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昆明年鉴》(2000)出版《昆明年鉴》(2000)于6月底出版。昆明年鉴编辑部在坚持时效性的同时,将质量放到重要位置,将组织稿件的时间卡死,在编辑和校对环节预留比往年多的时间,以保证全书的编辑、校对质量更上新台阶。2000年卷《昆明年鉴》增加了人物部类,由  相似文献   

2.
年鉴编纂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作者、编辑、审稿人,以及校对等多人参与,其中编辑无疑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编辑人员承上启下,对成书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说编辑人员的水平和素质决定着年鉴质量.的高低。不断提高编辑人员的素质是年鉴界需要长期努力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3.
一部年鉴从组稿到编纂成书,编辑发挥着重要作用。编辑既要指导撰稿单位人员进行资料收集和撰写,又要对稿件进行加工,还要做好稿件的校对工作等。总之,一部年鉴的出版,编辑承担的工作量占60%以上,并且他(她)的每一项工作都关系到年鉴质量。编辑如何才能  相似文献   

4.
年鉴编辑的主要工作是落实编纂大纲所规定的组稿、编辑和校对任务。而大量的案头工作是对年鉴作者的稿件进行加工处理。年鉴稿件的质量首先取决于年鉴作者来稿的质量,但是年鉴编辑对来稿的处理也是提高年鉴条目质量的重要环节。因为,年鉴编辑往往比年鉴作者更熟悉年鉴的体例要求,可以根据年鉴的体例对年鉴稿件进行规范性的加工,保持全书体例、风格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衡量一部年鉴的质量,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撰稿质量,二是编审质量,三是校对质量,四是印刷质量。年鉴校对质量是保证年鉴全书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各个年鉴编辑部、出版社,都很注重校对工作。怎样做好年鉴校对工作,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年鉴编纂工作是整个年鉴出版工作中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年鉴质量的优劣以及年鉴出版的周期。年鉴的编纂工作以一年为一个工作周期,通过主编以及编纂人员将上百名撰稿人组织起来,并在短期内完成撰稿、编辑、审核、校对等一系列较为繁琐复杂的工作,具有时间  相似文献   

7.
文件的出台,报纸、书籍的问世,其中都贯穿着校对工作。年鉴的校对工作,与报纸及其他刊物的校对工作相比,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其特殊性。年鉴校对工作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三、编校质量是年鉴创新的基础 1.校对是门学问 校对工作是一项十分枯燥、单调而又相当重要的工作。从搜集资料,疏理成稿件;反复修改,编辑加工为一稿;主任编辑复审,形成二稿;主编终审,成为定稿;及至终校、核红、对片等,校对工作贯穿于图书编辑、出版流程的每道工序。没有好的或较好的校对,再好的编辑加工、再高水平的复审和终审,都将前功弃尽。20  相似文献   

9.
校对是提高年鉴质量的重要工序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年鉴的社会效果。《镇江年鉴》已连续出版了8卷,但每部年鉴都存在校对上不应有的疏漏,每当读者指出校对上的一些问题时,作为编辑愧疚感就会油然而生。为了提高  相似文献   

10.
年鉴质量管理是全面的,不仅要对编纂工作进行质量管理,而且要对出版、发行工作进行质量管理,包括年鉴的框架设计、组稿、编辑、校对、出版发行等各环节的管理。任何一个工作部门或工作环节出现问题,任何相关人员出现差错,都会影响年鉴的整体质量。年鉴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年鉴工作质量,编纂工作质量对  相似文献   

11.
年鉴文字校对工作是年鉴生产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南宋诗人陆游说:"错本散满天下,更误学者,不如不刻之为愈也"。毛泽东对出版物要求"一字不错"。这充分说明了编校工作的重要性和编辑的责任之大。《宝鸡年鉴》创刊5年来,一直坚持"出精品、树形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年鉴?《辞海》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定义为“年鉴是以编年体书写的,按年度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那么,年鉴工作的内容包含哪些呢?有人说,年鉴工作不就是编编稿子、发发书。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完整的。我认为,年鉴工作有其特定的内涵,具体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1.文字的组稿、编校。年鉴是大型综合年刊,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文字组稿、编辑、校对则是年鉴工作的基础。其工作进度如何,尤  相似文献   

