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从晚唐袁郊所撰传奇集《甘泽谣》出发,结合《唐书》及其他资料,对相关杜甫的二事进行了补遗及略考。一事为杜甫恃才傲诞,为人所厌,自青年至晚年,向来如此。另一相关事为杜诗《饮中八仙歌》中的人物之一焦遂,其人狂放不羁,好酒善辩,然其事迹仅见于《甘泽谣》,故显得弥足珍贵。此二事,对后人重新审视杜甫其人及考察其《饮中八仙歌》,都极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晚唐作家袁郊所撰传奇集《甘泽谣》出发,结合《唐书》及其他相关资料,对唐传奇中的“宗唐思想”进行了详细阐述。其中,《魏先生》篇反映了隋末唐初为李唐的合理性进行舆论宣传,即鼓吹“宗唐思想”;《素娥》篇对武氏政权进行批判,强调李唐的天命所授,即维护“宗唐思想”;《红线》则对中晚唐藩镇割据势力进行鞭挞,借以证明李唐的正统性,即维持“宗唐思想”。不同的时期,“宗唐思想”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内涵,也深刻、形象地折射了民众心理诉求的变迁。《甘泽谣》作为小说创作,与儒、释、道、侠等思想密切相关,在“宗唐思想”方面有着独具的系统性和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晚唐作家袁郊所著《甘泽谣》,为唐人小说集的上乘之作。《甘泽谣》在写作上,有个显著的特点,即每篇均以历史人物与事件为背景依托,从而构架故事,展开叙述。但是,其中的舛误,屡见不鲜,治唐人小说者,当特别注意。论文对其中所涉及的七处舛误,一一进行了细致考辨。这七处舛误,一是《魏先生》中李密降唐后所授官职为光禄卿,非司农之官;二是《素娥》中窈娘为武承嗣姬人,非武三思姬人;三是《红线》中薛嵩非潞州节度使,而是相卫六州节度使;四是《红线》中,田承嗣侵相卫,非薛嵩生前,而在其卒后;五是《红线》中薛嵩之任昭义节度使,非继承薛仁贵等之"遗业",而来源于史朝义、仆固怀恩;六是《许云封》中称李白为学士,实际上李白只任过翰林供奉;七是《许云封》中称天宝改元,东封回驾,二事之时间相差十八年。  相似文献   

4.
《甘泽谣》是晚唐袁郊所撰一部重要的传奇集,思想上儒释道并存,并与晚唐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其作品不仅揭露了晚唐的藩镇割据,也是宗唐思想的凸现;同时,交织着出世、入世的矛盾思想;僧道侠的传奇更体现出了人生无常;对盛唐的眷恋在现实的空幻面前更为张显。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老年人当中流传着多种版本《宽心谣》,有的《宽心谣》甚至谣进了幼儿园,成了娃娃们背诵的功课。提倡老年人心胸开阔、豁达乐观、宁静淡泊,这本身并没有错,《宽心谣》不能宽出了格。这个格,便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原则、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和革命的人生观。当今出现的某些《宽心谣》,已经背弃了这些,宽得出了格。宣扬虚无主义甚至出世思想,引导人们看破红尘,是某些《宽心谣》出格的表现之一。“人生本是一场戏”,是一些《宽心谣》的开场白。“人生如梦”、“人生几何”、“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之类,历来是虚无主义的格言。…  相似文献   

6.
文人谣是指文人创作而又自称为"谣"的诗歌。唐代文人谣是文人新乐府的一部分,是文人新乐府诗歌多种体式的一种。盛唐李白的《箜篌谣》和《庐山谣》,开创了中、晚唐两种截然不同的文人谣主题和风格,这两类文人谣分别对宋元以后的诗和词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沙玉蓉在小说园地20余年不辍耕耘,《孤雁》《葫芦》《红芋谣》等篇,对现实生活既有依循生命逻辑、因果规律的本真描摹,又有朴拙诚挚、灵动飘逸的笔致与发人深省的艺术升华。人物有实在的性格内涵且独具艺术特色与风韵。这些作品字里行间弥漫着岁月沧桑感和对卑屈不幸却自尊自重的生命、人性的苍凉慨叹与肯定认同,丝丝入扣地娓娓诉说草根百姓人物乍看波澜不惊实则惊心动魄的心路历程与卓绝奋斗,表达人道主义情愫与质朴厚重的平民心态、价值观、美学品味。《生命简史》等作品由于对官场的隔膜或拟童话体的书写形式,限制了叙述者进行社会、人性剖析的力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8.
林依轮是国内娱乐圈“多栖明星”之一,他演唱的《爱情鸟》、《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火火的歌谣》、《向快乐出发》等歌曲喝红大江南北。近年来,他涉足舞台剧、主持、影视等领域,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科学世界》和《科学时报》等报刊为实现科学的普及,提高国人的科学知识水平,对科学进行了不遗余力地宣传和推广。在科学宣传方式上,采取科学歌谣、科学小说等多种形式,积极开辟科学宣传新途径。其科学宣传活动,特别是刊载《科学救国大鼓书》,为近代中国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国人科学观念的进步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判词中的修辞格及其英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是我国封建社会清代文坛上的一部巨著,以其思想和艺术的杰出成就而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同时,《红楼梦》也是一部蕴含丰富的文化小说,其语言魅力令人叹为观止。作者几乎使用了我国几千年来所有传统的和民间的文艺形式,包括诗、词、曲、赋、歌、咏、谣、谚、小调、小曲,以至灯迷、酒令、偈语、俚语、禅诗等等,而且运用得恰倒好处,对全书艺术框架的构建,主题思想的深化,典型形象的塑造,人物命运的暗示以及人物性格的刻画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十四首《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以及十四首《红楼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谶谣乃是一种舆论性的预言,体现着当时人们对于社会现实,尤其是政治的态度。但古代人们曾一度认为谶谣乃是荧惑星下降教授小儿,所以体现着上天的旨意。现对这种观念加以考察,并就中古小说中的谶谣加以研讨。  相似文献   

