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数字化出版的发展,高校学报和学术期刊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新挑战。为应对这一新形势,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的部分期刊,于2011年初联合创办了系列网刊"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简称"专业网刊"),对各期刊文章同步进行数字化编排和专业化重组,共同打造10个主要一级学科的专业网刊,通过中国知网整体传播,探寻高校学  相似文献   

2.
2012年4月6日,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建设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徐维凡、出版处处长田敬诚、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常务副社长汪新红、《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执行主编姚申等来宾,以及联合主办"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的各名刊学报负责人等。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向农、黄永林也莅临现场并致辞。徐维凡在致辞中表示,推动高校期刊建设需要促进资源整合,要集中各学校的学科优势办好专业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包括《马克思主义学报》、《文学学报》、《哲学学报》、《历史学报》、《政治学报》、《法学学报》、《社会学报》、《教育·心理学报》、《传播学报》等10种一级学科专业期刊,由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的21家高校学术期刊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4.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展开和出版体制改革的推进,高校期刊必定面临着新一轮的改革。由于高校期刊体制多年不变,一校一家综合性社科学报的现状已无法满足高校社科事业发展的要求,填补高校一级学科权威期刊的真空,创办打破校域界限、统摄高校科研力量的一流专业期刊已成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5.
《社会学报》是由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的期刊联合主办的"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10种网络专业刊之一,也是中国第一本社会学专业网络期刊。它的独特性在于由多家大学学报提供稿源,与纸质学报同时出版,集众家学报社会学栏目之所长,采各学报编辑风格之精华,为读者提供社会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动态。  相似文献   

6.
7.
2015年3月12日至13日,由《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与"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联合编辑部共同举办的首届学术期刊文学编辑论坛暨"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文学学报》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本次论坛旨在加强文学编辑的学术与业务交流,探索学术在线平台的发展趋势,得到了全国社科规划办及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的指导和支持。与会者有来自全国40余家学术期刊的50余位主编和文学编辑,《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主编李宗刚教授也参加了这次论坛。  相似文献   

8.
《哲学学报》是由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的期刊联合主办的"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10种网络专业刊之一,2011年创刊,逢双月出版,通过中国知网免费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哲学学报》追踪国内外哲学理论前沿、关注学术热点,致力于促进国内哲学学科的长远发  相似文献   

