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气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春秋时期的自然观用气来说明世界的普遍秩序;战国时期以气为化生万物的本原.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继承了这些思想,并提出精气养生论和精气感应论,对两汉气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吕氏春秋》的气思想是秦汉气论哲学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吕氏春秋>的音乐美学思想,反映了对先秦以来儒道二家的"中和"思想的融合.该著作把音乐客体与主体的生理、心理相统一,把艺术与自然、个体生命与社会相统一,追求人与自然、社会相"和"的艺术境界.本文从乐的起源、美的本质、追求美的途径、三个方面剖析其"美在中和"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论《吕氏春秋》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氏春秋》在历史上遭到过长期的冷落,偶尔有人为它鸣不平,但声音很微弱。现代学者对它的价值逐渐有所认识,极力为它作出公正的评价,但积习既久,轻蔑余音,至今未绝。《吕氏春秋》有一贯的指导思想,有严密的理论体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既不是杂家,也不是附户,实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4.
《吕氏春秋》成书之际,战国纷争局面即将结束,统一的历史趋势日渐明朗;学术思想也由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走向相互渗透与融合。与此相应,《吕氏春秋》形成了兼收并蓄各家思想的杂家风格。《吕氏春秋》取合诸子思想的标准是君道思想。先秦学术对于君道思想的论述最终体现为二重关系的处理上,即天人关系与人人关系。《吕氏春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君道思想体系。在天人关系上,它以法天地为指导原则,以无为而行与贵因之道为具体的方法。在人人关系中,它把处理天人关系得出的原则与方法加以实际运用,处理君臣关系与君民关系。研究《吕氏春秋》君道思想,既抓住了其内在的主旨,又对把握秦汉之际学术思想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老子》的道论哲学兼有本原论和本体论双重思维方式 ,还体现着中国哲学特有的“体用一原”认知方式。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哲学家 ,老子一方面尚未完全摆脱上古宗教神话意识的影响 ,他需要从理论上寻求一种“最古老”、“最神圣”的“母性”存在 ,导致了他的道论包含了本原论的内容 ;同时 ,老子时代已经发展出来的理性主义传统和他本人那超越常人的智慧又将他的哲学带入了高度抽象的理性世界 ,使得他的道论具备了本体论的特征。老子的哲学又是以人生实践为最终目标的 ,这使得他的形而上的道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人生和政治道路之上 ,因而他的道论打上道德一体、体用不二的烙印。老子哲学毕竟是直观的、自发的 ,他的道是顿悟式的 ,这一超验的哲学范畴带有极大的模糊性、不确定性 ,但对于已经习惯于用概念和逻辑把握世界的现代人来说 ,则不得不用清晰的概念与逻辑去接近老子那终极性的“道”。  相似文献   

6.
逄礼文 《东方论坛》2013,(1):120-125
《道枢》是曾慥对南宋以前养生经典与方术进行广收辑录的成果,它以生命为核心,其中所蕴含的生命哲学内容丰富、体系完备。总体而言,目前学术界对《道枢》的研究还处于比较基础的阶段,集中于综论性介绍和考据性成果。《道枢》的思想内涵,如若从生命的起源和整体性、生命的存在、生命超越思想这三个主要方面加以分析,可以对《道枢》生命哲学研究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7.
道无名。所谓道之“名”,实际上只能算作是道的“称谓”。名与称谓不同。名要符合客观对象的外形或内在本质;称谓则是主观需要的产物。从外部特征上看,道无形;从内在品质上看,没有任何概念能囊括道的本质。这两方面决定了我们无法为道命名。道的称谓包括道、有、无、大、小、朴等等,它们虽均不足以成为道之“名”,但都从各自的角度揭示了道的某一部分内在品质。用“称谓”的方式界说道,是《老子》界说道的特有方式。  相似文献   

8.
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建立了以道为创生天地万物之本原的道论体系,老子的道论对包括中医学在内的古代学术的各个领域发生了重要影响。《内经》全面地继承了老子的道论,并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对道论作出了新发展,使得老子的道由形而上的哲学之道,向下落实为具体可操作的科学之道,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道”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并通过分析试着将“道”还原到它的原始含义的层面。通过对《周易》古经中的“道”和《易传》中的“道”的考察,以及对西方意义上的“形而上者”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的比较,试图对作为“道路”的“道”向形而上的“道”的转化过程提供若干探索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野叟曝言》辟佛斥道思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儒、释、道互融互补的演进历程中,历代文人既秉持儒学传统,又纷纷兼习释、道,形成了“据于儒、依于道、逃于禅”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大批恪守儒学正统的文士,则视佛、道为异端,极力排诋,创作出大量辟佛斥道的作品。清夏敬渠的长篇小说《野叟曝言》是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一部文学作品。本文分析了夏氏辟佛斥道思想的鲜明特征,阐述其存在的局限性,以及作品在文学表现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吕氏春秋》在关于君王的产生、君王的作用以及君王的为君之道等问题上融合了儒家、道家、法家等各家言论,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又系统的思考。《吕氏春秋》的这种君王统治思想在秦朝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却深刻地影响了汉初统治者,并且在《淮南子》中得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解读经典是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对《道德经》中“道可道非常道”六字的解读为例,提出在解读经典时应该联系上下文,准确认识文意,以避免出现对经典的曲解、误解。  相似文献   

