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广告传播的民族文化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告作为一种文化行为,一种文化体系表现,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现代社会文化中最具活力的文化现象。民族文化是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积淀。现代与传统,这两种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质的文化现象,在现实生活运行中,必然会发生碰撞、冲突与交融。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会在民族成员对现代文化的读解中构入广告文化,促进广告的传播;而民族文化自成体系的文化系统及维护传统的惯性,又使它在面临广告这一现代文化进入时,始终处于警戒状态。因此,广告传播务须正视民族文化的功能。广告传播的民族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民族文化构成广告的文化精神意蕴、形成广告文化表现个性、影响着受众对广告的接受取向以及制约广告文化传达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总和,少数民族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借助于茅盾文学奖作品汉英平行语料库,从婚丧习俗、宗教祭祀、民族传说及民族史三个层面,考查当代少数民族题材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尘埃落定》和《额尔古纳河右岸》在民族文化英译过程中体现的历时性特征.研究发现,随着时间推移,民族文化信息在英译本中呈现出由缺损向保留逐渐过渡的历时性趋势,表明少数民族文化在英译过程中日益得到更多保留和再现.究其原因,主要有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读者需求转变、中西方文学翻译策略的转变及译者主体性差异等三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3.
人类学视野下的仪式研究多关注仪式在信仰、象征、规程、功能等层面的意义,对仪式传播层面的意义却少有关注。仪式传播整合了仪式与传播两种研究视角,在理解仪式传播意涵的同时,也透过仪式理解传播现象的文化意涵。葬礼作为传统仪式,具备完整的仪式要素,也为各类传播现象的发生提供了场景。通过对葬礼的仪式传播分析,可以看到传统的仪式观与当今的传播观如何在具体的场景下发生联系,产生互融。  相似文献   

4.
云南是民族文化王国,云南省政府决策要建成民族文化大省、强省,这就需要加大文化传播活动的力度。语言作为传播中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是传播现象里值得人们深究的问题。怎样利用语言文字向港、澳、台地区传播云南民族文化,是文化界(包括广告、出版系统)不能回避的问题。本文提出综合利用民族化、大陆化的语言和港、澳、台当地语言习惯及网络语言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文本分析和实地调查基础上,从日常生活、婚礼葬礼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分析了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女性社会生活影响。调研结果发现伊斯兰教与维吾尔族女性的衣食住行、交往、婚礼葬礼、知识结构和道德品质等各方面都有紧密的联系,伊斯兰教在促进夫妻和睦、家庭幸福、社区和谐等方面都可发挥积极作用。深入研究此问题不仅有助于维吾尔族女性更加清晰认识本民族的传统和文化,还可进一步增进其他民族对维吾尔族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回族在我国处于“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在历史的发展中,回汉杂居地逐渐出现了民族文化融合的现象。通过对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白阳镇的实地调查,我们发现,从服饰、饮食、婚俗以及葬礼等方面当地回汉民族文化出现了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代民族长篇小说力作如《心灵史》、《尘埃落定》、《穆斯林的葬礼》等都呈现出独特的民族色彩和浓郁的异域风情,这些民族史诗强烈的民族性彰显出民族作家在汉语境包围下对本族文化的坚守,行文中流露出作家们浓烈的"本土"情结。  相似文献   

8.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进入传播领域后,其凭借传播方式上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大提高了民族地区文化传播的有效接收率,也使一些外界的受众能通过新媒体了解到最新的民族动态和风土人情,从而由过去的小众传播过渡为大众传播.文章探讨了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民族文化传播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新媒体对民族文化传播带来的新内容和利用新媒体进行民族文化传播的对策,希望对增强我国民族文化传播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葬礼是最复杂烦琐,也最受重视的一种礼仪,男女皆然.传统礼制和学界的以往研究,均很少涉及普通百姓尤其是女性的葬礼,而从清代徽州文书中可以看到女性葬礼的大致过程.与国家礼制规定相比,清代徽州女性的葬礼程序有所简化和改变,遵循着传统文化中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的性别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我国民族文化对外传播已呈现出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渠道与形式多样化、传播范围广泛化等特点。同时,民族文化对外传播中所出现的问题,如传播主体力量失衡、传播路径发展不均、民族文化传播渠道国际传播力弱、缺乏科学合理的传播效果评估体系等也不容忽视。新时期提升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的重要策略包括:加强顶层设计,深化政策创新;建构民族文化话语体系;注重受众分析,建构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1.
