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化思潮之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历史进程,反映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所经历的转变。从现代化的理论框架来看,百年来为振兴中国而进行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运动,都可统称之为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运动。为了探索中国现代化思想启蒙的发展过程,以本世纪中国几次大论战为线索①,考察现代化思潮发展的脉络,从一个侧面探索中国近百年来主要是“五四”以来现代化思潮演变经历的曲折过程,有可能获得温故知新的启示。从“中体西用”到“西化”、“中西互补”近年来研究东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学者大都形成一个比较明确的观点:现代化并不…  相似文献   

2.
留日运动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历史进程,反映了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所经历的巨变。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不是一个内在的社会经济渐进的自发过程,而是在来自西方冲击和现代国际环境影响下导致的社会激变,从而也使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从一开始就带有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一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近代史上开始于1896年,结束于1937年的赴日留学运动,是一场中国知识分子在经历了洋务运动的无功和甲午战争的惨败后赴日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和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运动。这一运动的勃兴,深刻地反映了处于严重民族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知识分子希望通过向日本学习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强烈愿望;这一运动的发展,又切实地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这一席卷世界的历史潮流,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中国现代化运动是一个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在内的全方位的社会历史文化演变进程。在中国现代化这一历史进程中,法制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保障机制。而作为静态意义上的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又是实现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相似文献   

4.
俄国十月革命之初,女性期刊广泛采编外媒对苏俄的宣传报道。一方面廓清社会妄议诽谤,另一方面秉持新闻媒体立场客观采纳各方言论进行报道介绍,使中国最早的社会主义革命思想得以传播,加快了女性解放与社会制度变革结合的步伐。之后学界和期刊围绕社会主义女性解放运动展开的持久讨论,从根本上厘清了女性运动与社会经济的问题、女性运动与国家政治变革的关系,从而确立了贯穿整个中国现代化进程乃至新中国成立后女性问题的解决思路,即通过国家体制革命解决女性问题。在以向警予为代表的中共革命家的论述中,将妇女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相结合的观点已成为一种理论认识,并外化于妇女运动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国人对于现代化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由“四个现代化”转变为现代化是“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一个包罗宏富的转变过程”。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革命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现代化范式”可以将革命史的内容包含其中,与“革命史范式”相比,“现代化范式”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实际情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可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不同社会制度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与现代化运动的关系进行了挖掘,确立了资本主义与现代化的可分离性,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包含的现代化内容,强调了实现现代化的运动是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和历史目标.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辉煌,即实现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内在的创造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美学史研究中,"距离"是一个老话题了,似乎烂熟到无话可讲的地步。但是,如果把距离问题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与由现代化进程而产生的"审美现代性"联系起来,那么它对于我们的意义却远未穷尽。本文以布洛和齐美尔的距离说为例,提出了两种"距离",即"艺术的距离"和"社会的距离",相应地提出了两种"审美现代性",即"艺术的审美现代性"和"社会的审美现代性",从而展示了"距离"与当代生活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追求,实质上是一个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在此学习中,我们不仅要看到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民主制度,更应该在深层认真对待作为其根基和背景的基督教文化。基督教与近代发端于西方的现代化运动,亦即以科学和民主为代表的世俗化运动,并不构成简单的冲突和不相容关系,作为价值形态的基督教,与作为工具形态的科学和民主,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并且,从根本上,基督教信仰恰恰构成了现代化进程的深层背景与基本动力和根据。  相似文献   

