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媒介传播的内容以及表现形式表现出较强的娱乐化倾向,其影响波及到新闻传播领域,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出现对受众、媒介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基于此,文章就媒体如何应对新闻娱乐化这一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认为在新闻娱乐化潮流仍在继续的情况下,加强对受众的引导是媒体的责任,我们提倡的新闻传播应该既能适应受众需求,又能正确引导受众。  相似文献   

2.
媒介的竞争核心说到底是内容资源的竞争,新闻平民化传播是广播媒介争取受众,赢得竞争的有效举措,是一项改革创新。在新闻实践中,宁波人民广播电台通过倾力打造民生服务类节目《新闻110》,提出了广播新闻平民化的途径和方法:在传播形态上,注重平民视角切入,贴近社会,贴近民众,强调与受众平等交流;在传播内容上,关注民生,为民众解疑释惑、排难解忧;在传播方式上,搭建与受众双向传播,互动参与平台,强调第一时间,第一现场。  相似文献   

3.
房艳凡 《南都学坛》2012,32(6):130-131
媒体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电视民生新闻在如火如荼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内容琐碎庸俗、节目同质化、忽视农民、缺乏深度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融入主流、节目品牌化、构建农村报道、实现深度跨越才是其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闻传播引导力作用的凸显,各国媒体新闻纷纷以个性化时效性的输出,为受众提供着日趋完善的信息服务。近期韩国主流媒体KBS在国内外制作的大量有引导力的新闻节目,给各领域受众注入了诸多新闻传播导向元素。通过数据和案例,分析KBS多语种新闻传播研究的背景、KBS多语种新闻传播引导力、KBS提高多语种新闻传播引导力的措施等,认为韩媒KBS多语种新闻传播的引导力是影响受众立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当前裕固族原生态民歌的电视传播存在节目类型单一、文化功能弱、商业化价值观念渗入等问题。可通过创办品牌化民歌节目、培养受众兴趣和引导电视媒体价值观等方式,来拓展裕固族原生态民歌电视媒体传播的现实空间。  相似文献   

6.
新闻是吸引受众关注并有大众传播价值的新信息。新闻传播作为一种媒介是受众了解大千世界的一个重要渠道,而且深受大众喜爱,这是与其自身的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分不开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媒介行业迅速发展,对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起到了促进作用。新闻传播主要有电视传播、报纸传播、广播传播和因特网传播等。文章分别介绍这几种的审美特征。它有大众传播和其它类型的传播。新闻传播是广受大众欢迎的一个媒介。它有自身的审美观念和实用价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媒介传播的内容以及表现形式表现出较强的娱乐化倾向,其影响波及到新闻传播领域,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出现对受众、媒介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基于此,文章就媒体如何应对新闻娱乐化这一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认为在新闻娱乐化潮流仍在继续的情况下,加强对受众的引导是媒体的责任,我们提倡的新闻传播应该既能适应受众需求,又能正确引导受众。  相似文献   

8.
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近年来“新闻受众”地位提高的原因:其一,“新闻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受众最终决定了“新闻产品”市场“价值”的实现;其二,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对媒体的选择呈主动性,形成了“新闻消费自觉”的特殊心理;其三,关注受众心理选择,是新闻传播由“纯意识形态行为”转入“市场行为”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在格尔茨深描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闻深描的概念,意指特定新闻事件传播过程中诸多新闻受众对新闻的再传播及再传播过程中多样的解释所汇合形成新闻意义的过程和结果。新闻学中"深描"的主体是指没有组织的、阅读新闻并对新闻发表意见或提供新材料的受众,客体是媒体发布的新闻,本体是指不确定受众对新闻解释的过程和结果。社会化媒体新闻深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受者转化为传者并对特定的新闻进行分享和阐释,二是在受者转化为传者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共同目标,三是从受者转化而来的传者创造着新闻的文化性意义和群体性意义。发生在社会化媒体上的"群体互动"是对大众媒体"主席台发言"的淬炼。深描揭示了清晰的新闻事件在传播中变得嘈杂和混乱的缘由。  相似文献   

10.
基于网络、电信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出现了网络广播、手机报纸、手机电视、互动电视等新兴传媒载体,使新闻传播的过程也不断地在发生变化。本文就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传者、讯息、媒介、受众及受众反馈四个方面分析新媒体对新闻传播方式的改变,提出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期待意识逐渐消解中的受众已被新闻的碎片化传播所包围。  相似文献   

