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西方技术进化主义者看来,人类是一种独特的“肉体+工具”结构的超生命物质形态,故人类的进化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新型进化,这种新型进化既体现在人类肉体的器官进化上,更体现在人体之外以工具为主体的技术进化上.麦克卢汉的媒介延伸论本身就是西方技术进化论的一个重要组成和诠释,它为人们理解所谓的人类“体外进化”提供了一把钥匙.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视阈下,本文主要从进化论是延伸论的理论缘起、延伸论的进化思想和延伸论所揭示的媒介进化规律等三个方面,逐一对麦克卢汉的媒介延伸论进行分析透视.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一开始就是在社会进化论意义上理解达尔文的进化学说的.社会进化论与中国传统的观念意识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事实上并不构成中国接受社会进化论的障碍.构成难以接受社会进化论障碍的是19世纪中国的时代精神和知识精英的人生态度.19世纪50年代在上海、19世纪60年代在香港,有过两次与社会进化论相关的“强弱论”问题的讨论.参与这两次讨论的王韬,主张以“用强”的立场应对西方的挑战,但他最终也未成为社会进化论者.象王韬这样的直接参与传教士西学传播活动的知识精英,不能以先驱者的姿态对在西方有广泛影”向的社会进化论以积极的理解,并主动予以传播,社会进化论在中国传播的进程就无庸置疑地被推迟了.  相似文献   

3.
文化进化论纲──以中国竹文化为例何明自19世纪后半期以来,“进化”(evolution)即被文化人类学家们从生物学中采借到文化学中来,形成了“文化进化”(culturalevolution)这个范畴,斯宾塞(HerbertSpencer)等社会思想家...  相似文献   

4.
进化观念自西方引入以来,在近现代中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思想史上的多次理论论争与新的学术命题的产生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之相关联。经过生物进化论、社会达尔文主义进化观之后,近现代中国对进化论的接受逐渐出现了由注重生存竞争到关注人的内在精神创造的“向内转”倾向。这一转向是立足于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创造性转化外来思想的结果,也是中国思想话语自主创新的范例。《东方杂志》《民铎》持续发表多篇翻译、介绍乃至研究进化观念的文章,对深入了解其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起到了重要作用。青年宗白华是这一时期柏格森生命进化思想的直接接受者,他的观点也可以说是“五四”前后对柏格森“向内转”的进化观进行创造性转化的思想结晶之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科玄论战”围绕科学与人生观的论争,对推动现代中国思想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讨论过程中对科学的反思、对柏格森生命进化的借鉴无疑强化了进化观接受的“向内转”,促进了“人的解放”现代思想潮流的发展。对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接受进化观念的中国背景与中国立场,同时对理解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也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顾晓鸣同志在《社会科学战线》87年第4期上撰文认为:〈1〉近代文化研究的发端是进化论的文化人类学,是生物进化论研究的成果和伴随物。达尔文关于人类进化和“性择”等研究,开了文化研究之先声.和达尔文同时代、并互有启发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斯宾塞,在把社会类比于生物机体的同时,持别指出了社会不同于生物机体的“超机体”的特征,并开始应用人种志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达尔文的进化论充其量只是一种哲学的假说,而非科学的判据;而且它在某种程度上也很难为人类赢得必要的自尊。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轻易地终结“这个生命观”。因为随着社会达尔文主义、社会生物学以及各种形式的现代唯物主义者对进化论的诠释和利用,进化的概念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础学说。使它彻底过时的方法只有一个:找出更多的反对它的证据并建立一个比它更具说服力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超越达尔文的进化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新武 《学术界》2003,(2):115-122
本文认为 ,在对生命进化的解释上 ,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被证明为不科学 ,而且也很难为人类赢得必要的自尊。而以现代自组织理论为基石的关于进化的一般范式 ,诸如目的性、非确定性的世界解释、共同进化论等则为生命进化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全国首届“广义进化与自组织理论研讨会”最近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和深圳两地隆重举行。会议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议题,展开了有益的讨论。首先,与会者对国内外有关广义进化和自组织理论研究的现状、趋势等信息进行交流和评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闵家胤副研究员是国际一般进化论小组的成员,他介绍了国际一般进化论小组的研究状况和动向,认为目前主要的课题是:(1) “Cognitive map的进化:21世纪的范式”。闵氏将Cognitive map翻译为“认知图象”,而对“Cognitive map”,国际一般进化论小组各成员的理解和定义是不同的。闵氏将其理解概括为以下几层含义:第一,Cognitive map不是一种感性的图象,而是一种抽象的、认识的高级阶段形成的图象;第二,它是集体所共有的;第三,它是“遗传”的,例如涉及到文化的遗传时,相当于我们说的文化遗传基因;第四,从Cognitive map可以产生出科技、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9.
托尔斯坦·凡勃伦是美国老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他把达尔文的进化论引入经济学,并用进化的观点思考科学和社会现象.托尔斯坦·凡勃伦的科学观可以从四个方面解读:现代科学注重实际的特征;以达尔文进化论为界的科学史观;科学与文化的相生相随;明确的反科学主义的主张.  相似文献   

