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朱熹的鬼神观主要是在有关礼乐的讨论中形成的,它既与传统礼学一脉相承,又有着较为浓厚的理学背景,是儒家鬼神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集大成者.朱熹认为:鬼神“实有”,源于理气的共同作用;出于“正理”的鬼神“无形与声”,而“非理之常”的鬼怪却有可见之“形质”;鬼神思想是构成礼学的重要部分,鬼神与礼乐有着内在相通性.朱熹对鬼神的讨论,主体上是一种哲学化的鬼神观,但十分复杂,它既有较强的理性主义精神,又受到了世俗的鬼神迷信及佛道二教的影响,从而染上了一定的非理性色彩,可视为传统儒家鬼神观念的一个代表,具有历史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新儒学的创获是全方位的,尤以哲学的建树为最,其中理性主义的重建是最重要的一环。本文着重于呈现现代儒学家是如何将理、理性与传统的心整合到一起的。梁漱溟的理性概念最富有想象力,他直接将西方的理性概念嫁接到心学上,提出理性、理智、情理等概念,开辟了中国现代哲学"理性"概念创立的先河。冯友兰与牟宗三则各自以理为中心和以心为中心,试图将心、理二者统一起来,将普遍性与个体性、自由统一起来,这是20世纪中国理性主义的特色,也是我们以后需要继续致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胡军 《东岳论丛》2002,23(1):50-54
洪谦和冯友兰关于形而上学之争既是逻辑实证主义者和新实在论者之间的争论 ,也是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之争。洪谦坚持维也纳学派反形而上学的哲学立场 ,冯友兰却坚持形而上学的立场。冯友兰认为 ,理世界是实在的 ,所以他的形而上学就是关于理世界的哲学理论。但对于逻辑实证主义者来说 ,这样的理世界的实在是有疑问的 ,所以它不应该成为哲学的对象 ,所以形而上学的理论是没有意义的。洪谦就持这样的看法。洪谦是在严格的分析哲学传统中成长起来的 ,有着系统的科学知识储备和逻辑方法论的训练 ,他对冯友兰“新理学”的批判 ,从方法论着眼有其可取之处。与之不同 ,冯友兰主要的是一个中国哲学家 ,他认为哲学的主要功能是提高人的境界 ,为人的境界提供哲学的基础 ,因此人生哲学是哲学的核心 ,哲学自有其不同于科学之处。所以他竭力要为他的人生哲学提供形而上学的基础。无疑 ,冯友兰的哲学观是正确的 ,是有其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理性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作为一种观念和思维方法,深深地影响着语言学发展。语言学在理性主义的技术传统,宗教、哲学传统和科学理论传统关照下,也经历了由描写到解释的过程。当代语言学是典型的解释性科学理论,具有鲜明的纯科学色彩。采用数学中的递归定义来描写并解释自然语言,并用内涵逻辑来描写语义并使之形式化,为自然语言的理解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超越传统理性主义陈新夏告别传统理性主义是当代哲学一个鲜明的口号。哲学向传统理性主义的全面挑战始于上世纪而盛于本世纪。在西方,无论人本主义还是科学主义思潮,都有相当色彩的非理性甚至反理性特征。近些年来,挑战传统理性在我国亦有了反响。应肯定,这是哲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于奇智 《中国社会科学》2023,(7):115-137+206-207
法国理性主义认识论始于笛卡尔。“笛卡尔我思”既是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出发点,又是哲学的第一原理;笛卡尔统合几何学与代数学、整合哲学与知识(尤其是科学知识),这一使命将他及其继承者带往“普遍学”的领地,进而使现当代哲学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思想图景。巴什拉创立的理性主义认识论是对笛卡尔主义的超越,是一种非笛卡尔主义认识论或历史认识论;“我们思”联结理性主义的“我”与“你”并给予我们一个名副其实的共存关系网,终将替代“我思”;想象与认识的融合意味着诗学与科学认识论共生融合。维耶曼的新笛卡尔主义认识论承袭笛卡尔、巴什拉等开创的理性主义认识论传统,以跨学科思想为导向,使哲学与科学更加综合统一。哲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诸学科之间的筑桥活动,以达成哲学体系的普遍化图景。  相似文献   

7.
冯友兰将历史区分为“客观的历史”和“主观的历史”。他在主张历史客观性的同时,指出历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传统是历史上主观精神所创造的产物,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了历史的建构。传统与历史共同成为民族精神联续的纽带。冯友兰的历史本质论是受其“新理学”哲学立场决定的。在他看来,历史在本质上就是受到“理”的贯注、由诸多历史事物组成的有机体。冯友兰主张历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弘扬中国历史文化的生命力,体现了他维护和发展儒家文化的新儒家立场。  相似文献   

8.
张立文 《中州学刊》2012,(1):124-130
冯友兰把自己的哲学作了两方面定位:一是现代化时代的哲学,而非近代化时代的哲学;二是理学,称之为新理体学,此新即具现代的意蕴。冯友兰同意金岳霖的话:"哲学是概念的游戏","游戏"在这里并不是民间变把戏的贬义,它可以理解为一种形式,一种方法。在新理学的形上学的系统中,有四个主要的观念,就是理、气、道体及大全,这四个都是我们所谓形式的观念。新理学称理世界为真际,器世界为实际。它认为,真际比实际更广阔。冯友兰的四境界说,重新构建内圣外王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冯友兰是以理体学会通心体学,这种会通,亦是其觉解程度的提升和哲学的自觉。  相似文献   

9.
郭萍 《东岳论丛》2022,(8):78-87
冯友兰以“理”为归旨的自由观念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真际自由,即由觉解达到的“极高明”自由境界;二是实际自由,即在尽伦尽职中保持“道中庸”的自由之路。其问题在于:“理”是“不着实际”的“空底观念”,由是真际自由超脱于任何价值之外,趋向既无所肯定、也无所否定的价值真空,而无法为现代自由提供价值根据;同时实际自由否弃对现实伦职本身的新旧是非进行辨别,以致无从明确现代自由的实践方向。究其根源在于:冯先生受制于现成对象化的思维模式,错将传统哲学的形式化、概念化作为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根本。因此我们需要走出“概念游戏”,投身当下生活,在切身的共同领会中探索能够确证和维护现代价值内容的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10.
冯友兰的新理学以天道的考察为逻辑起点,而最后则归本于人道。在冯友兰看来,通过辨名析理以建构理世界,本身并不是目的。哲学的根本作用,在于引导人们进入理想的人生境界。作为近代中西哲学交融的历史产物,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既植根于传统哲学,又楔人了西方的实证主义。如果说实证论的融入赋予冯氏的人生哲学以某种近代的形态,那末,传统哲学的制约,则又使冯氏逸出了实证主义之辙,而在出入于两者之间的背后,则内含着多重理论意蕴。 一、超越元伦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