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夏目漱石的《正成论》、《观菊花偶记》、《中学改良策》、《关于文坛平等主义代表者惠特曼的诗》等青少年时期的一些主要论文中,已经显示了漱石基本精神结构的主要特征:在汉文学中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儒学思想占据其主要精神领域的同时,汉文学中的"文"所赋予历来知识分子的对现实生活的距离感和批判眼光也成为漱石日后保持部分独立精神的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2.
汉诗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音韵,形式和意象方面,与英诗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李白《送友人》的三种译文,可以看出使用归化翻译法有利于西方读者理解汉诗的意境而使用异化翻译法有利于保持汉诗原貌。归化与异化在推动汉诗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古今集》中的比喻受到了《万叶集》、日本汉诗和中国汉诗多方面的影响。它在继承《万叶集》诗思的同时,也从日本汉诗和中国汉诗中汲取营养,最终形成了自身的特点。本文考察了《古今集》四季卷中"波"与"花"和"霞"与"衣"两个比喻。  相似文献   

4.
夏目漱石创作了二百余首汉诗,足显其深厚的汉学功底。其汉诗与言志略异,蕴涵了他的精神世界与人生感悟,尤其“求道”精神和道家思想贯穿始终,凸显漱石汉诗的主题特质,如诗中对理想乡——“白云乡”的描绘,透射出浓郁的道家意蕴。夏目漱石的“道”是扬弃主观执念、顺任道法自然的超然境界。乖离尘俗的“白云乡”是精神自由的澄净,与庄子“乘物以游心”之“逍遥游”同质。由此,他后期提出的“则天去私”的思想正是“悟道”的升华,也是他人生观和文艺观的道家哲思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漱石文学中的女性与日本审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夏目漱石一生的创作 ,他塑造了不少女性形象。漱石对女性在主观上虽然存在厌恶与恐惧的心理 ,但是现实生活中女性的美 ,女性的哀 ,女性的苦 ,在他的笔下形成了一个丰富的女性群体。而这些女性蕴蓄着已内核于漱石思想中的日本传统审美意识 ,这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漱石文学中的女性表达了作家对“爱的真实”的追求 ;二是漱石文学中对女性的描写可以说达到了一种“樱花飘香”技巧 ;三是漱石文学中的女性明显地体现出了日本民族审美意识“哀、闲、寂”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古典汉诗英译中意象的再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意象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运用语言来表现事物、行为、感情、思想、观念、心理状态以及感官或超感官的经验。中国古典诗歌中蕴涵着丰富的意象。关于古典汉诗的翻译主要围绕着形式与意义这一二元对立的现象来讨论,实际上诗歌翻译可以看成是对意象的一种恢复与再现过程。基于此,作者讨论了古典汉诗中几种常见的意象类型,可译性限度以及一些具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意象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运用语言来表现事物、行为、感情、思想、观念、心理状态以及感官或超感官的经验.中国古典诗歌中蕴涵着丰富的意象.关于古典汉诗的翻译主要围绕着形式与意义这一二元对立的现象来讨论,实际上诗歌翻译可以看成是对意象的一种恢复与再现过程.基于此,作者讨论了古典汉诗中几种常见的意象类型,可译性限度以及一些具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汉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意境"美,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然而受中西方语言符号系统和民族文化心理等差别的影响,汉诗在语言代码转换后总会有"美"的缺损.而从符号学、意象与意境的美学渊源方面来研究配图对汉诗英译中"意象"与"意境"的传达之辅助作用,能更好地把汉诗之"意象"、"意境"美传达给目的语读者.  相似文献   

9.
意象既是中国古典诗学的核心范畴,也是现代汉诗重要的思维方式.八十年代以来的现代汉诗写作中,意象思维得到了多方面的拓展:于坚的“拒绝隐喻”事实上以否认的方式反证了意象思维与诗歌的不可分离性;北岛则以多个意象有机性实现意象个人化;而张曙光的叙事性诗歌中,隐含以情境更新意象个人性的思维.意象在诗歌中或疏或密,或隐或显,但意象思维却始终是中国汉语诗歌中院的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由于汉诗悠久的传统,导致汉诗独特的意象系统,具体表现在汉诗意象的象征义方面,并不同于英诗的意象系统。因此,汉诗意象的英译,应该采取以意为主、以意为先的翻译策略。具体而言,对于名词意象的英译,应注意其联想义;对于动词意象的英译,应注意其精确到位。译诗应避免浅层理解之上的浅层之译,并努力做到深层理解之上的深层之译。  相似文献   

