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阶级社会,由不同的特权和社会地位构成的等级制,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封建社会,由于土地占有及与此相应的政治权力的相对稳定性,等级制就表现得更为突出。维护封建等级制与反对和突破封建等级制的斗争,一直成为封建社会斗争的焦点之一。它对于封建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都有重要的影响。一、封建等级制的特点封建等级制是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形成的权力与地位相对稳定的一种阶梯式结构,它不但对被统治阶级有很强的排它性,在等级的阶梯之间也互有排它性。最典型的如魏  相似文献   

2.
一   中世纪的英国,国王和贵族是在土地等级分封制的基础上形成的整个政治社会的两大势力.国王占有大部分政治和经济资源,并贪婪地要求贵族们缴纳贡赋、履行保卫国家安全的义务.同时,国王也有义务保护贵族的利益,象征性地邀请其参与政治活动,以免贵族们在利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产生积怨,并进而威胁到国王的统治权.……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的英国,国王和贵族是在土地等级分封制的基础上形成的整个政治社会的两大势力。国王占有大部分政治和经济资源,并贪婪地要求贵族们缴纳贡赋、履行保卫国家安全的义务。同时,国王也有义务保护贵族的利益,象征性地邀请其参与政治活动,以免贵族们在利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产生积怨,并进而威胁到国王的统治权。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主封建制的起点是在“春秋”中期,地主封建制的完成并且是在全国范围内完成,是在秦统一时期,而其初步发展是在汉代。地主封建制下所有制形态有两种:一是为领主贵族转化而来的贵族地主占有的土地,一是为庶人阶级分化而来的上层富人占有的土地,不过在先秦,前者居于主要地位;秦汉,后者居于主要地位。因此,地主封建制刚被送上历史车输轨道,地主贵族在经济上、政治上享有最高权利;上层富人有经济上权利,没有或者只有很少的政治权利;而庶人阶级下层则既无经济权利,又无政治权利。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矛盾,有的是属于对抗性的,有的是属于统治阶级内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的主要的、次要的方  相似文献   

5.
随着两汉土地私有制的相对成立,私有经济在中华大地上全面铺开,尤其是官僚豪强的私有经济迅速膨胀,以官僚贵族等级制为主轴的私有财产分配秩序逐步形成。国家为维护其统治格局与社会治安,法律制度中不断增添着一些客观上有保护私有财产内容的条款,唐律作为中华法系成熟的标志,这方面律文确也不少,似乎当时保护财产私有权的法律问题已不容置疑,法制史有关论述可谓俯拾皆是。然而,笔者以为,法律保护平等的财产私有权之命题实从罗马法中取来.鉴于古希腊罗马与中国古代社会之结构、内涵都存在极大的不同.该命题是否适用中国古代,其…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中叶的俄国处于向现代化递进的社会转型时期,庄园主充当了政治主体的角色.屠格涅夫从传统文化中的等级制、贵族门弟和血统、财产这三个主要方面,对庄园主做了深刻的社会批判与审美把握.  相似文献   

7.
张亚 《学术界》2005,(1):182-189
借助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人类社会形态演进分为四个阶段原始氏族公有制社会,土地占有制社会,资本占有制社会和世界(全球)公有制社会.中国只能通过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完全走出土地占有制社会,融入资本占有制大社会,奔向世界公有制社会.资本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基本存在形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是社会主义资本经济.  相似文献   

8.
试析唐代奴婢和其他贱民的身份地位(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唐代奴婢,居于贱民的底层,是当时社会上身份最低、受奴役最深的一个阶层,却是唐代社会阶级结构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唐代“良人”“百姓”“奴婢”“贱民”的范围在唐代社会阶级结构中,存在着等级制度。如地主阶级中有士、庶的等级划分,在贵族、官僚集团中有品级高低的区别,甚至法律规定他们在车服、器用等方面都不得任意僭越。但由于中国封建社会没有象西方国家那样形成封建土地制的等级结构,因而不存在全国土地全部逐级封赐的制度,贵族地主与庶族地主之间,不存在土地关系上的有条件占有制,  相似文献   

9.
近代加拿大安大略省土地占有制的形成缘于英国殖民政府时期。1841年前,英国殖民政府的授地政策导致了安大略省土地囤积和投机,直接促成了租佃制农场的盛行。作为英国移民的主要土地占有形式,租佃制不仅为贫穷的移民提供了获取土地的机会,也为那些占有土地而不愿劳作的地主们创造了利润,加速了加拿大边疆开发的进程。而安大略的农业经济自始就与市场联系紧密,农业生产虽没有完全资本主义化,但至19世纪中期农业市场化则基本形成,推动了安大略农场经济的发展,对20世纪加拿大小麦经济的形成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0.
作爰田是春秋时期晋国的重大的社会改革。笔者从背景、内容、性质及影响等方面对此问题作了些初步探讨,兹陈述如下,请同志们指正。春秋时,王室衰微,土地王有,名存而实亡。就在诸侯国的土地转为公室所有的同时,采邑贵族也越来越强烈地要求扩大采地和采地的占有权。其主要表现,就是对公田的垂涎欲滴,蓄意侵夺。在土地王有的所谓“井田制”时代,土地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的收益权归王室,私田的收益  相似文献   

