍了主成分分析法在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估中的应用原理.针对风暴潮灾害损失的构成,建立了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的指标体系,同时借助实例介绍了该方法在风暴潮灾害评估中的应用.最后基于主成分得分对样本风暴潮进行了聚类分析,证明了主成分分析模型在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估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灾害经济统计指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灾害是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的严重威胁.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增强防灾、抗灾、救灾的能力,就要研究灾害经济的客观规律,而这种规律的研究又必须基于定量实证分析,通过一套科学的描述自然灾害发生的规模与强度,评估灾害经济损失,防灾、救灾以及预测预警的投入产出的统计指标体系,来客观、准确地指出灾害程度,以制订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环境经济损失评估是项目建设前环境评估的关键一项,关系到环境保护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给出了环境经济损失评估的主要影响因素:环境污染对环境的物理伤害、生态链的破坏、生存环境的破坏以及人类生活习性的改变;根据评审专家的经验和语言表达习惯,采用区间型语言术语作为评价标度,提出一种综合大多数专家意见的环境经济损失评估方法,丰富了环境经济损失评估的理论体系.实证显示方法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统计资料证明,在自然界中,发生频率最高、造成人员伤亡和损失最严重的是由异常气候事件产生的气象灾害。在联合国近年来归纳的10大灾害中,气象类灾害占到7种,而气象灾害损失几乎占到全部灾害损失的70%以上。一、气象灾害及其危害气象灾害的特点是:种类多...  相似文献   

6.
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63.39亿元,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 今年以来,贵阳市积极稳妥应对凝冻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灾害的严重冲击,坚持一手“抓重建、保民生”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工作不动摇,取得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重大阶段性胜利,全市经济运行逐月好转,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好于预期。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70%以上。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田受灾面积达3400万公顷,受干旱、暴雨、洪涝和热带风暴等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约达6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从经济社会角度看,我国约70%的国土、70%的人口和80%的工农业生产地区和城市,每年承受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冲击,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效、准确评估自然灾害事件的级别,是应急管理中有效控制灾害和制定减灾防灾对策的重要保证。针对洪水灾害等级评估中存在的模糊不确定特征,提出基于模糊多元回归模型的洪水灾害分级评估方法。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可能性均值-标准差距离的模糊多元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然后,将洪水灾害等级和影响因素看成是模糊因变量和自变量,通过求解模糊回归方法得到模糊回归影响系数,这样能够较好地解决分级过程中存在的模糊性问题;最后,以45个洪水灾害事件为例,实例结果表明,模糊回归模型应用于自然灾害事件分级是可行且有效的,能够较好地解决灾害事件等级评估中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9.
国家经济安全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价对象要对国家经济安全状况进行评价,首先就必须界定经济安全的研究范围。通过对大量案例的观察和分析,我们认为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本质特征有两个,一是会对一个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二是重大损失的发生具有突发性。重大损失主要是指: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经济运行状况急剧恶化、经济发展严重受阻甚至出现衰退等等。突发性是指经济运行状况在短时间内迅速地由好向坏转化。只要某一具体经济问题具备了这两个关键特征,就应作为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来研究,否则就只能作为一般性的经济问题。按照这个标准,国家经济安全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相似文献   

10.
煤矿工人“统计”的生命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永坤 《统计研究》2011,28(4):89-92
 目前国内主要使用人力资本理论计算生命价值,反映了其他人事后对死者生命价值的评价。事前预防和控制灾害时,需要考虑死者事前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评价。本文应用享乐价格理论,根据对四个煤矿调查得到的5875个井下工人样本,从工资决定模型中分解出死亡风险减少与愿意支付工资的定量关系,计算出井下工人事前为了减少一人死亡愿意支付的金额,即“统计”的生命价值。“统计”的生命价值可以作为评价预防和控制灾害技术经济合理性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气象灾害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文章构建了气象灾害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1993-2005年我国气象灾害数据评价了各年份气象灾害指数.研究表明,13年间,气象灾害程度最严重的是1998年、1996年和1994年,气象灾害程度最轻的是2000和2001年.其研究对于探讨气象灾害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曾全红  杨晖 《四川省情》2009,(7):43-43,40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统计机制要按照灾害的特征,对不同的重大自然灾害提出不同的统计应急预案,做到有的放矢地开展统计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国火灾经济损失统计方法研究回顾公安部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赵富森火灾是世界各国的主要灾害之一,它所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是所有自然灾害中较为严重的。火灾损失额大小是衡量火灾严重性的重要标志,火灾损失的科学统计方法则是火灾损失额准确与否的依据,如果火灾损失...  相似文献   

14.
农业洪灾易损性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农业洪水灾害易损性进行评估,是防洪减灾工作的理论基础。文章对洪灾易损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知识建立了洪灾易损性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更全面、有效的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这为政府在进行风险预警、补助政策制定时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应该切实重视灾后社会评估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及灾后重建的社会评估,是灾害影响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我们推出了"灾后社会评估体系"专题,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灾后社会评估的高度重视,同时指导灾害及灾后重建的社会评估工作,为改善救灾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做到灾后重建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提供更加科学人文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的统计评价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正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24(3):13-19,46
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由生态因素、水资源因素、灾害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环境保护因素等构成;利用该指标体系对中国各地区进行实证综合评价分析,发现统计综合指数法所得结果较合理.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形势更加严峻复杂,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1998年的洪涝灾害、2008年初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2008年四川汶川  相似文献   

18.
近年采,全球极端恶劣天气频发,强台风、沙尘暴、高温干旱、极端降水、冰冻灾害等等,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碳基燃料消耗过大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的不断出现,正是人类过量消耗能源的一个折射反映。  相似文献   

19.
这次特大地震是绵阳有史以来遭受的最为惨重的一次自然灾害。主要有几大特点:受灾范围极广、人员伤亡巨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破坏严重、产业经济遭受重创、次生灾害危害严重、转移安置群众任务十分浩繁。  相似文献   

20.
社经时评     
《四川省情》2008,(3):46-46
2008年的第一场雪,在我国南方,一点也不诗情画意。官方的初步统计表明,到2月12日,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已经造成了107人死亡,灾害中紧急转移安置的群众有151.2万人,倒塌房屋大概有35万多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这还不包括各类企业在这次灾害中遭遇的停产、违约等等相关损失,如果这些数字累计起来,又将是个天文数字。2008的新春,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抗灾救灾。从总书记、总理到解放军官兵、电力工人、公安交警等等,在冰天雪地中与灾害性天气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