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翔 《东南学术》2012,(1):13-22
包容性增长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是执政党的政治理想。在增长观演进的过程中有着深厚的政治伦理渊源,而公正作为包容性增长的基础价值,其表现为理性价值、德性价值、人性价值的存在。权力作用方向、政治责任、政治理想共同构成包容性增长的政治伦理解读。同时,包容性增长的道德诉求必然建立在政府伦理精神的基础上,体现了政府的性善认同以及自我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2.
基于包容性增长的概念,首先阐释了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其次概要式地总结了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并就现阶段中国城市化在城乡统筹、城市和农村发展三个层面遇到的挑战进行了剖析,最后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基本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3.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高传胜 《东岳论丛》2011,32(12):67-72
包容性发展强调发展过程的全民参与、机会均等,注重发展内容的全面协调和成果分配的利益共享,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与模式。如今中国发展正面临持续性挑战,包容性发展是应对和突破这一挑战的可行战略选择。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各类公共服务供给,是中国推进包容性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借鉴国际经验,针对中国现状,基础性公共服务应该力避垄断高价,经济性公共服务重在便捷高效,社会性公共服务注重民生保障和人力资本投资,安全性公共服务则以创造和谐稳定的国内外环境、加强诚信法治建设为己任。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道德哲学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是“天人合一”,它重在“合一”、“一体”,不注重主体与客体之分,它与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融为一体,倡导一种个体服从整体的道德价值观,它一般从人性出发,解释道德的起源;赫费的道德哲学凸现生存中各个因素间相互联系及相互依存的辩证思维,致力于用道德来评估人的行为及社会制度是否合符理性,主张追求个人利益,实现自我,它对道德起源作了多维解说.赫费的道德哲学与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差异由中西方不同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化及思维方式等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6.
郭飞飞 《理论界》2013,(9):28-30
包容性发展与排除性发展或歧视性发展相对,是指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平等地参与社会发展的过程,公平地共享社会发展的权利、机会和成果的一种发展,它包括社会包容、经济包容、政治包容、文化包容等多个方面。实现包容性发展,离不开经济法治保障: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是包容性发展的基础;法治的宏观调控是包容性发展的重要保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包容性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的文化语境中,康德以理性批判为基础,实行道德哲学、知识学的分离,批判了以理性解决道德问题的启蒙理性主义道德观;坚持实践理性高于理论理性的态度,将善的意志确定为道德的基础,批判了启蒙现代性道德对人性的破坏;通过意志自律追求道德理想国的实现,批判了以理性实现自由的启蒙自由观。可以说,在现代性的视阈下,康德道德哲学是一种重建的现代性道德话语,对现代性道德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对人的先验理解,康德对现代性道德的建构只具有逻辑上的有效性,未能实质性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在西方哲学史上实现了伟大的革命变革。马克思的哲学变革解构了西方传统道德哲学及其思维方式,使它从玄思走向科学,从静态、封闭走向动态、开放,从一元走向多元。道德准则不再是价值悬设,伦理学也不再是哲学的最后归宿,而是随着社会生活的改变不断向前发展的动态的道德观念系统。  相似文献   

