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统计》2004,(7):27-28
农牧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稳定是我国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三大目标。在我州,农牧民增收问题不仅仅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还关系到全州整个国民经济能否良好运行。提高农牧民收入有利于扩大农牧区需求,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州农牧区经济发展已进入了新的阶段,支撑农牧区经济  相似文献   

2.
实现农牧民收入的稳定快速增长,不断缩小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是“十一五”时期,全州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重点,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全州农牧民收入的现状,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两个趋向”的科学论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大力促进农牧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2004年,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农牧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并制定了“两减免、三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生产积极性,使农牧民收入大幅度增加,2004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4.59元,比2000年增加514.1元,增长34.9%,但与全国和东、中、西部省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到今天,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副产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品种上日益丰富,农牧民收入逐年提高,生活得到巨大改善。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农副产品数量的迅猛增长,在某一时期、某些地区出现了某些品种的农副产品的卖难问题。如“卖粮难”、“卖瓜难”、“卖绒难”等等,这一结果导致了农牧民增产不增收,严重影响了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农村牧区经济的发展。这一问题的出现向农牧民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农牧业生产要适应大市场,要以满足大市场的需求为生产的前提。近几年来,在经历了数次的波折,付出了代价…  相似文献   

5.
宋海祥 《青海统计》2005,(12):27-29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青海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消除贫困、富民强省,建设和谐社会需要重点解决的现实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正确的方向。长期以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立足省情,紧紧抓住农村工作这个中心不放松,使我省农村牧区的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可喜变化。但是,由于我省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全国其他地区(特别是东中部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点低、步子慢,加之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历史上欠帐多,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农村工副业发展迟缓,致使我省广大农村牧区成为一个乡村人口多,二、三产业不发达,农牧业生产水平低,农牧民收入增长慢的后发展地区。农村社会经济落后的局面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6.
减轻农牧民负担,是关系到党的威信与社会安定团结的大事;也是农牧业增产增收,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尽快达小康的大问题。一、巴盟农牧民负担的现状1三提五统负担额,可以用“八十年代低位波动,九十年代中间低两头高位攀升”来概括巴盟农牧民负担的变化,从1991———1998年的负担额和1992———1998年两工抵资人均数字表明,有的年份已超过5%的警戒线,有的已接近警戒线,但从整体看,农牧民承担的这部分费用得到有效控制。2上交集体承包任务呈增长的态势。八十年代末的89年人均39元,到1993年上升为4…  相似文献   

7.
增加我区农牧民收入是“九五”期间农村牧区经济工作的核心。我区共有2300万人口,而6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和牧区,没有农牧民收入的增长,就不可能有全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牧民的收入状况如何,不仅是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生活中的大问题,而且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一、农牧民收入状况的基本评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区农村牧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广大农牧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生活消费结构变化的特征表现明显。一是食物消费改变以主食吃饱为主向吃好为主变化;二是衣着消费成衣化;三是住房…  相似文献   

8.
田翠萍 《青海统计》2002,(10):26-28
跨入新世纪,各级政府在指导思想上进一步认识到农业的重要性,加强了农业和农村工作,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农牧民增收和农村牧区发展繁荣两大目标,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计划,推动“设施农业”的发展,狠抓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四配套”建设和农牧业先进使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从多方面加大投入,努力夯实农牧业基础。在去年较快发展的基础上,预计农牧业丰收、农牧民增收的目标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一、我区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与全国水平的比较 改革开放之初直至“六五”末期,我区农牧民收入无论从绝对量还是增速来看都与全国水平同步,并维持在略高于全国水平之上。但进入“七五”以后,横向差距开始出现,并逐渐拉大。至1995年我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同全国的差距已扩大至278元,2002年更扩大至390元,在全国的位次也有所后移。从增长速度来看,“七五”时期我区比全国慢1.4个百分点,“八五”时期慢3.1个百分点;“九五”时期是我区农牧业快速发展时期,农牧民收入增速较快,达到9.4%,比全国  相似文献   

10.
《统计与社会》2005,(3):14-15
预计到“十五”末,青海省可实现乡乡通公路,96%的行政村(牧委会)通公路,全省350万农牧民门前有了公路。  相似文献   

11.
赤峰市农发行凝心聚力服务“三农”,今年截至10月底,累计发放各类支农贷款21.8亿元,多渠道多层次扶持各类粮油购销、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企业169户,福泽300万农牧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2.
(续第 2期 )  二、“十五”农牧民增收对策收入的增长归根结底依赖于经济总量的增长。实现“十五”增收目标 ,关键是加快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步伐 ,尽可能地将收入蛋糕做大。没有农村牧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农牧民收入增长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此基础上 ,调节收入分配 ,处理  相似文献   

13.
从全省农牧民素质教育现状看与收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二○年比二○○○年翻两番”的关键,而农民素质教育问题又是农民问题的核心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牧民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对推动整个农牧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尽管如此,  相似文献   

14.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牧区税费改革,就是解决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的重大举措。税费改革成功与否的最主要标志,就是农牧民负担是否明显减轻,并且不反弹,而“两工”的使用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合理操作,又是解决“反弹”问题的关键。所以,规范“两工”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政策及其操作程序,对于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就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5.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是甘孜州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要目标,是事关全州稳定和发展的关键问题。近年来,由于受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作的启动,使传统的农村经济结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曾对我州农牧民收入增长有过突出贡献的林业、采集业、运输业、服务业的发展陷入困境,农牧民增收举步维艰,甚至出现负增长趋势。如何以“生态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快甘孜州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农牧业经济,努力增加农牧民收入是摆在全州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值得我们理论工作者深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减轻农牧民负担问题。我区各级党委、政府也采取措施,加大力度,下真功夫减轻农牧民负担。自治区先后出台了《农牧民负担费用和劳务管理办法》、《农牧民负担监督管理条例》,落实了减负工作的领导责任制和部门责任制,清理涉及农牧民负担的文件,取消了21项不合理收费,全区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齐抓共管的局面。但自治区农调队最近的一项专题调查表明,1997年我区农牧民负担又有反弹。本文依据其调查资料,就我区农牧民负担的现状、成因及减轻农牧民负担的对策进行分析研究。一、农牧民负担…  相似文献   

17.
薛玲 《青海统计》2005,(10):21-22,44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全面完成“十五”规划的各项工作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省、州、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两大核心任务,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调整优化农牧业经济结构,使我市农牧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据赤峰市农村牧区税费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2002年全市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征缴工作进度加快,进展顺利,农牧民踊跃纳税,没有出现新的尾欠和因征缴造成的群众上访事件,农牧民负担明显减轻。为防止农牧民负担反弹,行政性收费(行业收费)还需改革,“一事一议”筹资还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9.
在各级政府的工作报告中,说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这个分量不轻的话题时,往往都是用“人均”的提法。然而,看一看目前农村牧区的现状,想一想以后发展的不平衡,笔者不由得要说,研究鄂尔多斯市90万农牧民的收入情况的时候,不仅要注意“人均”,而且要看到  相似文献   

20.
《青海统计》2007,(3):47-48
2月13日,按照局领导的要求,局综合处对省领导急需的“十五”期间和2006年青海固定资产投资、三次产业、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等数据,以及全国、西部对比资料进行搜集、加工、整理。及时完成了省领导所需各种统计数据、资料的上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