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母语负迁移对汉译英翻译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主要从零位主语和形式主语、话题显著与主语显著、汉英主语的词类以及人称主语和物称主语四个方面探讨了汉英主语的差异,并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在母语负迁移影响下,学习者在汉译英的主语选择中出现的四大问题:主语丢失、主语与主题混淆、主语词性混淆及频繁使用人称主语。同时提出了学习者可采用的相关的翻译方法:补译主语、转化汉语主题语、转化词性及使用非人称主语。  相似文献   

2.
汉译英翻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语境下必不可少的手段和途径,然而我国英语学习者汉译英翻译能力普遍不高,这将不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语块理论与翻译具有关联性,对语块的利用能增进汉英翻译的地道性,能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因此,利用语块理论能有效提高我国英语学习者的汉译英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3.
参照国内外母语迁移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以错误分析法为理论基础,对中国学生在汉译英过程中存在的连词翻译的语际负迁移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调查显示,中国学生在汉译英中很大程度受到母语迁移的影响,语际错误所占比例远远超过语内错误和基于交际策略的错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翻译练习,注重双语篇章的阅读,增强学生英汉差异意识,规避负迁移、引导正迁移。  相似文献   

4.
翻译作为大学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对其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学生的译文要符合中英文表达习惯。然而,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进行汉译英的过程中英语表达明显受到了汉语的影响。母语的负迁移现象在英语句型结构及用词方面表现尤为突出。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在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加大学生从词到句的练习,帮助他们尽量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习得二语的过程中,学习者必定会受到母语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母语迁移。母语迁移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母语的影响在第二语言的初学者阶段体现的最为明显,也最容易被研究者观察。文章阐述了正迁移和负迁移对不同年龄阶段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开始学习英语时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每个年龄阶段的人学习第二语言两种迁移都会起作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通过实验和调查发现,适当的母语基础对习得第二语言相当重要,这是文章重点阐述的,同时也验证了在中国开展英语启蒙教育不是"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6.
语言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客观存在。母语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在英语习得过程中,汉语的正迁移主要包括极少数情况下拼音与英语音标相似而造成的正迁移和非语言层面的正迁移;负迁移则主要表现在语音、语法、语义等三个方面。学习者应充分利用正迁移,尽量避免负迁移,使英语习得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7.
母语负迁移与写作的中式英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外语学习中的母语知识负迁移作用一直是困扰着学习者和语言研究者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我国成人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大都源于母语的负迁移作用 ,本文拟从我国成人英语学习者所犯的中式英语错误在词汇、句法、修辞、语篇等四个层面的分析 ,通过比照汉语和英语的不同语言特性 ,提出中式英语的不同表现形式和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犯的很多错误都与母语负迁移密切相关。基于语料库的对比中介语分析法为负迁移现象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对比分析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和英国国家语料库中"In a word"的使用差异,为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提供量化依据,对英语教学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学英语写作中母语思维普遍存在的现象,从词、词组和句子的角度比较英汉语言差异并在学生英语习作中实证观察母语思维负迁移在这些层面常出现的错误,目的是从语言根源上发现一些摆脱母语思维的对应策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构建能力。  相似文献   

10.
浅析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语负迁移”是英语学习者学习目的语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也是英语学习者应该正视的问题。它增加了目的语学习的难度,在许多方面影响了目的语的学习,是英语学习的“瓶颈”。本文主要探讨“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从而引起英语学习者的注意,减少或克服“母语负迁移”,以便轻松学好英语。  相似文献   

11.
母语干涉是应用语言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也是语言和外语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社会文化习俗在很多方面潜移默化地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起着负面影响。使他们在写作、翻译、交际等领域不经意地犯错误。让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习俗走进课堂,是在此领域避免母语干涉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精读课是研究生英语教学中一门重要的课程.以谭恩美的作品<母语>为教学实例,介绍如何依托课文,结合"3+3"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即"视、听、读"三种语言输入渠道,和"说、写、演"三种语言输出渠道相结合,开展多方位教学活动,培养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母语负迁移是二语习得中容易出现的现象,如何克服和避免母语负迁移现象是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长期以来关注的问题。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语料库被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中。运用Brown和BNC英语本族语语料库和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语义和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可以提前假设和验证汉语负迁移现象,减少学习者负迁移错误的产生,有效促进学习者掌握地道的英语。  相似文献   

14.
文章概述了有关母语干扰的语言学习的观点,并从语音、词汇、句法、习惯表达法与文化差异等方面分析了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母语的负迁移是影响英语语音学习较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具体体现在音段和超音段两个方面。本文主要从吴语区宁波方言在超音段层面的重音、语调、节奏三方面特征探讨宁波方言超音段音位现象的规律及其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希望能对英语语音教学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语言本身的差异性和学习过程中的多语际语言基础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既包含教育心理学中学习迁移的特点,又体现出语言学二语习得研究中语言迁移的独特规律。通过对比中文普通话,英语和西班牙语在语音方面各自的语言特点,分析母语和英语语音基础,对新外语学习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研究原有语音基础对新外语学习的相互影响和迁移作用,可以为三语习得及外语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英汉语音差异对英语语音习得产生的母语负迁移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外语学习中,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差异会对目的语的习得,尤其是语音的习得产生干扰作用.这就是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的负迁移作用.本文拟从分析英汉语音系统的差异入手,分析由此引起的母语对语音习得的负迁移作用,从而帮助教师在语音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克服这种负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课堂听写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应用到英语学习者综合能力提高的各个方面。本文以Krashen的输入理论和Swain的可理解输出假说为理论基础,报告了课堂听写对提高英语短文写作水平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效的语言输入下,课堂听写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法水平,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供标准的篇章结构,并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英语短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英语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语负迁移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如何消除母语负迁移是值得教师研究的课题。作者借助对比分析的方法,结合教学实践,从语言、思维模式和文风以及中西文化三个层面出发,找出负迁移容易产生的区域,并试探讨了在英语教学中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