9.
企业软实力是相对于企业硬实力而言,支持企业发展的柔性组成要素。基于包容性发展理念研究发现,包容性发展与企业软实力构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均等的发展机会与公正的企业绩效制度、以人为本与员工合理的需求以及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内部环境建设三个方面。面对在打造企业软实力过程中,国有企业出现的非均等发展机会、管理行政化倾向和淡化的企业家精神三个现实问题,提出用均等发展机会推动企业管理力的发展、用以人为本理念推动企业形象力的发展、用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文化力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国企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道德哲学观念有其核心内涵.它的形成在思想上决定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但是教师道德哲学观念的形成却遭遇到一些难以避免的现实困境.要促使教师道德哲学观立足于教师完美人格的塑造这样的终极价值目标实现,应该重视人性关怀,提高教师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包容性"理念是在包容性增长概念中提出和发展的。包容性发展是包容性增长理论逻辑的发展提升,是基于后改革时代出现的新问题而提出的新命题,是对中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前瞻性判断。包容性发展的理论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包容性发展的对象要义为社会群体之间的包容、人与自然之间的包容;二是包容性发展的增长要义为保证稳定、持续、高效的经济增长占有更加重要的基础性地位;三是包容性发展的发展要义为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包容性发展的路径要义为发展民生经济、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2.
伦理学是否需要道德形而上学和道德哲学为其奠基,源于伦理学自身的需求,更由于道德哲学的特殊地位。伦理学需要一个前哲学致思,即前提批判,其旨趣在于对德性与规范之何以可能、如何可能以及怎样可能做形上沉思,借以给出德性与规范之必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的根据与条件的证明。道德形而上学作为一种致思方式,其富有成果的概念就是道德哲学,前者是思的过程,后者是思的成果,由原则、观点、承诺和方法构成。这些原则和观点为伦理学得以成立提供了前提批判和根据证明。  相似文献   

13.
包容性发展内涵着开放、包容、共享、共荣。实现包容性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其中,实现住有所居是广大城镇居民和进城务工农民的梦想。为此,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城市房价轮番上涨问题。中国房价不断上涨的深层根源既有供给方面的原因,也有需求方向的原因,如果不对房价进行有效控制将会危及国家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危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危及我党的执政根基。因此,要以供求双向调节为中心,按照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的原则,切实加大房价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14.
包容性发展蕴含着发展成果的共享性、发展方式的可持续性、发展机会的公平性以及发展目的的人本性。包容性发展的内涵体现了和谐理念的本质要求,是和谐理念的实践之维,践行着和谐理念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梳理了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和特点,指出了在西藏倡导包容性发展理念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并对西藏实现包容性发展的路径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包容性主要体现在政治制度、政治理想、政治言论、执政方式、执政纪律、执政基础、执政力量等方面,其现实基础主要包括思想文化的多元化、主体利益的多样化、民族特点的丰富性、区域发展的特殊性、社会制度的多样性、社会发展的和谐性、国际环境的复杂性等。  相似文献   

17.
包容性发展理念对中国社会政策建构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容性发展既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一种发展方式,其核心内容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促进发展的协调与均衡。包容性发展理念为中国社会政策的设计和完善提供了价值基础和行动指南。中国社会政策的建构要追求公平正义、注重协调发展、强调权利保障、重视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8.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推动了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全面变革,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于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以及数字经济的热潮,工业社会逐渐向信息社会转型,不同经济主体在互联网接入和使用条件上的差异使得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的问题,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以及数字治理体制不够完善,诱致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妨碍了共同富裕整体目标的实现。因此,要将包容性发展与数字经济结合起来,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强调全体人民平等地享有美好生活的权利,坚决防止社会两极分化,确保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最终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其系统思维的着力点主要包括:统筹规划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缩小数字鸿沟;完善数字经济接入条件,促进弱势群体的数字平权;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相似文献   

19.
个体论和整体论是传统道德哲学研究的两大基本范式。但无论是个体论还是整体论,都存在着一定的理论缺陷和实践障碍。现代社会文明面临的诸多道德问题、伦理困境呼唤我们实现个体论和整体论的整合,通过一种道德哲学范式的转换来谋求新的出路。于是,立足于个体且发散至整体的"道德场"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基于关系视角的"场"的哲学思维,内含着"个体上升为主体"的道德哲学逻辑。这一范式的整合与转换,无疑增强了道德哲学对现实生活的解释力和干预力。  相似文献   

20.
实现包容性增长,需要保持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而要提高增长的包容性,就必须坚持公平为社会首要价值,不断完善制度规范,并以公共政策有效平抑社会不公现象。公平与效率、自由没有冲突,公平相对于效率和自由具有优先性,公平对于加强社会团结和维护社会道德局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国家制度与公共政策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在维护社会公平和实现包容性增长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实现制度公正和公共政策的公共目标,都需要民主参与。包容性增长的战略构想具有重大意义,要实现这一战略转型,需要包容性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