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五”期间,我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丰硕,成绩喜人,基本上完成了预定计划,获得了嘱目的社会效益和影响。一是完成了一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课题,这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起了积极作用。如《毛泽东战略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领导思想史纲》等研究成果。二是努力探索新情况、研究新问题,为我国、我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如《中国价格改革的新思路》、《中国社会主义股份制研究》等成果。三是针对我省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和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积极探索与研究,许多研究成果为我省各级领  相似文献   

2.
中国独具特色的政党政治一直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其中,在政党学与政党政治学理论的构建、中国政党政治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势、中国政党政治的运行机制与路径、世界政党政治的启示等方面,我们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归纳、梳理中国政党政治研究成果,既有利于把握目前的研究状况,进而明确其理论脉络和发展动向,也有利于对中国政党政治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女性电视十七年来的研究成果,涉及了中国女性电视的内涵、发展阶段、发展对策等诸方面,虽然几乎与中国女性同时起步,但中国女性电视研究研究成果不多,且基本是描述性的浅层研究,互相因袭,缺乏定量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深度的定性批判研究,原创性和研究深度不强,成果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4.
2010年,对中国近代史学界来说,研究成果依然是举不胜举。故此,笔者不想面面俱到地缕述过去一年的全部相关研究成果,而是简要勾勒一些研究热点和一些能体现新研究动态的成果,以及对老问题产生新看法的研究,特别是那些拾遗补缺与可  相似文献   

5.
美国学者在对中国学研究的过程中,从未中断过对这一研究过程和研究道路的总结和反思,从20世纪初开始到现在,这样的著作、论文、总结报告已经积累不少.这些回顾分析和研究,重在对中国学研究进程中的成果、方法、理念的反思,而这些研究每每在中国学进程中起有重要的方法论作用,乃至引领整体发展大局.如同中国的<史通>、<文史通义>,这是学术史研究中十分重要的理论成果.要对美国中国学展开研究,应十分重视这些学术总结与学术反思的成果,注意相关文献的搜集和诸多研究类型的探讨,以及学术价值的判断和分析.以科学的眼光批判、分析、借鉴这些研究成果,对我们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中国正在世界崛起,各国对中国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中国学者应该对海外学者的中国学研究有及时、准确的反馈和科学、系统的反研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法学研究方法的回顾、反思和前瞻,进一步明确法学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的涵义,借鉴其他学科有关研究成果和选取适合中国国情的法学研究方法是中国法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王汶成 《齐鲁学刊》2002,(1):120-123
二十世纪的西方文论在文学语言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国新时期文学语言研究大力吸取了西方的有关研究成果 ,但忽视了对中国古代文论中有关研究成果的借鉴。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文学语言的论述是相当丰富多彩的 ,所论问题也非常广泛和深入 ,有些论点极富启发性 ,是当今文学语言研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资源宝库。中国古代文学语言研究的丰富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五条路向 :文质论 ,“言、象、意”理论 ,“赋、比、兴”理论 ,文体学 ,诗歌音韵学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经济学研究传统与“中国经济学”的研究纲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新认识马克思 ,在“中国经济学”的议事日程上已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承续其传统并予以创造性的转化是“中国经济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它受到反传统和原教旨主义两种态度的阻碍 ,对此必须从文化认知模式的无意识层次进行深刻反思。基于现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以及对马克思科学哲学革命的重新认识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范式的重新阐释 ,并吸收制度与演化经济学的研究成果 ,从研究框架、研究起点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 ,系统地提出了关于“中国经济学”的一种研究纲领  相似文献   