11.
肯尼斯.雷克思罗斯是美国著名的现代诗人、诗歌翻译家。他译介了大量汉诗,翻译策略颇具创意。他的汉诗英译体验深刻地影响着他的诗歌创作。而且,雷克思罗斯十分推崇汉诗与汉文化,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形成了极富中国韵味的"汉风诗"。他的英译汉诗,尤其是创作的"汉风诗",奠定了他在美国诗歌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对美国现代诗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空间认知理论认为,人类认知是一个基于四位心理空间相互映射合成的过程;而汉诗注重意会,通过对意象的描述来表达含蓄情感。汉诗意象组合方式包括五种:并置式、跳跃式、叠加式、相关式、辐合式。汉诗的意象在翻译中通过运演合成空间实现传译,其传递策略包括:直译、意译、直译加注、更替意象和省略不译。  相似文献   

13.
纳兰性德的词中包含着太多的"风"意象,其中以"东风"、"西风"为最。纳兰在使用"风"意象时,既联系了时令,又传达了心绪,使其笔下的"风"具有了与传统相异的纳兰风格。  相似文献   

14.
用中国英语译中国古典诗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用中国英语翻译汉语古典诗词,分析借用汉语意合手法在英语文本中再现原语诗歌中意象的作用以及汉诗意象、意合手法对传统英文诗歌创作的影响,认为这种手法应视为汉诗英译的一种突破。  相似文献   

15.
受盛唐诗风和中国剑文化的影响,朝鲜诗人车天辂汉诗中的"剑"意象有着丰富的意蕴。它抒发了诗人尚武任侠的豪情,也是诗人无尽的孤愤和高洁品质的象征。"剑"意象抒发了诗人的远大理想,也成就了其汉诗雄健奇壮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夏日漱石早期创作中的思想矛盾──试析《我是猫》与《旅宿》刘宏多夏日漱石是日本近代杰出的资产阶级作家,文学评论家。他那充满活力、尖锐泼辣、朴实幽默、洋溢着社会批判精神的文学作品,不仅在日本享有盛誉,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夏日漱石(1867-...  相似文献   

17.
文学是以意象形式来反映人的外部世界和内心感受的,汉字以其意象性结构为汉语文学提供了一种对世界审美把握的最佳资源:(一)汉字语象成就了汉诗的"画意"追求;(二)汉字意象孳乳了汉诗的比喻意象;(三)汉字分行排列凸现了汉诗的丰美意象。有血有肉的汉语文学源于对汉字的精心雕琢,现代汉语文学,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美的资源",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保持地方性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18.
日本汉诗是中国古代诗歌最大的海外支脉。日本人将汉诗以日语语法和训读音完整地加工成为日文汉诗,辅以日式曲调吟唱,"汉诗吟咏"逐步形成并日趋成熟。当今日本的汉诗教育有国民基础教育和专业吟诗学院教学两种主要方式,汉诗吟咏流派众多,爱好者遍及全国。尽管如此,汉诗吟咏活动仍然面临着爱好者老龄化、后继乏人的困境。加强中日两国在汉诗吟咏方面的互动交流,建立中日吟诗交流组织,积极举办吟诗交流会和开展面向学生的以诗歌为主题的修学旅行活动,是培养日本年青一代对汉诗的兴趣、帮助日本汉诗吟咏活动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亚瑟.韦利英译汉诗颇具诗名,甚有特色。他对汉语诗律有过深入的研究,采用"弹簧韵律"来获取与源诗同样的音韵效果;把重点放在诗歌意象的传译上面,坚持直译而非意译。但是,诗学上和文化上的差异使得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通过对《国殇》译文的解读,分析译诗中音韵上和意象上的缺失,探寻造成文化缺失的原因,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韦利翻译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主体间性理论为支撑,透视了汉诗文化意象翻译中的文化内涵,并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探讨了文化意象翻译与主体间性之间的关系。此外,文章还通过具体译例分析了主体间性理论对汉诗文化意象翻译的启示及如何突破意象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