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国内外学界对霍克海默形而上学批判的研究不系统,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关于霍克海默对实证主义的批判研究、关于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的特色研究、关于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的理论来源研究以及关于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的困境等方面,而关于霍克海默形而上学批判思想零星地反映在这些研究的文本中。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可以发现,霍克海默形而上学批判思想是其构建批判理论的真正发源地。  相似文献   

2.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Max Hokheimer,1895-1973)出生于德国斯图加特,他曾先后在慕尼黑、弗赖堡和法兰克福大学学习。1922年他以《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一文获哲学博士学位。1923年他留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1930年获得该校哲学教授职位;1931年他继维也纳著名哲学家、法学家、政治学家格律思堡之后,任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第二任所长。从此,该研究所转向以社会哲学为主的研究方向,逐渐建立起“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以及该研究所大部分成员都是犹太人。193…  相似文献   

3.
启蒙哲学被看作是强调人的主体的哲学。然而,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看来,启蒙的目的在于摆脱人对自然的恐惧,从而顺从自然,支配自然。在对理性的追逐和人的主体地位的树立中,人的自我持存与自我毁灭并存,自我牺牲与欺诈导致了主体的分裂,因此,启蒙运动是一场导致主体衰弱的过程。尽管如此,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这一思想,不应被看作为后现代主义的思路,因为他们并没有放弃主体和客体的框架,其对启蒙的批判,只是要完善启蒙的思想,而不是彻底颠覆启蒙。  相似文献   

4.
霍克海默继承了“文化”在德语语境中兼指文化和文明的传统,并将之融入具体的文化批判,因而他的文化概念也具有双重性:文化既是一种自由精神,同时又包括文明的要素.霍克海默对启蒙文化的批判也是基于启蒙作为进步精神和极权主义的双重性之上.文化批判的内核乃是对于理性的批判,主观理性与客观理性作为理性的两个方面,任何一方的极端发展都会导致非理性的倾向.霍克海默的这一从概念内部展开批判的方法及其文化批判的多层次探究,值得当今的文化研究认真借鉴.  相似文献   

5.
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批判理论”最初是由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霍克海默提出的。早在1932年,霍克海默就提出要建立一种“从整体上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型理论。1937年.在《传统的和批判的理论》一文小,他把这一理论正式称之为“社会批判理论”后来,他又进一步阐述。哲学即批判理论的“真正社会功能,在于批判现存东西”,其主要目的,是防止人们忘却社会的现有组织所给予人们的那些观念和行为方式。”[1]霍克海默关于社会批判理论及其社会功能的观点.匠映了整个法兰克福学派的基本思想和政治倾向。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最何影响的代表人物。’一…  相似文献   

6.
法兰克福学派的核心人物阿多尔诺和霍克海默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也即他们的社会批判理论,是建立在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辩证"式阐释基础之上的。所谓的"辩证"阐释模式主要包括意识形态理论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阐释维度——在本体论维度,主要讨论的是启蒙理性或工具理性是否为一种本体论的存在问题;在认识论维度,主要讨论的是主客体二分法与"辩证法"或"否定"性认识方法问题;在方法论维度,则主要讨论的是"音乐拜物教"与"商品、资本和货币拜物教"问题。在以上三个领域中,阿多尔诺、霍克海默的意识形态理论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之间都存在着异同点。  相似文献   

7.
对实证主义的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共同的和永恒的理论主题。法兰克福学派将它看作是传统理论的突出表现、当作批判理论的对立面来加以批判。从其形成起,实证主义便成为法兰克福学派攻击的主要目标。批判理论家们对实证主义流派批判的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霍克海默重点攻击逻辑经验主义;阿多尔诺着重反对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方法;马尔库塞主要针对日常语言分析哲学;哈贝马斯把批判的矛头直指第一、二代的实证主义。但是,他们对各种实证主义流派批判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大致相同的。下面,我们将从问题的角度来评述法兰克福学派对实证主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8.
启蒙是西方社会发展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历史事件,反思启蒙一直是西方理论界的一个重要课题.霍克海默、阿多诺在对启蒙理性的反思与批判中,阐述了"启蒙已退化为神话"的主题.本文试从启蒙的实质、启蒙退化为神话、启蒙自毁原因等方面,对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思想进行分析与阐释.温习智者的教诲,提高对这个世界应有的警醒.  相似文献   

9.
论霍克海默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启蒙批判早期进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霍克海默成熟的启蒙批判思想全面形成之前,他最重要的理论探索之一就是对实证主义的批判。霍克海默认为,实证主义是一种非批判的思维方式,它和现实社会是一种相互维护和印证的关系;实证主义并非孤立的思维现象,它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业现代化状况是密不可分的。霍克海默对实证主义批判理论的缺陷表现为:它被悲观主义沁润,具有抽象性特征,缺乏规范性基础;实证主义批判中所展示的概念特征并不能把霍克海默与康德和黑格尔在唯心主义方面的概念特征明显地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0.
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和主体性的丧失,是法兰克福学派关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总体异化作出了全面的批判,然而,随着对资本主义不同发展态势的深度体验,他们逐渐觉察到资本主义一体化趋势的强大,洞悉到一体化背后的同化机制,因而在考察同化的理性根源的基础上,他们对同化的总体性及其消极影响作出了分析,从而形成了他们独有的同化理论。本文主要以霍克海默和马尔库塞为代表,厘清第一代法兰克福学派同化理论的基本理路,并指出这一理论的偏失与遗憾,以便对法兰克福学派资本主义理论的完整把握有所碑益。对理性的…  相似文献   