11.
<正> 商周时代的爵制,是宗法社会中贵族阶级权力分配的政治标志。父系家长制、嫡长继承制、爵位等级制三位一体,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了金字塔式的统治结构。血缘关系是不可逾越的客观存在,贵族阶级的政治、经济权益因此而相对固定化,严格的爵位等级称号也便因此而形成。商代统治体制中有所谓“内服”与“外服”,当时有些爵称可能尚未从官职称谓中分离出来(如内服中的尹、亚、卿等,似乎既是官职又是爵位),但无疑可视为爵号的如侯、伯、子、男等名称,卜辞中已甚普遍。商代的“外服”与“内服”,至周演变为两套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罗马王政初期贵族与平民之间已经形明显的等级界限,它们分别从财产占有、职业分化以及政治权利等不同方面表现出来。这种等级界限又通过保护与被保护关系体现出贵族对平民一定程度的人身占有。古典作家的记载,实际上肯定了王政时代罗马贵族与平民之间曾经存在过通婚。罗马新贵族成为保护人与平民成为被保护民的保护制度,对于罗马新的贵族与平民的分化,明显地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应该承认,罗马人推行的保护制较邻邦有很大的改进,缓和了内部矛盾并且壮大了自已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过去学界多认为西周实行奴隶主贵族土地所有制 ,但是 ,通过对西周井田制的分析考察我们发现 :井田民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经济 ,他们在私田之外助耕公田 ,为封建国家承担义务 ;而所谓西周土地“王有”实际也只是一种象征性拥有 ,真正的土地所有权在封建气息颇浓的村社掌握之中。  相似文献   

14.
地权形态是土地所有制关系在法权上的表现,是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归属关系。近代以来,中国农村由于生产关系的急剧变化,地权形态也发生了急剧变动。本文拟对这一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作一个初浅的探讨. 一土地占有关系的急剧变动及其趋势土地占有关系是地权形态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所有权的占有与使用权的占有两个方面,主要表现为土地所有权的占有。在中国古代,土地国有(井田制是表现形式,但并没有完全国有化)的奴隶社会演变为土地分封、土地多层次占有的封建社会以后,土地占有关系基本上是沿着国家占有和私人占有的双重轨道运行,在私有土地中,又是沿着大土地占有与  相似文献   

15.
清代是处在地主封建制社会的晚期。地主封建制社会的土地制度是私有制占主导地位。土地所有者有自由支配土地的权力(包括使用权、买卖权、继承权)。在土地占有方面打破严格的等级制度,不按百爵的人小决定占有土地的多少,以致形成土地所有权的不稳定。因此凡是货币所有者都有可能成为土地所有者。地主封建社会的土地制自从形成以来已经历了三个变化阶段。清代是处在变化的第三阶段──土地兼并不作限制了阶段。所谓土地兼并是在土地私有制的基础上通过土地买卖等经济途径引起土地所有权的转移,而导致土地集中与垄断的一个经济过程。但土…  相似文献   

16.
西藏封建领主经济源于吐蕃奴隶制崩溃后,历经僧俗领主结合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元朝在此基础上分封始推行领主土地占有制。至清朝确立三大领主土地占有制,实行以达赖喇章和噶厦组成政教合一体制,加强喇章在政府中的权势。清以中央集权制将喇章的政治、经济纳入噶厦内,实施政治上统一经济上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历史在周期性社会振荡中演进.每次大振荡都使社会经济遭到毁灭性打击.振荡带来的江山易主,事实上就成了新贵族代替旧贵族的一条血道.周期振荡的内在动因是"政治--经济"相耦合的结构性腐败.结构性腐败导致社会财富占有失衡,加深和激化阶级矛盾,从而无法逃遁周期性的兴亡交替.封闭的封建政治体制无法进行有效的反馈调节和自我修复.被压迫者长期积聚的怨恨和愤怒化为强烈的复仇心态,加剧了社会振荡的剧烈性和残酷性.  相似文献   

18.
试论西周春秋时期的贵族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西周春秋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社会的统治阶级,宗法贵族所掌握和支配的经济(以下简称贵族经济)是构成奴隶制经济的主要成分。象古典奴隶制下的那种由一般自由民上升而来的平民奴隶主以及与贵族经济相  相似文献   

19.
赵文媛 《理论界》2010,(5):107-108
维多利亚初期是英国的土地贵族集团主动进行变革,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时代。在激进派挑战的压力下,受到家长主义和基督教复兴思潮的影响,土地贵族主动进行变革,构建一种虔诚的、道德的和富于社会责任感的家长的新形象,并通过贵族宅邸的建筑、装饰风格和主人社会活动等方式进行表达和宣传。本文认为,这种主动变革在缓和政治和社会矛盾方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土地冲突问题及其根源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土地的所有制结构没有根本变化,但是以前比较单一的土地权能模式被打破,细碎化的土地权能(土地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不同的市场价值逐渐挖掘释放。土地各项权能随其利益不断调整,在体制还不完善健全的经济转型期,各个阶层、集团之间因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