13.
14.
敦煌写本p386 6所记李翔《涉道诗》二十八首 ,曾引起不少中外学者的热情注意 ,但对其作者之推论迄今未有明确说法。本文在弄清唐代佛道思想传播趣向的基础上 ,依据作品描述的具体地理环境 ,考以《宋高僧传》、《景德传灯录》及《佛祖统记》等史料 ,认为所谓“李翔”者当属“李翱”之讹写 ,这些诗歌的作者最有可能即是韩愈的门人李翱。  相似文献   

15.
陈景元是北宋著名的道教人物。他采纳百家之长,写成颇具特色的《老子》注解,在保留《老子》原义基础上,又作了新的发挥。这一特点表现在其道论中,即是重新对“道”作出了诠释。他由道的不可言说性出发,提出“常道”与“可道”之间存在一种体用关系;通过道“无为而无不为”的属性,将道释为“通”,反映大道通达恢宏的气象;至于道与气的关系,他依然沿用道家传统气化论来加以解释,但又融入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正>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的门客们的一部集体著作。班固把它列入杂家。《汉书·艺文志》谓:“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吕氏春秋》确是“兼”、“合”以前各派的学说编集而成的一部书。大体说来,它吸取道家的无为思想,而并不绝巧弃利;吸取儒家的仁学,而不取其法古;于法家取其变法,而不取其严刑厚赏;于墨家取其节葬,而不取其偃兵;用阴阳家的月令,而不大作迂怪之谈,……如此等等。  相似文献   

17.
文艺的起源是个古老而又日新的议题:古今中外代有议论又时有推进,这本是人类对幼年的自我回顾。而《吕氏春秋》(下称吕览,仅引篇名)保存文艺起源的宝贵资料之丰富远非它书可比,可自来少有人阐述,其系统深入的论述,又被一般文学批评史和文论教科书所冷落,这是人们以吕览为“杂家”,讨论文艺起源问题眼光又多外射到他民族的缘故吧!为此,本文拟对吕览的文艺起源论作一番扒梳辨识。吕览论文艺起源,着重论乐兼及诗舞,它以诸多篇目织成网络,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作论断,在全书结构  相似文献   

18.
论《吕氏春秋》的结构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对《吕氏春秋》的看法,可以一个字概括:“杂”。这既是指思想“漫羡而无所归心”(《汉书·艺文志》),又是说结构杂然拚凑,“实绝无深义”(清叶德辉《(自阝)园读书志》卷五)。其实,《吕氏春秋》可谓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主编负责、集体撰著的书籍,全书采撷、融汇  相似文献   

19.
《淮南子》一书综合百家之说,试图为封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一套完备的理论学说,书中对为君之道进行了详尽而独特的论述.它承袭了道家“法自然”的思想,但又反对其纯任自然的消极主张而用儒、法思想中的积极因素进行改造;它吸收了儒家有关道德自律的思想,用以改造法家关于君臣关系、重势等方面的学说,从某种程度上消解了法家的苛酷,从而建立了一套独特的思想体系.主要从君道无为、君臣异道和修身正己三个方面来论述其君道思想.  相似文献   

20.
《老子》的道物关系论有四个层面:道生物,道成物,道统物,道通物。道生物,即道是万物的创造者,老子又用“无名”来指称;道成物,即道成就了万物的本性,是万物是其所是的根据,老子又用“一”来表示;道统物,即道是统合万物的法则,老子又用“道纪”来表示;道通物,即道是贯通万物的共性,老子用“门”来比喻。这四层关系的核心是:道在物中。道既是万物展开其本性的原动力,也是万物自行展开的整体状态。这是《老子》潜在的思想,经由庄子、王弼的诠释而大开其境。对中国哲学真实性之建立的启示在于:避免套用西方哲学的范畴,避免掉进历史的还原论中,“诠释的还元”是一条可尝试的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