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心田同志三十年的创作历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大体说来,可以一九八○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后期创作的新标志之一,在于特别重视从发展中反映社会情势动态和相应的人的心理品德变化,从而把握历史走向、时代脉搏、社会思潮、生活趋势、人际关系流向及相应的社会心理感应。这样就把新时期人们内心世界与人们生活的外向开拓结合起来,展现了新的社会动势。这是他后期创作的整体性特征。这些作品可称之为社会情态文学。  相似文献   

2.
论李心田社会剖析工程的新阶段丁尔纲在彼伏此起、稍纵即逝的新时期文学大潮中,作家们情态各异。老作家李心田,犹如紧贴河床的深水:紧贴生活,站在时代前沿,认准既定目标,持续开拓,笔耕不辍。他自1957年登上文坛至今,走过儿童文学、军人文学、社会剖析文学三个...  相似文献   

3.
被誉为韩国现代主义文学旗手的李箱最初仿拟欧美和日本的现代主义诗歌,此后受到横光利一等当时知名作家的直接影响,作品向描写内心潜意识的心理主义倾斜。本文以其代表作《翅膀》为切入点,复原当时殖民地京城的历史,指出李箱的文学特殊性是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历史产物,深刻反映出日本殖民统治带来的近代化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明代文坛上,李开先是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写下了大最的诗文、散曲、戏剧及文学论著,并致力于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与研究。为明代文学做出了宝贵的贡献。明清两代的文学家、戏曲评论家,对他及其作品评论颇多,并给予很高的评价。称他为“词坛之雄将,曲部之美才也。”(明·吕天成·《曲品》)  相似文献   

5.
论李悝     
李悝不仅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大立法家,而且是我国历史上著名政治改革家和经济学家。他所编著的《法经》,是中华法系的第一部成文刑法典;他提出的“尽地力之教”,是我国经济学说史上的重要篇章。因此,考证和探索李悝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和经济思想将具有重大意义。 李悝,又名李克,魏国人,生于周贞定王十四年,即公元前455年,死于周安全七年,即公元前395年。他的主要著作有《法经》。此外,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在儒家类中有“李克七篇”(原注:“子夏弟子,魏文候相”)(《汉书》1724页,中华书局1962年版);在法家类中有“李子三十二篇”(原注:名悝,相魏文候,富国强兵)(《汉书》1735页)。但他的全部著作都已亡佚,无一幸存。因此,对其政治、法律和经济思想,只能根据一些史籍的记载加以考证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论李觏的诗     
李觏的志节与境况,决定了他的论诗主张,其诗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六类:交游、时事、咏史、咏物、写景、咏怀。颇受皮日休、韩愈等人的影响,又有所不同,这种同与异和宋诗风貌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的军营文学,开启了中国现代军人形象的先声。从“旧军营”小说到新军人形象,战时军营文学的进程,不仅呈现出中国作家丰厚的战时民族、国家意识,而且“增加了文学反省民族性格的深度与厚度”,其中以军人形象来发现潜隐于战争后面的冷酷、荒谬、专制,更拓展了战时现实主义的深度。战争启蒙的题旨既延续也超越了五四思想启蒙。但让抗战文学来承担中国现代军人形象的启端,也留下了战争的集体话题多少淹灭了军人个性的缺憾。  相似文献   

8.
一、李珥的生平及其活动的时代背景李珥是十六世纪朝鲜的著名哲学家、爱国的政治活动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思想家。李珥,字叔献,号栗谷,生于1536年,死于1584年,终年49岁。他父亲元秀任过司宪府监察,议政府佐赞成等职。母亲姓申,号为师任堂,精通经书、诗文、书画。她对李珥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李珥7岁时“始受学于母夫人间,就外传不劳而学日就,至是文理该贯,四书诸经率皆自通》8岁作汉诗,使人惊叹。13岁考中进士初试,19岁离家进金刚山专门研究佛教,号称“义庵”。约经一年研究,“逐疑其学之邪”回到家乡“复取圣贤书”,专心致志研究儒家。20岁,著述《自警文11条》,第1条里写到:  相似文献   