11.
在电视媒体的竞争中,将娱乐因素融入到节目中成为电视媒体赢得收视率的重要途径,电视新闻也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娱乐化的道路。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角度来看,新闻娱乐化一方面使得媒体在很大程度上把受众的本能欲望作为新闻价值选择的标尺;另一方面,媒体提供给受众的新闻成品又刺激了受众潜意识中的“暗影”。  相似文献   

12.
生活服务类节目已成为众多广播频率经营创收的重要平台,也是各地电台以本地化策略争夺受众和市场的一张王牌,已经成为各广播媒体的支柱性节目。生活服务类节目商业化运作包括冠名式、定制式、植入式三种形式,其运作方式须把握社会效益第一、听众第一的原则,节目制作方要站在公众的立场上做节目、看问题,不能为了满足客户需要,追求经济效益而失去公允性。  相似文献   

13.
媒介传受双方通过网络互动交流,孕育了新闻传播的一种新型表现形式,这就是网络互动新闻。网络互动新闻以其超越时空限制、瞬间传播、信息量大、即时交流等卓越性能备受广大受众的青睐。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臻完善,互动新闻逐渐显现出其鲜明的个性特征。 首先,互动性新闻具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即时双向交流的特点。在网络出现之前,新闻传播大多是单向式传播,即媒体播出什么,受众就被动地接受什么,即使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即时反馈意见,也避免不了周  相似文献   

14.
伴随媒体竞争的日渐加剧,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新闻策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各家媒体都使出浑身解数,精心策划,打造出各类精品节目,谋求受众的认可和喜爱,以求在新闻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作为县市级的新闻媒体,如何才能在残酷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笔者认为,在地域的限制下,更应注重发挥新闻策划的作用,精谋节目的设置与定位,精作新闻题材,打造精品新闻栏目,从而促进县市级新闻媒体的整体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5.
"深圳最美女孩""最美宝宝"等"最美"假新闻的传播,不仅陪葬了媒体的公信力,而且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这类假新闻可归为伪善新闻,并对伪善新闻进行简单定义,指出其传播产生的影响,不仅扰乱了信息社会的秩序而且使媒体自身丧失了立身之本。分析了伪善新闻产生的原因:媒体商业利益的驱使、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的缺失以及受众的新闻素养较低。并提出专业媒体应从严把新闻生产环节、涵化社会公共理性、提升受众新闻素养三个方面来防治伪善新闻的传播,从而更好地弘扬社会正气,传播社会正能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并趋于成熟,经济新闻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重视。目前中国政府提出"改善民生",为"民生视角"的新闻报道提供了大量素材和广泛受众。大势所趋,媒体应以"民生视角"来报道经济新闻。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为"民生视角"的广播报道提供了借鉴。而"小角度"报道、"百姓立场"关注、"零距离"解读和"大容量"覆盖则是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新闻受众"地位提高之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近年来"新闻受众"地位提高的原因:其一,"新闻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受众最终决定了"新闻产品"市场"价值"的实现;其二,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对媒体的选择呈主动性,形成了"新闻消费自觉"的特殊心理;其三,关注受众心理选择,是新闻传播由"纯意识形态行为"转入"市场行为"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新闻报道的过程其实就是新闻选择的过程,选择贯穿了新闻传播的始终。可以说新闻报道是选择的产物.不同的媒体定位会表现为不同的新闻选择,反过来新闻选择又造就了媒体的鲜明个性和特征,新闻角度和报道方式的选择是媒体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前提。本文拟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为例探讨新闻选择在电视新闻节目生产流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闻内在规律包括新闻的形成规律与新闻的传播规律。新闻的形成规律包含如下内容:新闻与事实之间体现为一定的可以把握的关系,所报道的事实应当确有新闻价值,对事实的报道应当不失真,新闻要确实有“新”可“闻”。新闻的有效传播是传者、媒介、受传者三者协调互动的产物。新闻的传播规律可以归结为:传者受到媒介和受众的双重制约,传者与受传者通过新闻媒介进行双向交流,传者和媒介对受众负有满足其需要和提高其水平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20.
刘懿宁 《国际公关》2023,(11):158-160
新闻娱乐化是指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并具有形式上强调吸引力、内容上注重软性新闻、着力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要素的三个特征。当下,移动信息发展迅猛,社会化媒体成为新的新闻传播渠道。为了迎合受众,新闻娱乐化已然成为一种趋势,但目前大众传播的复杂情况导致了新闻娱乐化缺乏合理的标准与指导。本文主要以社会化媒体微博、微信及抖音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社会化媒体中新闻娱乐化现象与动因,并尝试给出对策,以推动媒体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