《庄子》是我国重要的文化典籍,其海外传播现状对我国文化典籍的对外推广具有重要参考意义。通过译入语受众线上问卷调查发掘《庄子》英译本海外传播现状。结果显示,《庄子》英译本对外传播存在主体职责不清、传播内容缺乏本土适应性、传播渠道相对较少和传播定位不够精准等问题。鉴于此传播现状,可以通过明确传播主体职责、优化传播主体格局 ,优化传播内容、提升本土适应性,运用现代化媒介、拓宽传播渠道,采取针对性策略、顺应读者心理等传播策略提升我国文化典籍对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人们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交流的重要工具——网络语言也在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本文通过对近几年的网络语言的词汇、语法、语义的研究,分析网络语言在文化交流传播过程中的特点,概括总结网络语言对文化传播交际的影响,从而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语言的优势引导文化传播交际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闻传播在战争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手段。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战争和新闻传播技术都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利用新闻传播进行心理战、舆论战更具威力,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出现,病毒、黑客武器的闪亮登场,更给新闻传播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战场,战争演绎得更加精彩、激烈。重视研究新闻传播在信息化战争中的作用,组织实施有力的新闻传播手段,应对敌方的新闻传播战,对我们打赢信息化战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知识传播是知识管理的重要活动。采用符号学方法分析了知识和符号的关系、知识隐性的来源、符号学的传播模式、知识传播的符号图式,知识传播的符号学是知识管理中知识传播研究的新思路,对知识传播的实践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为良好的知识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信息的急剧膨胀,使广告传播效果研究越来越成为广告传播过程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受众地位分析是此研究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从主客体关系着眼,提出确立受众在当前广告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定位观点,以及确定广告受众主体地位的措施建议,这对促进并提高广告传播效果以及研究广告行业的健康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6.
《农学报》作为中国第一份农学期刊,第一次系统全面地对西方农学知识作了完整地传播。在科学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农学报》为基点支撑的农学会、农业学堂、乡绅传习等多因素互动传播模式,即农学会提供的重要组织依托、《农学报》编辑而成《农学丛书》的二次传播、农业学堂的辅助推广以及乡绅的大力参与与传教,共同构成了《农学报》广泛传播的重要机制。在多级传播链条中实现了其“开风气”的启蒙效应和社会动员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学学报肩负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知识传播的重要使命。通过对影响传播效果诸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拓宽传播领域、增强传播有效性实现途径,即在办刊观念、编辑内容、传播手段和渠道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8.
建立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以一定的社会共识为基础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地位的确立和巩固过程实际上也是社会共识的形成、巩固和扩散的过程。在社会共识的形成过程中,个体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媒介构成了传播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途径。在当代,文化产业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产生着不可替代的重大影响,具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导向、扩散、创新、整合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业学大寨"运动是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均产生重大影响、历时最长的一次全国性的群众运动。在其政治传播过程中:领袖号召是主导;组织传播是保证;媒介传播是主体;参观、会议形成的场际传播是重要补充。分析其政治传播过程,对当今党的政治传播机制创新具有现实的启示作用,即如何利用政治传播中的各种途径,使党的号召成为社会的普遍认同,从而群策群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0.
党政机构微博作为政务微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效果主要受传播主体、传播内容、讯息载体、传播技巧和传播对象等因素的影响。提高党政机构微博对突发事件信息传播效果的策略有:提高传播主体的公信力;重视传播内容的陈述方式;借力多种媒介联动传播;加强传播技巧的培训和学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