9.
题画诗在中国艺术史和文学史上构成了别样的风景。"扬州八怪"重要成员李鱓的现存题画诗具有多方面的文化价值:一是串联起了诗人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二是对诗人典型的儒者人格进行了生动写照;三是表现出与正统诗歌大异其趣的美学风格,为后世提供了独特的诗歌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0.
军人养成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长期的教育、训练和培养,形成符合法规制度规范的行为习惯,一日教百日养是军营历久弥新的经典法则。但是,军人养成应当走出凭经验抓养成的经验主义老套路,建构集武德、才智、特性、军威、法纪五维一体的军人养成目标体系,要通过养心、养性、养气、养行、养言等基本路径,实现军人养成由感性化进入理性化认知,由要素化进入系统化实践,由常识化进入内涵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犯罪是阶级社会的特有现象,它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军人犯罪危害很大,影响极坏。本文从军人挫折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入手,深刻分析了挫折心理诱发军人犯罪的表现形式及预防挫折心理诱发军人犯罪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李觏认为社会生活的内容、观念、规范和设施构成社会结构的基本框架。饮食、衣服、宫室、器皿、夫妇、父子、长幼、君臣、上下、师友、宾客、死丧、祭祀等社会生活的内容是"礼之本",其中,饮食、衣服、宫室、器皿构成社会结构的物质基础,器皿中所隐含的生产工具、交通工具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礼"是整个社会结构的核心,统领乐、政、刑"礼之三支"和仁、义、智、信"礼之四名"。"礼之四名"相当于思想上层建筑,"礼之三支"相当于政治上层建筑。"礼之三支"是在"礼之四名"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体现、维护着"礼之四名";"礼之四名"凭借"礼之三支"得以传播与贯彻。  相似文献   

13.
李觏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中,蕴含着可贵的辩证逻辑思想素养。他改造了古代哲学中“气”的概念,将它视为物质性的本源体,并有力地论证了关于“气”阴阳衍化的对立统一性,这是其辩证逻辑思想的起点;《易论》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他的种种辩证逻辑思想。由于阐述的新颖性、深刻性、综合性和承启性,故成为其辩证逻辑思想的核心;“权变合道”体现了他所有理论的终极目的,同时也为他的辩证逻辑思想划上了一个震撼人心的句号。  相似文献   

14.
李觏十分注重生民实际经济利益,关心万民物质经济生活。他特别注意研究经济领域中的各种问题,以及人们衣食住各种问题。因此,在李觏的整个思想体系中,经济思想尤为丰富、精彩,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全面介绍和评价李觏的一系列经济主张,即他根据《周礼》的理财思想和经济制度所提出的富民利民、平土均田、薄赋轻役、重农抑商等经济思想,并阐发其丰富内容、深刻蕴义、进步作用、历史贡献以及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觏的八卦说属于其易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个自成一体的思想系统。概略地说,有两个特点,一是气化论,关于八卦生成问题,李觏即主气化说,即气生象,象生形,与刘牧的数生象,象生形绝然对立;关于八卦之道及其运用,尤其对乾之四德的诠释也都是以气化论为基础而提出来的。二是其八卦说具有明显的务实求效的特点,这也是李觏全部思想学说的一个根本特点。  相似文献   

16.
作为北宋一位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倾向的哲学家和具有进步倾向的思想家,李觏的思想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他提出的调和义利的经济伦理思想,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联系到两宋时期正值理学兴起,对义的过分强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从而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李觏的经济伦理思想就显得更为可贵.他的经济思想主要反映在"理财乃所谓义"的义利观和包含平土均田等内容的财富生产、分配和消费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7.
李觏的农村诗,写自己身居农村之所见闻所感,反映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愿望和农民的苦难,皆为刳肝沥血之作。字里行间,表现了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沉重的忧患意识,是李觏诗中的精华部分。作为北宋中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诗人,李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如同他在思想史上的地位一样,应当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对于文学作品,以往习惯于考察其文学性、艺术性。其实,文学作品做为一种精神产品,正是应当以价值观念予以考察、确立文学价值评价的重要地位。这对于改进我们文学批评理论薄弱的状况,推进文学创作和传播活动,都是大有裨益的。本文拟就文学价值的发生和运动历程、文学价值判断的途径和标准做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学的审美性长久以来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而文学的功利性却缺乏更深层的学理上的探讨.文学的功利性自然有其负面的影响,但也不应忽视其对文学的积极影响.从文学创作方面来说,作为一种文学实践,功利性是其本质属性,这种属性有个人性和社会性之分;从文学作品来说,功利性也是其作为一种产品的内在属性,即一种“被阅读”的诉求;从文学阅读来说,选择的目的性也决定了其功利性.对文学的功利性进行深入探讨并正确认识,是促进文学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20.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具有各自的本质特点:物质生产讲究规范化、一体化,同类产品的规格、型号、性能、功用必须有同一的要求和统一的标准;如有不合,便是次品、废品。精神生产则追求个性化、多样化,产品要富有独创性和不可重复性,切忌规范和雷同,如有不然,便有抄袭、剽窃之嫌。这是由人类的不同需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