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凤凰汉语方言夹杂个别土家语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在一些土家族语言研究的专著和《凤凰县志》中都有相关记载和论述.文章主要考察凤凰汉语方言词汇系统中土家族语词借入的情况,分别从"全借""半借""变换语音"三个角度来分析土家语借进凤凰方言的方式及特点,讨论其借入后词义扩大与缩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需要高素质的教师.为了提高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质量,必须提高汉语文教师素质.文章从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要求入手,提出了汉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以适应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村语和黎语虽同属一个语支,但词汇差异却高达50%以上,其直接原因主要有底层语词和特有词的大量使用;借词取代固有词以及借词语源的不同或者借入的途径不同;借词和新造词的共存并用,新造词的语素或造词方法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山东昌乐是汉画像石的重要出土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地也在积极探索汉画像石及拓片的保护与利用。山东昌乐汉画像石数量多、分布广、特点鲜明,具有较长的发展研究历史。汉画像石的拓片制作工艺流程复杂,拓片的拓印需要注重很多细节工作。山东昌乐汉画像石的保护存在重视程度不足、自然侵蚀严重、公众保护认知度不高、资金保障不足等诸多的问题,应当采取有效举措推动山东昌乐汉画像石及拓片的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5.
在王力先生关于越南语中汉语借词分类法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分类法,即从历史层次角度,分为上古汉语借词、中古汉语借词和近现代汉语借词;从借词在汉语中的通用范围角度,分为通语借词和方言借词;从借入途径角度,分为书面语借词和口语借词。  相似文献   

6.
中、蒙两国睦邻友好,历史悠久.随着两国在经贸、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不断加深,汉外来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汉外来语:第一部分举例介绍了汉外来语的特点;第二部分从六个方面介绍了汉外来语与汉语拼音的兼容和共同之处;第三部分从二十个方面分类介绍了汉外来语的一些主要词汇.  相似文献   

7.
运用自编问卷对新疆自治区六所高校的大学生择业心理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自我评价维度上,民汉学生有显著差异,民族学生的自我评价高于汉族学生;专业因素是民汉学生择业时共同面临的首要障碍因素;民汉学生都有去基层工作的心理准备,但理想工作地区,民汉学生有显著差异;在首选单位上,民族学生更为保守,倾向于选择政府和事业单位;在收入期望上民汉学生都表现为过高期望.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维汉颜色词的文化涵义,揭示了维汉颜色词在文化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日汉颜色词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由于日汉两民族在文化上的差异较大,颜色词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正确理解和掌握日汉颜色词的非完全对应关系。对于词汇教学和翻译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鹏  门丽 《中国民族博览》2016,(24):176-178
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出土的汉画像石种类丰富、图案繁多.徐州汉画像石博物馆收藏了来自徐州各地的汉画像石,乐舞图像也常见于汉画像石图像中,其中建鼓舞和长袖舞频繁出现.本文对这两种乐舞的形式与风格进行了探讨,论及它们在汉代乐舞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其象征意义进行合理推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以往汉人宗族家族研究与评述基础上,关注了非汉视域的大家族及其研究,以史学、民族学与汉人类学三维度,分析汉与非汉宗族家族研究及其分支阈径,主要为:中国史学本体与人类学本体的历史人类学之家族宗族研究;西欧汉学与西欧汉学脉络的汉人类学宗族研究;中东欧民族学与历史民族学脉络的非汉族体大家族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亲属称谓系统和使用习惯,汉俄亲属称谓语的对比研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从汉俄亲属称谓语的特点出发,着重对比探讨了汉俄亲属称谓系统的民族文化差异,并对这种差异的根源作了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13.
汉赵国胡与屠各分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赵国高度军事化的政治组织,为十六国北朝军国体制之滥觞。汉赵国政治组织的军事化,又是脱胎于匈奴五部社会组织的部落化。汉赵国宗室诸王、司隶校尉、内史与单于、左右辅、都尉系统相配合,构成其军事化国家制度的基本框架。对"胡汉分治"这一概念,则应作进一步的分析。汉赵国单于台所辖六夷之胡,其实是匈奴五部以外的杂胡。汉赵国两套军政合一管理系统并立,不仅是将六夷与汉人分治,也是将六夷与匈奴五部分治。汉赵国分治政策的推行,保证了入塞匈奴帝国核心部族的凝聚力,与此同时,匈奴五部与六夷携手,一度形成震慑中原的强大武力。屠各刘渊之所以能够在五胡中率先建国,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汉语文教材文化诞生在中华文化的母腹中,随着汉语文教材文化的壮大发展,又传承、创新着中华文化.汉语文教材文化的核心价值是汉语、汉字、汉文,及其承载的以儒家文化为主、融合道佛等思想为一体的宽容、平和的中华文化.汉语文教材文化体现出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的过去,还在认证中华文化的当代选择,也必定预示着中华文化的未来复兴.  相似文献   

15.
维吾尔语汉语借词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吾尔族人民自古以来就和汉族人民或密切往来,或杂居一处,在长期的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过程中借入了大量汉语词语,使汉语借词在维吾尔语词汇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本文通过大量翔实可靠的语言事实,论述了汉语借词进入维吾尔语的历史过程、汉语借词的特点和发展状况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新疆民汉人民的杂居格局及生活环境,新疆民汉人民之间相互依托的友好关系,新疆与历代中央王朝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以及新疆民汉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影响等方面的大量翔实史料,客观地论述了新疆民汉双语教育产生、发展的基础和原因.  相似文献   

17.
达斡尔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达斡尔语担负着延续和传递达斡尔民族历史、文化的重任。达斡尔语借用汉语借词,不仅是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更是必然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对达斡尔语中的汉语借词进行分类,并研究其借用方式及借入过程中与母语互动产生的变化,有助于达斡尔族语言的保护,促进达斡尔民族的对外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8.
藏汉拟声词之异同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拟声词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和构词法,在藏、汉修辞学和构词法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通过对藏、汉学者们一直以来对拟声词的指称和归属问题的不同介定进行的总结和评析,以及对藏、汉拟声词使用上的异同和藏、汉拟声词汇的一般对照情况进行的分析,从修辞学、语言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剖析和落实了藏、汉拟声词的语言属性,并且探讨和归纳出了藏语拟声词的组词规律。  相似文献   

19.
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出土的汉画像石种类丰富、图案繁多。徐州汉画像石博物馆收藏了来自徐州各地的汉画像石,乐舞图像也常见于汉画像石图像中,其中建鼓舞和长袖舞频繁出现。本文对这两种乐舞的形式与风格进行了探讨,论及它们在汉代乐舞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其象征意义进行合理推测。  相似文献   

20.
西汉武帝时期,乌桓开始降附汉政府.汉政府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其加强管理并使其协助汉政府守边.在东汉初年,众多乌桓族人逐渐开始向化并不断归降汉政府,于是东汉政府便将其迁居于塞内缘边诸郡予以军政管辖.自乌桓降附之后,东汉政府对乌桓民族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军政措施,进一步强化对其管理,而整个汉代政府对降附乌桓所采取的军政管理实质上属于边疆社会治安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