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胡锦涛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成功地实现了对于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的实践诠释,更新了发展理念,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理论,明晰了实践诠释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的第一要义、基本出发点、根本要求和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基础研究是一门着眼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领域中思想解放的宏观历史进程,以深入研究经济变革中的一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经济发展观为理论重点,以彰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创新优势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实践目标的学问。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创新困境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经济体制转型和基本经济制度构建为内涵的经济制度创新始终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然而,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创新面临着路径依赖、制度博弈以及生态限度等困境,由此决定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实现必须积极寻求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和恩格斯着眼于经济学的理论视野,不仅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构建问题,而且深入探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经济体制基础以及经济生态制度基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许多重大的问题如生态环境问题、经济发展问题、社会建设问题等都具有较为广泛而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思想,萌发了主体补充理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先将主体补充由理论萌芽概括为系统全面的"主体补充论",又发展到"共同发展论",至党的十四大实现了由"主体补充论"到"共同发展论"认识上的飞跃;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化和拓展了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思想,将"共同发展论"发展为"基本经济制度论",至党的十五大实现了由"共同发展论"到"基本经济制度论"认识上的飞跃。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两次飞跃,形成了党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全面、深刻、系统、正确的认识,用以指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获得巨大成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列宁从俄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对建设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基础进行了实践诠释。其中,“直接过渡”理念思维是列宁进行实践诠释的理念支撑,“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则是列宁进行实践诠释的最初尝试。总的来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列宁构建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过程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对"综合经济基础论"与"单一经济基础论"的论争进行了历史考察,对"综合经济基础论"的理论内涵和方法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充分肯定了它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贡献,指出了"单一经济基础论"在理论上的错误和实践中的失败,探讨了"综合经济基础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逻辑联系和理论上的嬗递与发展,揭示了从"综合经济基础论"到"单一经济基础论"再到"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之间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8.
坚持理论创新是江泽民同志一贯倡导的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论述的理论品质,《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论著,系统完整地体现了江泽民同志理论创新的思想。要着重从坚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理论创新的思想指南、理论成熟是理论创新的重要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理论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根本目的等三个方面理解江泽民同志的理论创新的思想。本文首次提出了理论成熟是理论创新的重要基础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王浩斌 《中南论坛》2010,5(1):63-65
列宁从俄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对建设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基础进行了实践诠释;新经济政策是在列宁“迂回过渡”建设理念的集中体现;总的来说,“新经济政策”在列宁构建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过程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的必要性、可能性扣基本内容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总的来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基础应包括市场经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公共财政制度、经济法律制度、经济伦理制度,甚至包括金融制度和税收制度等。所有这些制度之间构成了一种良性的逻辑互动关系,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是和谐经济与经济和谐之间、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和制度化的和谐社会之间的逻辑互动。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已经由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共同汇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再加上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的不断渗透,致使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严重受挫,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也成为世界经济危机的受害者。当然,中国环渤海地区也不例外。因此,必须充分估计全球经济危机对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的不利影响,并且要对全球经济危机对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影响加以评估的前提下,认定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综合优势支持,注重从实际出发正确地做出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抵御世界经济危机的战略对策创意,以求有效化解全球经济危机对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进一步提升环渤海经济圈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这两股潮流是在同一世界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但它们却有交叉,有重合,有矛盾,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效应是双重的,一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加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全球人口爆炸,粮食短缺,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空气污染等全球问题,它们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具体分析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就会发展目前它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理论冲突,实践冲突和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3.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探讨并研究如何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理念下,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特点,在"中心-外围"模型基础上建立修正多元空间经济模型,将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进行空间数理建模,并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进而系统性分析区域板块化模式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哪种更适合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研究结果显示:区域板块化发展模式由于存在显著的行政壁垒影响,将导致经济要素在各主体之间流动存在较大难度,最终导致长江经济带发展出现平均化均衡,不利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限制地区经济活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将不断削弱长江经济带内部各省市自身行政壁垒影响,改善区域内部贸易互通条件,进而提升经济要素在各省市之间流动的速度,最终促使长江经济带自发形成集聚化均衡,实现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优势产业空间集聚化转型存在一门槛值,而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将有效降低该门槛值,减少转型发展的投入,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的签署,CAFTA争端解决机制的条约化之路迈出了可喜的一步。CAFTA争端解决机制现有构架不能简单复制NAFTA,其完善也必须考虑各成员方的贸易依附程度、经济实力、自有的区域争端解决机制及各成员方的政治、文化与历史诸因素。CAFTA争端解决机制应从引进NAFTA投资争端解决机制、促使磋商、调解或调停程序机制化、具体化、完善现有仲裁程序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危机理论是马克思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和不可分割的部分.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理论形成过程,对于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均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 ,积极参与也是必然选择。但是我们在肯定由此带来的高效、利润和发展机遇的同时 ,更要充分、清醒地认识到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安全的巨大冲击。因此 ,我们必须立足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国情 ,一方面深化改革 ,增强竞争力 ,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参与的条件、时机和程度 ,采取积极、稳妥、渐进、务实的应对策略 ,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判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不平衡是经济地域运动中存在的客观规律。经济区域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经济发展的梯度差异也往往不同。文章在综合分析中外区域经济阶段划分理论的基础上,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区域经济划分的指标体系,并以此为标准对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了判定。  相似文献   

18.
《1 8 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黑格尔论纲”时期 ,在其中 ,马克思确立了他实践观思想的主要内涵和理论框架 ,这是马克思哲学实践观思想的内篇。稍后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的“费尔巴哈论纲”时期 ,在其中 ,马克思将《手稿》中的实践观思想运用到存在观、世界观和历史观的思考中 ,这是马克思哲学实践观思想的外篇。  相似文献   

19.
“经济人”与制度正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人”是在对现实生活中的人进行科学抽象的基础上形成的。理性、自利、追求利益最大化是经济人的主要特性。经济人的行为受制度规范和约束。但是,经济人不正当的寻租行为会导致不正义制度的产生。这种缺乏正义的制度不仅难以规范经济人的行为,而且会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带来严重恶果。因此,树立制度正义,实行有效的制度正义实施机制,实现经济人与正义制度的良性契合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南社研究没有统一协调的学术研究机构和学术研究组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大陆掀起了一阵阵南社研究的热潮。总的来看,在十几年中,南社研究取得了许多可喜可贺的成果,但近几年来南社研究却步履艰难,进展缓慢。2007年6月,我在上海参加了一次南社学术研讨会,对南社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发表了个人的看法。我认为,目前南社研究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南社研究总体上处于一个比较混乱无序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