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6 毫秒
1.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与2004年陕西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参与、外出就业时间配置、外出就业收入水平进行了分析,发现年龄、教育、健康等因素对农民外出就业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年龄和教育因素对外出就业参与和就业时间配置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倒U规律,健康因素则联动年龄与教育因素共同影响劳动力外出就业行为。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多元就业选择条件下农民就业选择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运用2012年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数据对农民就业选择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自家农业生产、农业打工、非农受雇、非农自雇、家庭帮工等5种就业类型中,农民就业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且做选择时都会受到家庭和个人因素的影响;运用多元Logit模型验证表明,4种家庭因素(家庭总人口、家庭总收入、家庭金融总资产、家庭总土地)和5种个人因素(性别、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年龄、婚姻状况)均对农民的就业选择产生显著影响,且对新生代农民和传统农民的影响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3.
在对陕西省下辖10市农民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交叉列联表分析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论证了影响农民参保决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越接近养老金领取年龄的农民参保率越高,农民的参保选择在45岁呈现显著的"年龄分界";受教育程度与农民的参保行为负相关,受教育时间越长的农民参保率反而越低;外出务工对农民参保决策产生显著的负效应,在家务农的农民比外出务工者参保积极性更高;实行超期缴费激励政策对农民参保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政府的信任和对新农保制度的了解均能促使农民更积极的参保;性别与家庭人均纯收入则对农民参保决策均不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严于龙 《中国统计》2006,(10):19-20
近年来,农民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影响其收入的因素既具有居民收入的一般规律,又具有其特殊性。本文试图以传统人力资本理论和收入均等化理论来分析农民工收入影响因素。但鉴于我国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和调查资料的指标设计,又不能局限于上述理论,而是应当以人力资本作为农民工收入重要影响因素,引进最低工资标准、就业时间、农民工来源地的人均GDP等变量,利用农民外出务工(农民工)收入及相关指标调查的截面样本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民工收入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数据来源、变量选…  相似文献   

5.
在701份维吾尔族农村劳动力调查问卷数据基础上,运用行为主义研究方法,建立Probit模型分析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就业环境与维吾尔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关系。结果发现:维吾尔族农村劳动力个人的清真饮食、语言沟通、务工经验和务工技能,家庭态度和家庭收入,城镇就业环境特征对外出务工都有显著影响,而读书年限、宗教活动、就业风险和城镇经济环境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快速增长,农民外出务工与转移步伐呈现加快现象。在市场化改革快速推进的趋势下,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粮食生产决策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对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日益凸现。为此,从农户供给反应行为入手,构建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粮食总产量、粮食平均产量的供给反应模型,采用省域动态面板数据,利用GMM方法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粮食生产影响的途径与程度。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粮食总产量产生了重要影响,非农就业对粮食生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人口迁移对粮食生产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行为经济学理论,用双曲线贴现模型和前景理论刻画人们决策中反映出来的时间偏好和风险偏好。通过在中国进行大样本的问卷调查,比较研究来自中国25个省(区)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和决策偏好,并实证检验文化价值观对个人决策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人们真实的决策偏好符合行为经济学理论和模型,我国地区间存在显著的价值观差异,个人主义是影响时间偏好和风险偏好的重要因素,高的个人主义文化对应着人们高的风险厌恶程度和对即刻收益的偏好,这个结论支持了"软垫假设",此外,实证结果还表明信任水平对决策偏好并不具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构建Multinominal Logit模型考察了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与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的关系。研究表明:农村相对低下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是农村外出劳动力进入城市较高层次行业就业的制约性因素,长期来看,加快农村人口的人力资本积累,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不仅有利于农民非农就业和农民增收,而且有利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城市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选取江西省21个县45个村作为样本,基于实地调研数据,采用ODM(Ordered Dependent Model)排序选择模型,对农村公共产品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民满意度的影响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自身状况,比较突出的是年龄、文化教育程度以及人均收入水平,其他如性别、家庭人数、劳动力数量等相对不明显;二是农民对各项公共产品如农村公路、农田水利、农村饮用水、生活垃圾处理、农村义务教育、农村社会保障等的满意度;三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相关制度性因素,包括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表达、农民参与决策程度、农民对筹资的支持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527名世居少数民族成员的调查,基于工资报酬、就业稳定性、社会保险的完全性、工作生活平衡度及职业发展等五个方面对就业质量进行了实证描述,并从民族特征、宗教信仰等两个方面界定了先赋因素,从技能培训、教育提升和信息传播等三个方面界定了后致因素,通过回归分析探讨了这两个因素五个方面对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青藏地区世居少数民族就业质量总体水平较低,先赋因素和后致因素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总体比较显著。研究认为,提高市场化程度,开发一批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及大力提高教育水平和完善培训机制有助于提高世居少数民族成员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回流到户籍所在地的中小城市这一现象,通过Stata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个人因素中年龄和教育程度有着显著影响;家庭因素中婚姻状况、女儿人数和外出劳动力数量有着显著影响;流入地因素中信息来源和受访地区有着显著影响;流出地因素中房屋产权拥有度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推拉模型可以用来分析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回流决策.文章在对模型进行改造后,增加了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心理因素和自身能力因素,通过分析得知,除传统的城市和农村的推力、拉力对其回流决策有重要影响外,这种心理因素和自身能力因素对其回流决策的作出也存在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农民增收的核心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农民增收的核心影响因素,是探寻农民增收路径的前提.文章以安徽省肥西县为研究样本,选取了12个对肥西农民增收影响较大的因素,采用主成分回归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现阶段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以及交通便捷程度为主的“外生带动型”因素,对肥西县农民收入影响较大,而以农民综合素质为主的“内生自主型”因素对农民收入影响相对较小,但也为农民收入的未来增长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由于地理和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区乌盟地区较长时期处于农业基础薄弱;乡镇企业不发达;农民收入相对偏低和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等等一系列不利状况,近年来,受农产品价格下跌的影响,农民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从非企业组织得到和其他来源得到的收入增长一直呈现缓慢走势,但增加比较明显的是农民外出务农得到的收入。外出打工已成为近年来我区乌盟地区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和支点,形成了具有进代特点和地域特点的“劳务经济”。随着我国  相似文献   

