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期初期,唐弢主编的三卷本《中国现代文学史》问世,相比于1950年代编撰出版的文学史著作,它试图重构中国新诗史,其特点是以现实主义为原则,置重文学社团、流派的诗史地位,建构出突出主流兼顾支流的述史框架,绘制群像式诗人图景,赋予郭沫若、艾青以新诗“经典”地位,重评冯至、戴望舒等的诗史贡献,将包括某些“逆流”诗人在内的大批缺席于此前文学史著作的诗人诗作叙写进新的诗史空间。该著策略性地处理政治意识形态话语与诗学话语关系,一定程度地还原某些诗人诗作的真相,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在新时期文学史著作遴选、塑造“经典”过程中,发挥了历史“中间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船山是“性灵”诗派中的一个重要诗人,过往的某些评论者从“温柔敦厚”的诗教出发,对其诗多加指责,诸如“均未入古”,“恶浊叫嚣,绝无诗品”,引导其他诗人“降格而从”等等。笔者一一加以分析、剖判,历史地、客观公正地作了论证与说明  相似文献   

3.
对韦应物《滁州西涧》的写作时间历来众说纷纭,本文通过诗人思想生平、心理历程的探讨,认为此诗作于贞元元年韦应物罢任闭居滁州西涧时。本文还对某些学者解读中的失误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4.
一个童话的终结──顾城诗歌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对已故朦胧派诗人顾城的艺术风格、创作脉络、代表作的内蕴进行有效的探寻,对其杀妻自缢的原由作某些心理学上的解剖,并初步估价其创作的贡献和局限以及在当代诗坛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皮日休和孟浩然是唐代文学史上同属襄阳籍的大诗人。皮无疑对孟作过努力的学习。孟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风格以清淡见称。皮入吴以后亦大量创作山水诗,并也有清新的特点。但将皮孟诗两相映照,则会发现境界高下之别。本文就两位诗人的创作现象作一小结,并探索其流变的轨迹,以期发现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6.
刘禹锡是个乐观豁达、倔强顽强的诗人,虽命运坎坷,一再遭贬,但绝不向命运低头.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荣.句中的“沉舟”、“病树”是诗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由自身的遭遇而感发,进一步联想到整个社会,并不一定确指其人或某些人,只是借此现象说明一种哲理而已.  相似文献   

7.
在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大自然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所有的浪漫主义诗人都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两位杰出的代表诗人,华兹华斯和拜伦,在拥有某些共同的自然的同时,更多的时候是对自然表现出不同的视角和侧重点。本文试对两位诗人的自然观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8.
一个作家创作风格形成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条分缕析地追寻其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的成因往往如大海觅针。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总成为某些规律性的表征。因此,本文拟对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和印度诗人泰戈尔作一平行比较,而不考虑雪莱对泰戈尔的影响比较。意在通过这两位大诗人异同的比较,找出产生异同的原因,进而从这个小小的侧面探索泰戈尔思想的某些特点,以达到“管中窥豹,略见一斑”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诗人笔下常常出现特殊的“美学宣言”式的作品,作为诗人对生活和艺术的某些“奥秘”的领悟和发现,它们往往比那些抽象化的论述性文字更加生动和更加深刻地表达诗人的艺术观念。通过对这些诗意化“美学宣言”的分析,并结合诗歌创作的特殊性,诗人们的这类“美学宣言”对诗歌创作和诗歌研究的重要意义便展现在我们眼前。  相似文献   

10.
“独自成俑”的诗与人——梁小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小斌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以单纯、透明、和谐的样式在当代诗歌中独树一帜。通过考察梁小斌20世纪80年代的作品,由于长期的“独自成俑”的生存状态与境遇,他的诗歌观念和写作实践经过了从趋向优美到反叛优美的嬗变过程,这使得他成为“朦胧诗”群的一个异数,他的某些观念和实践启迪了其后的“第三代”诗人。  相似文献   

11.
冯至1929年创作的诗集《北游及其它》是他从伤感的浪漫主义诗人转向现代主义沉思者的一个过渡。那种对个体生命存在的追问。在《十四行集》得到更深刻的延续与拓展,并升华为对人类普遍生存境遇的忧虑与关切。《十四行集》的基本内容是“表达人世间和自然界互相关连与不断变化的关系”,它并不像某些人所说的那么玄奥,倒处处流露出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性把握。《十四行集》的总体风格是“简洁、单纯、明白”,体现出“真实的造化之工”。  相似文献   