11.
霍克海默对宗教的诉求是其思想发展的逻辑结果.工具理性批判揭示了理性在现代已经发展成了宰制自然、社会和人的片面的工具理性,而启蒙辩证法则证明启蒙非但没有把人从野蛮和宰制状态下解放出来,反而使人重新进入新的野蛮和宰制之中.面对工具理性和启蒙辩证法,霍克海默对现实的人类解放丧失信心,转而诉诸宗教,将批判理论与宗教结合起来,用绝对为真理和道德提供保证,给处在绝望中的人们以希望.哈贝马斯揭露了霍克海默宗教观的片面的理性基础,消除了霍克海默宗教立场的二元性,并且力图从交往理性出发拯救宗教的规范内涵.  相似文献   

12.
刘颖 《理论界》2023,(9):51-57
启蒙运动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极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然而,随着启蒙的不断深入,这条本应引领全人类通向璀璨未来的康庄大道,却越发陷入现代性的困境,呈现出走向自我毁灭的内在趋势。黑格尔虽非启蒙思想家,但启蒙思想是其哲学体系中的一条暗流。在《精神现象学》下卷中,他既在肯定中批判启蒙的“有用性”,也在批判中扬弃了启蒙走向自我毁灭的内在原因。基于黑格尔对启蒙的解读,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批判启蒙的同时,还为启蒙指明了实现自我救赎的未来路向。从黑格尔到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他们关于启蒙的辩证剖析对于我们今天再次反思与批判启蒙、重构启蒙之路仍有着宝贵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理性的演进与哲学的回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霞  关健 《北方论丛》2001,1(6):16-19
理性的存在及演进是哲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20世纪后半叶更是一个反思和批判理性的时代。回顾和总结这个过程,特别是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观,考察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对启蒙理性的批判,探索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思想,挖掘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的内涵,对于理性地对待理性,使理性趋于成熟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的传播学理论体系中,关于媒介批判理论的研究大多肇始于法兰克福学派,但远在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们之前,在欧洲17、18世纪的理性启蒙运动中,就出现了某些对传播媒介进行批判的声音,只是这种声音在声势浩大的理性启蒙运动中被忽视了。直到19世纪以后,随着非理性思潮的兴起,传播媒介被当作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批判对象,引起了一大批思想家的关注,这直接促使了20世纪上半叶媒介批判理论的产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启蒙运动以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不管是在理性启蒙还是在非理性主义的视野中,传播媒介始终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  相似文献   

15.
林清新 《理论界》2008,(3):97-98
康德以理性作为启蒙的核心,并把启蒙和人的自由解放联系在一起,开启了近代启蒙哲学的先河。20世纪30年代,霍克海默、阿多尔诺以神话与启蒙关系为核心,揭示了“神话已经是启蒙,启蒙退化为神话”的主题,认为启蒙精神的实现是进步和退步相交织、文明和野蛮相伴随的过程,因此,启蒙走向了自我毁灭。从康德到霍克海默,“启蒙”的概念的发展代表着人们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和对现代性的反思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于濯 《理论界》2009,(3):172-173
法兰克福学派依据霍克海默20世纪30年代的提法,自我标榜其理论是"批判的唯物主义",后来马尔库塞称之为"批判的社会理论",奠定了其社会批判的理论基础.作为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学术研究组织,因其成员多为犹太人,所以纳粹上台后纷纷成为迫害对象,不得已而转移到美国,本以为摆脱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却难逃美利坚的文化操纵,因而对文化的批判成了法兰克福学派20世纪40年代的主题.本文力图以此为着眼点,从三个方面阐释大众文化的时代属性,并挖掘其得以形成的理论土壤,展示它继往开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启蒙运动曾是西方社会崛起的基础 ,对人类文明进步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 ,启蒙运动也有许多致命的局限性 ,霍克海默对启蒙精神中知识的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给予了深刻的批判 ,揭示其最终后果在于对人的存在价值的否定。如何走出由启蒙所招致的世界灾难 ,杜维明先生的观点 :超越启蒙心态 ,秉持儒学的“做人”之道 ,走向天地人三者的和谐统一是很有启发性的 ;同时本文主张 ,启蒙的实质在于批判 ,在于超越 ,在于实现人类社会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合理性到底意味着什么?韦伯将理性认知一工具化并视为合理的,他混淆了不同结构的合理性,其批判准则亦具相对性;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批判主观理性、并通过大众文化批判来突破主体性;他们以模仿重构合理性的认知结构,对客观理性的认知结构是抽象的,其文化批判准则亦是物化的;哈贝马斯通过工具理性及批判的再批判,通过交往合理性整合不同有效性,形成合理性的规范结构,批判准则通过主体间论证获得普遍性,交往合理性重构了合理性的认知结构与批判准则。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学界对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研究已有三十余年,但从前的研究往往侧重于从霍克海默到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对批判理论最新发展如霍耐特、维尔默、奥菲①等人的研究则比较缺乏。自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王凤才教授的《蔑视与反抗》②出版以来,这一状况大为改观。2011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从公共自由到民主伦理——批判理论语境中的维尔默政治伦理学》一书③,又是一部具有补白性质的力作。  相似文献   

20.
张羽 《人文杂志》2001,(4):144-148
本文介绍了法兰克福学派的传播批判理论的基本观点,并加以评述.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晚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工业"变成了一场大骗局,成为束缚意识的桎梏.马尔库塞对此作了更深入的论述和批判,他认为文化工业是向大众提供了一种"虚假需要",使人日趋成为畸形的"单面人".哈贝马斯在对大众传媒被资本主义国家所掌握和垄断,公众失去了自由发表意见的媒介物的现状进行批判的同时,提出了"公共领域"交往理性"的理论.这些理论为我们认识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不少有用的材料和富有启发性的观点,但也分别存在着缺陷仅限于意识和精神领域,缺乏充足实证依据;常有乌托邦色彩;缺乏普遍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