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薄守生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94-96
郑樵《尔雅注》有一些较具特色的注音体例,挖掘这些材料能够促进汉语语音史研究的进一步完善,也能够补益方言史研究的某些问题。文章把这些注音体例列举出来,主要是体例描写,同时还对郑樵在不同文献中分别使用“某某反”和“某某切”截然不同的问题、多字并排直音注音的问题作了一定的语言学解释。 相似文献
2.
薄守生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94-96
郑樵《尔雅注》有一些较具特色的注音体例,挖掘这些材料能够促进汉语语音史研究的进一步完善,也能够补益方言史研究的某些问题。文章把这些注音体例列举出来,主要是体例描写,同时还对郑樵在不同文献中分别使用"某某反"和"某某切"截然不同的问题、多字并排直音注音的问题作了一定的语言学解释。 相似文献
3.
LI Xiang-zhu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4)
本文对李善注释《文选》的方法进行了钩沉和归纳,提出并揭示"了义证法"这种注释方法的内涵,阐述并论证这种方法在《文选》注释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4.
张焱森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54-58
藕益智旭作为弘扬菩萨戒思想的积极推动者,特别推崇《梵网经》。从他的著述也不难发现,他对中国弘传菩萨戒的两大主流,即鸠摩罗什的《梵网经》和昙无谶的《菩萨戒本经》给予高度的评价和重视。智旭在道窻邀请下,开始讲解《梵网经》,随笔撰出《梵网经合注》。以《梵网经合注》的科判架构、注释体例为研究路径,从中挖掘智旭的论述态度及注释方式,藉此彰显智旭对《梵网经》内容做出的全新解读和别具一格的义理诠释。 相似文献
5.
胡继明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43-47
《汉书》应劭注包括注音和释义两部分。音若类注音法已明显处于劣势,直音是最主要的注音法,反切正日趋流行。认为反切为孙炎、服虔所创制的观点不确。其释义体例在汉末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不但揭示了汉末汉语词义的系统性,更重要的是展示了汉语词汇词义的复杂性、具体性和抽象性。具有较高的语言、历史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6.
7.
8.
崔平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5(6):16-20
公开或潜在地强迫推行某种学术研究方式也就是在为学术研究立法。这种立法权力只能触及纯粹的认识形式,而不能涉足认识内容。分析表明,引注在本质上仅仅是一种表征学术道德和思想史联系的纯粹技术手段,一旦将其提升为普遍的学术研究体例便跨入了内容立法范围。如果不当地为学术研究确立了某种强制性思维规范,则不但直接在形式上违背了严格的理性精神,陷入认识的不安全状态,而且极有可能对认识活动造成实质性伤害,即注定把认识引向偏离相对特定认识任务的正确轨道的方向,降低认识效率,甚至根本消解认识创新的可能性。中国学术研究中客观存在的创新不足现象是否与学术研究体例信条有关亟待反思。 相似文献
9.
冯利华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18-121
《兼名苑》是一部汇集事物别名异称的类书,其书大约在唐末五代时期便已遗佚。李增杰、王甫两位先生整理的《〈兼名苑〉辑注》在文本辨析、文献征引、名物考源、文字校勘及佚文辑录等五个方面尚有补缀之处。 相似文献
10.
胡爱英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4):67-70
通过查考大量征引已佚后汉史书文字的原始文献 ,并参考其它相关史料 ,对《八家后汉书辑注》进行了校点 ,内容涉及文字、官职、标点等方面 ,旨在尽最大努力恢复诸家已佚史书的原貌。 相似文献
11.
胡爱英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本文查考了大量征引已佚后汉史书文字的原始文献,并参考其他相关史料,对《八家后汉书辑注》进行校点,内容涉及文字、官职、标点等方面,旨在尽最大努力恢复诸家已佚史书的原貌。 相似文献
12.
陈广武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5):86-90
荆贵生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把尽可能复原的古注列为讲读内容,是旧有编写体例的重大突破;个人的教学和科研成果熔入注疏实践,提高了教材的学术质量;习题设计量大质高,单独成册,受到学生欢迎.增编应用文言文写作一章,为学生创造了适宜的学习环境.尚有若干技术性的问题需要商榷和解决. 相似文献
13.