10.
中国拥有丰富的地缘边疆资源,也拥有悠久的边疆经营史.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特纳“边疆假说”理论(“社会进化论”、“非均衡性发展论”、“环境适应论”、“美国例外论”等),对于当代中国边疆研究有一定的启示.特纳认为“边疆”是美国历史发展和社会进化的核心动力,并最终推动了整个美国的文明进步.事实上,边疆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也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边疆的拓殖、经营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前(1910年),传教士林乐知将李约各的The Making of a Man翻译为《人学》,以批判斯宾塞将自然进化论应用于人类社会。《人学》以基督教思想修正严复等译介的社会进化论,体现了同为美国传教士的原作者和译者对中、西不同社会现实的不同回应:林乐知改变原作的反对帝国主义强权的立场,规劝中国弃独求存,即以基督教的群取代排外的“独”,而严复译介《天演论》的目的是接受“弱肉强食”理论,激励华人变弱为强。通过对李约各The Making of a Man和林乐知《人学》的对比分析,可见辛亥革命前,在西方进化思想译介东土、渐得人心之际,在华传教士以《人学》翻译修正进化思想,对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给予自己的回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进化论的观点,认为人类产生以后,进化并没有终结,它以特殊的方式仍处于一种新的进化过程中。这种新进化以一种更新、更快的节奏和速度在演变,并促使人类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本文认为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学校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高全社会公民的素质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土文化复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进化论支配下的现代化发展观念追求的是资源的不断开发和财富的持续增长,而乡土文化是以边际效益递减和精细化为特征的内卷化文化,因而被进化论者视为即将消亡的文化.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历史证明不断扩张的进化式发展的不可持续性,片面的城市化正在导致农村文化的衰败,也使整个社会的认同危机日趋严重.因此必须转向进化与内卷统一的发展观,必须认识传统乡土文化对于农村文化复兴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传统的乡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在于重建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归属感,从而实现传统乡土文化在当代文化环境中的复兴.  相似文献   

14.
哈耶克从以扩展秩序为内容的逻辑演进方法论出发,提出了演进理性的哲学思想和知与无知的认识论,并由此评析生物进化论、社会生物学进化论等建构进化论,进而形成其独具特色的演进文化论.辩证继承是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复兴过程中的主要思维方式,而哈耶克的演进文化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的思维向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文化传统的现代性转向有着方法论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后五四时代,牵涉到进化差异的东西文化问题引发了争论。梁漱溟和胡适都具有全球眼光,也各有其民族论述的底线。梁漱溟借鉴了孔德的社会发展三段论,但加上了空间的划分,让时序空间化,挑战了风行的进化论。不过,看似多元的文化轮转,但每段仍仅单一文化,实即以线性的一元来涵容多元。同样侧重空间视角,梁漱溟又认为中西文化的差异是性质不同,而不是程度不及,故中国的发展是停滞而非落后。而胡适则本"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在长期的历史中找到了中国文化存在的基础,也看到了复兴的希望,从历史向度确立了文化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早期的人类学家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下,多主张用进化的原理解释人类社会与文化的发展,形成进化学派,风靡一时。但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发现以及社会科学的日益进步,进化学派的某些观点开始受到质疑。特别是20世纪以来,在西方思想界逐渐形成了以历史学派和结构功能主义两股势力  相似文献   

17.
徐和笙 《北方论丛》2003,(3):131-132
科学是一个过程,任何理论都不会是豆古真理,随着时间的发展都将被新的理论所突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也不例外。陶同的新著《进化中的宇宙》首次提出了“宇宙是在进化”这一科学观点,即是对进化论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科学辑刊》2007,(1):31-34
现代性就是主体性,或具有本体地位的主体的自由。哈耶克对现代性批判的基础是文化进化论。文化进化以“文化胜出”为标准,它以证伪的、否定的方式确认某种“否定性”价值的同时,也肯定了文化自身的整体价值。这是哈耶克现代性批判的基本理路。我们既要现代化,也要尽量避免现代化带给我们的消极后果,这需要我们重新阐发中国传统精神并且明确它与“现代性”正负两面的关系。这是我们现代性批判的关键,也是哈耶克现代性批判给我们的启示。只有将这种重构后的文化精神落到政治、法律思想中,现代性批判才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关于文化之特征、目的和价值的证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化与文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持“西方信仰”观者对它们没有加以区别,因而形成了以西方文明代替其他文化的观点。但是,文化的特征不是“创造”,而是“保留”、“传承”;文化的目的不仅仅是“人不断自我解放”,而是利弊多向性、多重的;文化的价值也不是西方直线进化论所说的单线进化论价值,而是复线的相对价值。在中国,“西方中心”的价值观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取向,用物质文明偷换文化的概念,这是不可取的文化与文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持“西方信仰”观者对它们没有加以区别,因而形成了以西方文明代替其他文化的观点。但是,文化的特征不是“创造”,而是“保留”、“传承”;文化的目的不仅仅是“人不断自我解放”,而是利弊多向性、多重的;文化的价值也不是西方直线进化论所说的单线进化论价值,而是复线的相对价值。在中国,“西方中心”的价值观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取向,用物质文明偷换文化的概念,这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20.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以后,在当年的社会科学界涌起了进化论热潮。丹纳也把进化论移植于《艺术哲学》,可惜,有关生物学与文艺学的“协同进化”的论述,在方法论方面却鲜有内在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