9.
"核心期刊"概念漂洋过海传入我国,已风风雨雨30余载,既推动了我国期刊理论建设和学术发展,又在学术与期刊评价等方面滋生出诸多负面效应。钱荣贵先生《"核心期刊"与期刊评价》一书的出版,是校准"核心期刊"理论的重要成果,也是端正对"核心期刊"认识的心血之作,具有很强的理论建设和现实警示意义,有助于客观认识和正确对待"核心期刊"的作用,推动学术事业的繁荣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双一流建设的启动让日趋边缘化的高校学术期刊人看到了走出困境重回学术传播中心的机遇,但要抓住这个机遇却非易事.世界一流的 目标意味着双一流建设必须对标国际学术,学术评价参照系的改变将不可避免,未走出国门的高校学术期刊很难为此作出直接贡献.高校期刊同仁们提出的仅限于一社一刊的窄化了的内涵式发展举措并不能改变这一现状,故有必要重新审视双一流建设与学术期刊的关系,重新界定高校学术期刊内涵式发展的含义,从高校学术期刊整体层面整合资源、调整结构、重建体系.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推进,一方面,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体系之于确立学术话语权和评价话语权的重要性日渐显现,而中国缺乏体系化的国际一流学术期刊的弊端逐渐暴露;另一方面,单纯以计量的方式简单对标国际学术与破除四唯五唯和SCI至上的行动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紧张.破解之道在于重建专业化、规模化、体系化、国际化的学术期刊集群,因为这既是双一流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也是重建学术评价体系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1.
关于学术期刊在防止学术不端行为方面的责任和作用的讨论,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2008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发起,参加第七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高层论坛的50家学术期刊,就曾经发表过《关于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第五届高校学报名刊主编论坛又重提这一话题,表明了学术期刊对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视,并想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但是,我们认为,防止学术不端行为应当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学术期刊在防止学术不端行为方面的责任和作用是有限的,不宜估计过高。现就这个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已在论文评审费中扣除)。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刊上述声明。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每一新版"核心期刊"、"来源期刊"的发布都会在学术界和期刊界引起强烈震动,"以刊评文"盛行使学术评价的危机正在显现。危机的表象是被异化和简化成排行榜的学术评价大行其道,在危机的背后是评价机构与评价对象间双重的信息不对称,危机的后果则是学术批评的式微与学术诚信的缺失。面对危机,却难觅具有操作性的"以刊评文"的替代方案。尽管学术评价应回归学术共同体的评价基本已成学界共识,但如何才能体现公正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解决的唯一办法就在于学术民主,由学术共同体的代表根据"民意"来进行评价,并有效地接受学术共同体的监督。因此,表达"民意"和进行监督的平台至关重要,最合适的平台无过于学术期刊。真正能成为某一学术共同体交流对话平台的学术期刊必须具有学科专业(专题)边界清晰、开放、通畅传播这三个特征,而目前却鲜有这样的平台。因此,重建学术评价机制的逻辑起点应该是,改变封闭和半封闭的综合性期刊占据多数的现状,建立起以开放的专业(专题)期刊为主并能通畅传播的学术期刊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学科专业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演进、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学术组织系统建设的设想。以学科群为基础建立的基层学术组织,是一种开放、弹性、灵活的组织,有利于校内资源共享,有利于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一体化建设,有利于提高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有利与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有利于教师的柔性管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相似文献   

15.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是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也是社科期刊编辑义不容辞的责任。文风作为一种功能性“话语”资源,是学术前沿活力的呈现,对于学术话语体系的优化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一段时间以来,社科期刊编辑群体的文风状况不尽如人意,因学风失位、文风失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仅成了编辑业务的“硬伤”,也成为学术期刊的“软肋”和学术话语的“短板”。这进一步表明,文风建设是社科期刊编辑不曾“结项”的研究课题,新时代语境下的文风重构是必要的;其目标任务应基于“三大体系”构建的认识高度,体现五个学理维度,也即价值观念的正确性与导向性,内容资源的真实性与丰富性,形式结构的严整性与实用性,语言文字的规范性与生动性,制度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近期,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正式公布了2010年度"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评选结果,《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连续第二年荣获一等奖,在荣获一等奖的人文社科类期刊中位列第4。  相似文献   

17.
近日,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根据《关于组织2009年度“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评选活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对截至2009年11月30日,已收录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科技期刊栏目的教育部主管的期刊,就期刊的影响因子和他引率、网站收录论文数和下载量、期刊入网的完整性及期刊编委的国际化程度、开放存取等指标体系进行严格统计分析、评审,共评出一等奖30个、二等奖65个。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中4所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深入剖析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进而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四维平台”课程体系,探析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四维平台”课程体系的实施建议和对策。旨在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我国高校外语专业教师的科研绩效与学术群体状况,采用文献计量法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00年以来在CSSCI检索源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引文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外语领域教师科研队伍出现了科研绩效较高的教师群体和学术带头人,并形成了较为紧密的学术凝聚子群,但还存在高价值的研究较少、合作水平偏低的状况。针对这种情况,相关单位应制定相应科研政策,支持与鼓励高质量研究成果产出;高校外语专业教师应加大校内外科研合作,在团队协作中共同提高科研绩效。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工作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我刊现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所以,向本刊投稿并录用的稿件文章,将一律由编辑部统一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进入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凡有不同意者,请另投它刊。本刊所付稿酬包含刊物内容上网服务报酬,不再另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