踪凡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3):110-115
李善《文选注》对汉赋的注释包括赋作解题、赋家小传、文字校勘、辨识通假字与异体字、标注音读、训释语词、串讲句意、揭示主旨与写法等诸多方面,内容丰富,观点稳妥。注释中大量征引先唐时期的汉赋注释以及经史子集各类文献,详释语典与事典,资料富赡,识见卓绝。李善《文选注》堪称是汉赋注释史上的高峰与典范,对有唐以来的汉赋注释与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何泽棠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3):106-110,117
宋代学者任渊著有《后山诗注》,该书能发明陈师道之意,对陈师道诗中的典故语词,能详尽准确地引出与其意义契合的出处,并由此看出陈师道对杜甫、韩愈、黄庭坚、王安石、苏轼等人诗法的继承和变化,从而总结“后山体”的特点。陈师道诗歌善于继承模仿前人的字法、句法,在此基础上点化诗意,包括化用、反用、合用、展用等方面,达到“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效果,最终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15.
何泽棠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79-84
乾嘉学者沈钦韩以经史考证见长,兼具诗文创作的才能。他综合两方面的长处,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与精深的考证功力从事诗歌注释,形成了以考证注诗的方法。在《苏诗查注补正》中,沈钦韩针对宋代苏诗的类注本、施顾注本、清代邵长蘅的补施本、查慎行注本的错误作了详尽精细的补正:首先针对性苏诗所用的古典作了补注。其次,沈钦韩拓展了宋代以来诗歌注释中的以史证诗方法的内涵,将证的重点从印证转移到考证上来,从而将以史证诗方法上升为以考证注诗的方法,对苏诗诗题与诗句中涉及的人物、时事等史实作了严密的考证,尤其将重点放在职官典制、地理方面,从而对苏诗的句意、篇意作了完整可靠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谷兴云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2):37-49
谷兴云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几年里,因为研究鲁迅和编印有关资料,曾与他的大学老师、著名的民间文学研究专家钟敬文教授频繁通信。钟敬文先生致谷兴云信札二十通,由谷兴云先生提供并整理。这些信札写作时间均在1975、1976年间,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意义。谷兴云先生对信札所涉及的相关文史细节,作了必要的简注,可帮助学者理解其中的信札内容。 相似文献
17.
《淮南子》不是兵书,胜似兵书,全书有26例"禽"(擒)字,东汉高诱用直接注释和超前注释等5种方法注释了13例;而其余13例则不予注释,却可用援例释义和互文同义等6种方法辨析出"禽"字的"斩获"和"杀"等项字义,表现出高诱注释的少而精、言简意赅的高度技巧,并体现了高诱精于继往开来、巧于归纳的精神,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战争和古籍注释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淮南子》不是兵书,胜似兵书,全书有26例"禽"(擒)字,东汉高诱用直接注释和超前注释等5种方法注释了13例;而其余13例则不予注释,却可用援例释义和互文同义等6种方法辨析出"禽"字的"斩获"和"杀"等项字义,表现出高诱注释的少而精、言简意赅的高度技巧,并体现了高诱精于继往开来、巧于归纳的精神,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战争和古籍注释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聂巧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6(4):109-113
通过比较《十家注》与《百家注》在集注上的因袭变化,可见宋代杜诗伪注的产生以及发展演变的轨迹,具体表现为:将无名氏所有的旧注变成王洙注;将一人之注分割为多家注,伪撰人名或伪托名人等等。同时可见伪注的特点及其在杜诗学史上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韩国良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32-35
王弼《周易注》在玄学上的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把人的"情"、"性"问题与以"无"为本的本体论思想密切相联系,使"崇本息末"而后"举末"这一空洞、抽象的玄学原则因为在人的"情"、"性"关节上找到了支点,从而变得更加切实、更为可信。二是把"崇本息末"然后"举末"这一原则所潜在的生动气韵揭示了出来,使以"无"为本的玄学理论所包含的刚健有为的一面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正是基于《周易注》对"性其情"及刚柔并济、"唯变所适"的特别强调,才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贵无论"玄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