13.
校对质量是年鉴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校对,是把年鉴办成精品的基础。为了促进年鉴编校质量的提高,中国年鉴研究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与《年鉴信息与研究》杂志社,于1996年联合举办了首届年鉴校对质量评比。经过报名参加评比、抽签公布页码、各单位自查、统一复查几个阶段,最后公布了达到校对优秀、良好、及格标准的年鉴单位名单,起到了表扬先进、带动后进,进一步重视年鉴校对工作的作用。我们准备把这一评比活动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今后每年进行一  相似文献   

14.
年鉴作为一种工具书,除了内容要求详实外,其文字的准确与否也是衡量年鉴质量的重要标准。报纸有差错,只影响几天,年鉴若有差错,就会影响相当长的时间,甚至贻误后世。工具书的性质,决定年鉴的编纂必须精益求精。校对过程,实际上是对年鉴文稿反复进行审核,力求去掉可有可无的字,纠正错误的字句和标点符号,对有疑问的内容提出质疑并请编辑核实、更正。为使年鉴成为上乘之作,年鉴从编辑到校对,都不能有一丝马虎。整个年鉴编纂过程,始终处于修改,完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词典》对“编辑”一词的释义为: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的人。年鉴编辑虽然也属于“编辑”的范畴,但除了对资料或作品进行“整理和加工”,年鉴编辑常常集组稿、编辑、校对于一身,有的甚至还要担负起征集广告、发行年鉴的任务,因此,对年鉴编辑的要求远不止“整理、加工资料和现成的作品”如此单纯;另一方面,年鉴这种信息载体特殊的性质和作用,也使其编辑在内容的真实性、资料的准确性、全书的权威性方面负有更大的社会和历史责任。基于以上两点,我们认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甚或是优秀的年鉴编辑,只是局限于或被动地做一些…  相似文献   

16.
1985年,冶金工业部创办了第一部行业年鉴——《中国钢铁工业年鉴》,迄今已经连续出版了12期。目前,全国已有约20余个钢铁企业和地方冶金厅局、公司出版发行了年鉴。一批企业年鉴已经连续出版发行了多年,逐步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编辑人员和通讯员队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年鉴工作出现了可喜的现象,一些企业开始重视年鉴工作,拨出专项资金,选拔培训编辑校对人员,采取多种方式,主动吸取其它单位的成功经验,把年鉴工作纳入了正常发展轨道。尽管如此,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年鉴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阻碍着年鉴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如何提高年鉴的使用价值,值得认真研  相似文献   

17.
《重钢年鉴》1993年始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除第一部由他人校对外,其他均为年鉴编辑以编校合一的方式进行,在1998卷以前出版的6部年鉴中,每部均有较为严重的校对差错,尤以1986~1990、1996、1997卷三部为甚,勘误表触目惊心。《年鉴信息与研究》杂志社举办的全国年鉴校对质量评比活动给我们带来动力,《重钢  相似文献   

18.
年鉴作为一种工具书,除了内容要求详实外,其文字的准确与否也是衡量年鉴质量的重要标准。报纸有差错,只影响几天,年鉴若有差错,就会影响相当长的时间,甚至贻误后世。工具书的性质,决定年鉴的编纂必须精益求精。校对过程,实际上是对年鉴文稿反复进行审核,力求去掉可有可无的字,纠正错误的字句和标点符号,对有疑问的内容提出质疑并请编辑核实、更正。为使年鉴成为上乘之作,年鉴从编辑到校对,都不能有一丝马虎。整个年鉴编纂过程,始终处于修改,完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9.
举办第五届年鉴校对质量评比的通知由中国年鉴研究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和《年鉴信息与研究》杂志社共同举办的年鉴校对质量评比已进行了四届,参评年鉴单位逐年增加,成绩越来越好,第四届参评年鉴合格率比第一届提高19个百分点,达到了促进年鉴质量提高的目的。为进一步促进年鉴校对质量的提高,决定2000年举办第五届年鉴校对质量评比,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加强年鉴数字信息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要把好校对关,创新版面设计和重视读者反馈,以达到提高数字信息编辑质量,提高数字信息吸引力和提高数字信息实用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