9.
王爱兰 《北方论丛》2007,(2):149-151
要实现法治现代化,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作为其重要的内在驱动力,从根本上影响着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但现代化的标准是把握和分析一个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和基本状况的尺度,在认识法律意识现代化含义的基础上,从内在标准即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所应具备的内在指标与程度,它包括法律信仰意识、主体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契约意识、诉讼意识和平等意识,外在标准即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外部体现及其对外部环境的现代化要求,它包括民主立法、依法行政、司法公正、法律监督几个方面,来剖析法律意识现代化的标准,既可以使社会更加准确地把握现代化的进程,又成为社会为之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结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问题作为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始终构成了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问题在中外社会结构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不同的表现样态.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作为一个有参照系因素的词,指国际间相对领先的发展水平。社会发展的现代化管理是指政府作为主体对社会发展的直接介入。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协调则指社会发展的活动主体是企业和民间社会,而政府只以间接的方式介入和对其进行调整。现代社会的标志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在此背景下,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困扰是传统社会无法包容的。这时,新的矛盾层出不穷,解决这些矛盾需要新的社会发展思路、新的社会组织、新的管理方式和新的调整手段,这一系列的总和,即构成社会发展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内容。本文特从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出发,就各国在社会发展现代化管理与协调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做一个图景式的初步归纳,以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发达社会,社会成员的地位构成及分配是历史发展的自然产物,因而社会成员趋向在已分化的地位之间流动。但对于当代中国(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国社会)来说,由于其社会正处于急剧现代化进程之中,且发生了根本性的制度变革——社会主义革命,则当代中国社会成员的地位构成及分配就还是一个涉足未深的课题。特别是,如果我们将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与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结合起来分析,相信对于认识中国社会和发展道路不无启迪。本文由于是对这一题目的初步讨论,只拟探讨当代中国社会的制度化结构,或目地位构成及分配的制度化结构,以及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传统宗族与跨国社会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平 《文史哲》2005,(5):88-96
作为中国农村尤其是南方地区的一种有效传统社会组织,宗族曾经被自20世纪以来的现代化、工业化和社会主义革命运动视为妨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封建落后组织而加以打击,一度销声匿迹。过去的20多年来,东南部乡村尤其是闽南乡村见证了宗族组织的普遍复兴。作为产生于明清时期的社会组织,宗族显示了其在全球化的现代化条件下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基于血缘上的认同(当今仍然是重要的几种基本认同之一),宗族成为联结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和东南亚的另一种跨国纽带。从闽南一个宗族的个案当中,我们可以探讨文化和社会传统组织在东南沿海的复兴与海外华人跨国社会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赵子祥同志是中国社会学恢复和重建工作的早期参与者之一 ,长期以来一直在社会学领域辛勤地探索。《变迁中的困惑与解脱》一书就是他 2 0多年来思考与研究的结晶 ,从这本书里 ,可以看到一位社会学者艰苦的探索历程 ,同时也从学术的角度折射出我国在这 2 0多年的社会变迁和发展进步。中国社会学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重建社会学的 ,他们始终是站在时代前列 ,站在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前沿来反观这一进程。这也就决定了中国社会学的一个主要趋向 ,即重视应用社会学的研究 ,尤其重视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关注和思考。子祥同志…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已取得初步的成果,但是,它同时也清楚地昭示了现代化作为一个总体性进程所应具备的远为深刻远为复杂的内涵。在具体的技术操作和经济运行的背后,人们发现了从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出现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的冲突,以及这些冲突对现代化的制约和影响。于是,以人的素质提高和文化转型为内涵的人的现代化就同社会的现代化,即经济、政治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一起,并行构成中国现代化的基本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6.
王国宇 《船山学刊》2005,(2):176-178
晏阳初作为现代中国具有世界影响的乡村建设运动的奠基人与倡导者,在长达近70年的乡建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乡村改造方法论思想,探讨这一思想并对其做出中肯的评价,对解决当代中国农村在走向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某些问题,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晏阳初的乡村建设方法论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植根在中国基层治理的历史演进之中。传统中国的基层治理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消极治理,其蕴含着国家消极无为与社会自然之治之意。晚清以降,中国开启了现代化的历程,国家政权不断下沉,基层治理模式开始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产物,诞生之后又作为历史要素汇入中国现代化进程之中,以“新”的面貌开启了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迈入新的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经过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开辟和指明了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向,这种新路向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就是“以人民为中心”。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是实践活动,中国现代性的逻辑起点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人与社会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主题,中国现代性同样以人与社会的发展作为基本主题,关注的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与社会的当代发展问题.中国现代性作为话语体系是一种主动的理论自觉,表现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理论基础,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显性逻辑,...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爆发的并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五四运动具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以往在五四运动的研究中,谈的最多是其政治和历史方面的原因,即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就宏观意义上的五四运动或者把五四作为一个以五月四日为中心外延了的历史时代来说是不错的,但是就这一运动本身作为一次中国学生运动而言,除了上述两点之外,其所以发生,更重要的和直接的历史前提则是五四以前中国学生运动的深入发展。如果没有五四前的已经蓬勃发展的并且根源于中国社会之中的学生运动,那么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使得中国学者们对于方兴未艾的欧美绿色运动以及形态各异的生态环境理论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种关注中,欧洲生态社会主义由于其更贴近我们的意识形态传统而获得较高评价,且多视其为未来欧洲新社会运动的主流和希望。我们在充分肯定生态社会主义之社会贡献的前提下,拟就该思想流派的两个基本论点即生态环境危机与基本社会制度的关系、生物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问题谈点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