12.
狄金森的诗歌与《圣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包括诗人对上帝的背离与对天堂的向往等各种复杂的基督教情感。诗人以其独特的方式运用《圣经》的语言和意象对这些情感都加以具体和细致的描述。尽管狄金森不是基督教教徒式的虔诚宗教诗人 ,但是由于狄金森对基督教有着浓厚的情感和宗教诗歌在现代社会中所发生的衍变 ,狄金森诗歌的确具有某些宗教诗歌的某些特点。通过对这方面的讨论 ,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认识到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宗教信仰发生变化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从而导致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由传统的盲目性向现代人的更高思想境界追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屈原《离骚》之“难读”,为历来楚辞学者所公认,故在解说其词义、句意中,理解纷纭、莫衷一是的情况也特别多。由此引发的某些争议,至今仍在展开。本文不想对这些解说疑义作全面的评说,只想就其中几处关系重大的疑点,谈些自己的看法。一、诗人的诞生可否称“降”?《...  相似文献   

14.
唐晓渡:作为二战后成名的诗人,谷川先生通常被归为"感受性的祝祭"一代。这一归纳很直观,突出了这批诗人写作的某些共同特质。我  相似文献   

15.
“元和体”概说曾广开“元和体”是对元和时期诗坛上流行的某些创作倾向的概括。由于研究者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什么是“元和体”,历来就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为了对“元和体”做出比较准确的界定,笔者将对元和时期诗人的自述和时人的评述进行综合,最后提出自己的界说...  相似文献   

16.
《颓败线的颤动》作为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篇,其内容在整个《野草》中似乎并不是最晦涩的,但人们对这部作品意义的解释上,同样存在着明显的分歧。一种观点认为作品表现了诗人对周作人夫妇恩将仇报的悲怨;一种观点认为是表现了诗人对某些背恩负义青年的义愤;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诗人展现了旧中国妇女的生活苦难,表现了诗人对她们命运的深切同情和热情关怀。基于接受者应具有的对作品  相似文献   

17.
生态问题是当代社会发展中受到高度关注的问题,作为诗歌,同样也在关注生态问题。广西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在其中,既有美丽的风景,又有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危机。作为生态诗歌,其主要的功能不仅在于对美景的讴歌,更重要的,是对生态危机的反思和批判。广西当下诗人的某些诗歌当中就呈现出这种明显的生态情怀。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诗人群体中,有一部分诗人以自身的持续创作实践着其早年的诗歌梦想,他们的创作为中国当代诗歌的多元发展提供了某些可资探讨的话题,而李强正是其中的一位。1980年代的文化气脉浸染到了李强诗歌创作的各个阶段。诗人笔下有对道义、理想、信念等形而上目标的追求,以及对自我信念的执着。尤为可贵的是他能在纷繁杂芜的创作环境中,保持诗歌创作的个性、呈现出个人化的抒情方式。在诗歌描写对象方面,诗人并没有止步于日常生活的书写,在某些篇什中,诗人以纯真的感觉和细微的触觉,写出了爱情的种种迤逦悠长之处,以诗意的日常书写再现了母子情、母女情、友情等美好的情感。李强诗歌抒情方式的独特性,在于他并没有仅仅把诗歌当作抒发个体情感的方式,而是熔铸进对当代中国现实的观察与历史的纵深思考。另一方面,李强的诗歌又具有极其显在的"当下性",体现在对个人情感的书写和对日常生活的再发掘。这一点,使得他的诗格外具有了一种特殊的厚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9.
唐代屏风画的增加和诗人对屏风画的关注使“画屏”最终成为诗歌中的一个常用喻象,尤其是到了中晚唐。中晚唐诗人以画屏为喻的写景方式不仅有渲染风景之美的作用,而且能唤起诗人对具体屏风画的某种回忆或想象,从而使诗人获得感官在现实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重美感和愉悦感。中晚唐诗人在画屏之喻下对愉悦感的强烈追寻是诗人身逢衰世而内心失落、无所聊赖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生命意识入手 ,论述了陶渊明的生命哲学思想。笔者认为陶渊明对生死的认识是非常理性的 ,因而他能够坦然地面对死亡。但是作为一位有抱负的诗人 ,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因而对死亡的来临充满了焦虑和痛苦。本文不同意时下流行的对陶渊明及其作品的某些评价 ,而认为他是一位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的杰出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