9.
FDI对中国就业的影响: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对FDI对中国就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些结论或观点.本文从中国就业数量、就业质量、就业空间结构和就业环境四个角度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FDI就业效应的相关研究成果,最后对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对英国著名汉学家罗尔·斯德克斯的研究。在文献分析和访谈的基础上,本文从四个层面对罗尔·斯德克斯对于中国研究本身的看法、对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动物文化、贫富观和生态观的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发现罗尔·斯德克斯的中国研究观具有全面辩证的特点,他的研究成果是对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关系的研究,深刻揭示了早期中国特别是战国和秦汉时期经典文本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政治倾向,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英国学术界对于古代中国文化、哲学、政治、宗教和经济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1.
学科史写作成为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纲》、《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等四部学科史著作的问世,引出了对学科史写作的有关思考。衡量一本学科史著作的标准,首先是要求搭起历史的架构,其次是要将历史的面貌细致地描绘出来,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精当的点评,最后要对历史进行总结和提升。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研究是随着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逐渐得到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许多学科的重视,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对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一些社会经济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过程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评述,以期为以后理论研究提供某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成果叙述体系是指由相关研究成果集体构建的对研究内容和结论进行叙述或展现方法和模式的有机组合。自民国创立到民国南京政府终结的20世纪40年代末,中国新闻史学界已初步构建起包括研究对象叙述体系、研究方法叙述体系、研究者叙述体系和表现形式叙述体系等内涵的完整体系。虽然在这一阶段中的国家和民族及社会生活经历的动荡和波折明显影响了新闻史学研究,但新闻史研究仍循其内在规律向前发展,这一阶段新闻史研究成果的叙述体系在当时和其他学科基本处在相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韦岚 《南方论刊》2012,(5):8-11
探索何为"社会转型"是对于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研究的集中概括,根据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搜索,目前对社会转型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社会转型的内涵探讨和分析框架上,而映现对象关系的"社会转型"意蕴和作为研究背景的"社会转型"时段是研究成果中需引起关注的两个重要方面。剖析社会转型,重视现有理论成果,避免对社会转型这一关键词不加讨论地使用,将有助于审视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国内外对孔子的教育思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在信息可视化背景下,以中国知网博硕论文库为研究对象,使用科学知识图谱的研究方法来系统梳理这些研究成果,总结相关研究的分布特点,以便从宏观角度认识该研究领域整体,为深入研究孔子教育思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杨松 《理论界》2013,(5):22-24
党的十七大以来,学术界开展了对中国特色主义宗教理论体系的研究,并有若干研究成果问世。本文仅就十七大以来中国特色主义宗教理论体系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轨迹、逻辑结构、历史地位及意义、研究存在的不足等方面,归纳其研究成果的观点,指出其研究不足,以作为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是择优推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研究成果的学术文摘类期刊。本刊强调学术品位,突出问题意识,倡导理论创新,兼及新知文趣。为开拓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新境界,扩大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影响,力求综合反映对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有深刻见解的学术成果,敏锐追踪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引导作用的前沿课题和热点问题,积极关注基于科学批判精神并在学术层面展开的争鸣与评论,精心提炼对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的论著精华。在广泛收集、严格筛选和着意梳理信息的基础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已形成集学术性、前瞻性、批…  相似文献   

18.
中国粮食安全研究的新进展: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安全对中国而言具有异乎寻常的意义,在学术界围绕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也形成了许多研究成果。从概念界定、粮食生产和需求、国内粮食市场、国外粮食贸易以及粮食安全的基准和测度等方面,对现有关于粮食安全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指明方向,将有利于深化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自近代以来被边缘化。人们对儒学的认知和研究存在诸多的问题。要走出中国儒学研究的困境,一是在方法上,应当继承儒学研究传统,重视经学、训诂学的价值,合理吸收西方有益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二是在价值立场上,应当以中国阐释中国,摆脱中国哲学(儒学)西方化或者是在中国的西方哲学的模式,走中国道路的学术自信之路;三是在学术态度上,应当走进儒家经典来研究儒学。  相似文献   

20.
中国模式的研究是近几年来不同学科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大量研究成果主要围绕中国模式讨论的缘起与概念、中国模式的社会属性与内涵、中国模式与新中国两个30年、中国模式与中国问题、中国模式的价值与未来等几个方面的具体问题展开的。不同学术观点的背后,隐含着对中国模式的不同理解和对中国未来发展道路的不同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