15.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解决农民养老问题已刻不容缓。基于安徽省4县12个乡镇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Hedonic的多元Logistic模型,对于新农保试点过程中的农民参保标准选择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民参保标准选择受到个人特征、家庭特征、认知状况与信息获取渠道及顾虑因素影响。因此应重点关注45~59岁年龄组农民的养老需求,高度关注主要收入来自农业的农民养老需求,进一步完善新农保制度,消除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忧虑。  相似文献   

16.
农民外出务工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给城市增加了活力,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加速了我国小城镇建设。但是大量年青农民外出务工,必然影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政府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来吸引农民回乡就业。  相似文献   

17.
基于685份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样本的问卷调查数据,建立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个人及家庭特征、就业能力、就业风险、就业环境及就业条件等对其逆向回流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年龄越大,身体素质和文化水平越低,务工单位拖欠工资与签订合同情况越差,城镇政策体制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越差,理想工作的择业门槛越高,外出务工劳动力越倾向于彻底逆向回流。因此,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彻底转移,应积极发展城镇第二、第三产业,改善城镇就业环境,降低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务工的就业风险,同时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健康水平和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地位获得理论,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了父母人力资本与职业代际传递、个人因素、社会交往、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对转居农民职业地位获得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受教育年限、政治身份、自身受教育年限、社交频率、朋友数量、征地补偿水平对转居农民职业地位获得有显著正向影响;居住地与市中心距离对转居农民职业地位获得有显著负向影响。以上结论说明,转居农民的就业困境主要受代际传递资本匮乏、劳动力水平不高、社会网络资源有限、社会经济环境促进就业作用不佳、征地补偿政策不当影响,更是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的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  相似文献   

19.
庄方琪 《统计教育》2007,(10):63-64
本文对社会就业形势及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状况展开分析,从社会、学院、学生个人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高职生就业的因素,从学院角度提出了加强教学改革、提高就业质量、打造学生品牌竞争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农民培训影响因素的实证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对农户参加农民培训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河北省农民培训问卷调查的415个样本数据,通过logistic血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性别、文化程度、是否为村干部、培训内容是否征求农户意见、对培训的满意度、被调查者的年龄等因素对农户参加新型农民培训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