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语文美育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美育的理想境界历来是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唐代王昌龄提出的诗的"三境"说,经宋元到明清的学者的研究,发展到晚清学者王国维集其大成.王氏创立了诗的境界理论,这一理论对当今的语文美育的理想境界的创设,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面对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设计的诸多问题,将教学意境引入语文教学设计中对提高语文教学设计水平与完善教学设计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将教学意境思想运用于语文教学设计要求中,教学设计者采用布白艺术,并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而语文教学设计中的教学意境创设过程则需要构筑召唤结构和合理利用品味与移情。  相似文献   

3.
教学的理想境界,也称作教学的最佳状态,或最优化教学。自有教育以来,人们就对此不断探求。可究竟什么境界才是教学的理想境界?我们认为就是美。 美,不光属于文学、艺术等,也属于教育、教学。一堂课听过后,通常的评语是:“太美了!太漂亮了!”“简直是美的享受!”这里,“美”、“漂亮”所表达的内心感受,同读过一篇佳作,听过一阕名曲之后的感受十分相似。这种美感中外许多著名教育理论家都进行过描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当代教育学、当代心理学以及创造心理学的观点对语文教学进行探索 ,着重阐述了优化语文教学的六条基本规律 ,即 :注重过程学习 ,发挥教材的范例功能 ,促进积极的学习迁移 ,激活无意识心理活动 ,重视非逻辑思维的感受作用 ,语文理法学习与语感学习相结合。对这六条规律 ,分别论说了原理 ,述说了实施要点。文章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而写 ,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创造能力 ,使语文教学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5.
柳永的词中蕴含着三重理想境界,以民本、仁政为核心的政治理想;以自然为核心的审美理想;追求独立真我的人格理想。三重境界体现出儒道结合的思想特点,彰显出词人外儒内释老的思想倾向及其作为士阶层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剖析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某些断面,用“通”、“实”、“活”、“精”、“放”、“化”六个字来根据语文教学的有效办法,阐明了把握和运用语文教学艺术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师范语文诗歌审美教育在于拓宽学生诗歌审美视界,注重引导、创设审美环境;同时,关注审美个性与审美标准的融合,适当借助审丑教育.  相似文献   

8.
新的语文教学理念重视情感熏陶。"教之以情,激起共鸣;启迪想象,引入意境",是实现语文教学情感熏陶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9.
透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不难看到,良好的语文素质,就是使受教育者,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素质,具有运用与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素质、言语行为素质、文学审美素质和语文习惯素质。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呢?我想,对中学生而言,应该从听、说、读、写能力方面去培养:一、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在听的享受中,激起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素质。二、创设环境和话题,激起学生说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言语行为素质。三、创设各种有利条件,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结合一些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经验,系统地分析了"情理交融、形神兼备"语文课堂教学意境的基本组成要素,探讨了课堂教学意境的一系列特征,提出了对语文授课教师的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设置的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 ,有激发作用 ,促使学生去读书 ,去品味语言 ;教师发问要具体 ,要给学生思考的余地 ,要讲究发问的艺术 ;在培养学生发问的能力方面 ,要提高学生对问题作用的认识 ,积极诱导学生勇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乐于提问题 ,确立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作者探讨了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确定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教育机智是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之一,语文教师具有良好的教育机智,运用在教学中,不仅能创造性地处理好偶发事件,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够维护学生的自尊,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晚清的光宣年间,中国面临着翻天覆地的巨大变革。分隶于各种政治力量的诗人.有着不同的政治见解。或保守,或激进,或中庸,他们在自己的诗歌里畅怀吟唱,汇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代强音,也谱写了中国诗歌史上的辉煌篇章。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诗歌中所表现的诗人的理想境界与政治追求,既有助于对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探讨,又能够清晰地勾勒中国近代诗歌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堂教学是表达的艺术,也是接受的艺术。教师要遵循美的规律,把握美的特征,营造美的氛围,利用语文教学的艺术特征,使教和学配合适当,课堂教学形成一种感情和艺术气氛,建立起教学中的双边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这个审美主体从审美客体中得到美的享受,形成师生间的和谐美,开掘出可贵的内潜动力,既培养了审美能力,又发展了智能。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的语文教学观主要表现在:他以自己的理论学说和创作实践推动了中国语文现代化的进程;他以“文道统一”为出发点,提出了他的国文教学目的,与语文新课程理念一致;他十分重视朗读教学,指出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不仅是教学方法也是教学内容;他提出许多精辟见解,明确作文教学的目标任务,努力改进中学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7.
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设疑的主要实施形式就是提问。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能触及学生心理.使学生产生疑虑之情,困惑之感,从而展开思想的翅膀,积极思考、探索问题的奥秘,形成惊异、激奋、自豪感。这是启发式教学的必要且重要的手段,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可见提问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对话式语文教学的理论基础、特征及表现形式分别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反复强调小语教学要加强语文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每一位教师都要深刻理解“理念”和“建议”的内涵,把教学植根于生活,将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语文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学的独特魅力,体验到学语文的乐趣。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教材中蕴含的美的因素,能够激发孩子身上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自由思考,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