12.
据统计,1902~1909年间创办的《新小说》《月月小说》《绣像小说》《小说林》这四家清末最具影响力的小说杂志,都将翻译小说列为重要的刊行门类,共刊载外国翻译小说108种,数量可观,特点鲜明。文章分析了翻译小说的体例和形式的特点,阐述了翻译小说的题材类型和小说的翻译方式,认为清末四大小说杂志上刊载的翻译小说,动态且清晰地反映出中国近代翻译小说的发展过程,代表了晚清翻译小说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部小说史料专集,鲁迅校录《小说旧闻钞》常常被视为《中国小说史略》的副产品。然而两书之关联,不限于分别承担小说史料和小说史论之职能,一起构成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体系。在《小说旧闻钞》的校录和出版过程中,鲁迅对史料进行了大幅度的删减,将杂乱纷繁的史料整合为一部系统的史料专书,有意借助史料承载并呈现自家的小说史观,作为小说史料专书的《小说旧闻钞》由此获得了独立的学术价值与生命力。该书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小说史料读本,成为小说史的另一种书写方式,与《中国小说史略》《唐宋传奇集》一并构成史料、史论与文本相结合的完整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体系。《小说旧闻钞》不仅是《中国小说史略》的史料准备,还成为后者学术思路的延展。以小说史观为引领,史料也成为一种方法。《小说旧闻钞》和《中国小说史略》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体系中体现出互为因果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4.
乾隆时期,在《聊斋志异》风行百余年后,《四库全书》总纂纪昀不仅抛出了自己的文言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五种,而且从小说理论上批评《聊斋》者流的创作,遭到了蒲松龄追随者针锋相对的回击,形成中国文言小说流派争鸣。争鸣集中在文言小说创作的方法理论、文言小说的风格理论及文言小说的社会功能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醒世姻缘传》(以下简称《醒》)是一部全面、细致地反映明清时期山东方言特点的百回长篇白话世情小说.它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语料,如:谐音材料;诗、词、曲、口语俗谣等韵语材料和以不同字形同时出现在《醒》书中的别字异文材料等。本文通过这些语音材料来探析《醒》所反映出来的声调现象。从《醒》的语料中归纳出来的调类现象,大体反映出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派四声等特点,调值方面体现出阴平与上声、平声与去声相混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云谣集·凤归云》词语的考释,纠正《敦煌歌辞总编》中的相关错误,并对《总编》中所存疑问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治戏曲史的人都会碰到一个唐代歌舞戏的评价问题,其中以《踏谣娘》较复杂,聚讼尤多。今所见最早记载《踏谣娘》的,是崔令钦《教坊记》: 北齐有人姓苏,(鼻包)鼻,实不仕,而自号为郎中,嗜饮酗酒,每醉辄殴其妻。妻衔悲,诉于邻里。时人弄之。丈夫著妇人衣,徐行入场。行歌,每一叠,傍人齐声和之云:“踏谣和来,踏谣娘苦和来!”以其且步且歌,故谓之“踏谣”;以其称冤,故言苦。及其夫至,则作殴斗之状,以为笑乐。今则妇人为之,遂不呼郎中,但云“阿叔子”。调弄又加典库,全失旧旨。或呼为“谈容娘”,又非。①  相似文献   

18.
治戏曲史的人都会碰到一个唐代歌舞戏的评价问题,其中以《踏谣娘》较复杂,聚讼尤多。今所见最早记载《踏谣娘》的,是崔令钦《教坊记》: 北齐有人姓苏,(?)鼻,实不仕,而自号为郎中,嗜饮酗酒,每醉辄殴其妻。妻衔悲,诉于邻里。时人弄之。丈夫著妇人衣,徐行入场。行歌,每一叠,傍人齐声和之云:“踏谣和来,踏谣娘苦和来!”以其且步且歌,故谓之“踏谣”;以其称冤,故言苦。及其夫至,则作殴斗之状,以为笑乐。今则妇人为之,遂不呼郎中,但云“阿叔子”。调弄又加典库,全失旧旨。或呼为“谈容娘”,又非。①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意境小说的品格,不仅确立了它作为古典文学的巅峰地位,也对现当代白话小说创作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现当代意境小说,均直接或间接受到《红楼梦》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楼梦》堪称是中国意境小说的鼻祖。  相似文献   

20.
《聊斋志异》的情节艺术毛德富或许把小说分为情节小说(或故事小说)、生活小说、心态小说未必十分科学和周严,但它确实从某一侧面对小说内容和形式的特征作了确定、划分。鲁迅的《狂人日记》产生以前,中国没有心态小说;生活小说虽有,但它晚至明清的《金瓶梅》、《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