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5 毫秒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各帝国主义国家对苏维埃俄国发起了战略围攻。俄共(布)为了构筑稳固的远东防线,保护社会主义营垒,主动与中国国民党结为联盟。为了弥补国民党的先天不足,充分发挥俄共(布)与国民党联盟的作用,俄共(布)与共产国际便精心筹划国共两党实行“党内合作”。这种违背马克思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理论的“党内合作”,从一开始就注入了必然失败的因子。  相似文献   

2.
随着俄共(布)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俄共(布)的中央机构逐步建立起来。俄共(布)的中央机构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党代表大会、党代表会议,二是中央委员会及其政治局、书记处,三是中央检查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这三类中央机构的创立,体现了权力的分工和制约。这种权力结构的建构,是列宁为俄共(布)和国际共运留下的宝贵遗产,对当今中国共产党加强和改进党内民主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久以来,史学界对于维经斯基首次来华的研究资料比较匮乏,而作为共产国际和俄共(布)远东局派往中国的第一位代 表,维经斯基在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增强共产国际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之间的联系、促进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方面的作用不 容忽视,甚至可以说是在中国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共产国际为推进世界革命,派维经斯基前往中国开展工作。作为第一位代表俄共(布)奉命赴华的俄共(布)代表,维经斯基的重要使命是了解中国国内的情况,与中国的进步力量建立联系,帮助中共做好建党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与干部准备。为此,他在1920年4月到1921年2月在华期间,积极帮助早期的中国革命者在各地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俄华通讯社对十月革命进行报道,印刷出版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书籍,指导各进步刊物宣传革命,创办外国语学社对进步青年进行理论教育,并从中选拔优秀者赴苏学习。等等,从而为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论列宁的党政关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政关系,是社会主义国家中一个基本的政治关系,它处理得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领导俄共(布)执政的七年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关于如何处理党政之间关系的理论。认真研究和探讨这一理论,这对于我们如何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国家的党政关系,对当前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一、列宁党政关系理论的形成列宁的党政关系理论,是列宁在领导俄共(布)执政的七年中逐步形成的,其中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严格地说来,从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到1919年3月俄共(布)八大以前,…  相似文献   

6.
政党执掌政权只有避免执政危险,才能长久地确保执政地位。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列宁就已经开始思考如何避免执政危险的问题,他深刻地认识到俄共(布)执政面临着急躁冒进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以及被俄国旧文化所征服的危险。列宁对如何避免这些执政危险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探索,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了俄共(布)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7.
共产国际及联共(布)中央酝酿并改变了“西安事变”的历史走向。“西安事变”始终是围绕苏俄远东战略安全的核心利益展开的。国际地缘政治是研究“西安事变”发生发展的前提。张学良事变的动机在于借助中共谋求苏俄的国际援助,以“西北联合政府”取代“南京国民政府”。事变后的政治态势出乎张学良所料。张执意护蒋回府,是幻想破灭与政治谋骗双重打击下的无奈之举。  相似文献   

8.
全面抗战时期,共产国际、联共(布)对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给予了密切关注:维护毛泽东在中共党内的领袖权威;帮助中共开展马列宁主义学习教育;指示中共拓展党组织和健全组织制度;建议中共加强干部管理工作;规劝中共纠正整风运动中的偏差。共产国际、联共(布)的这种关注,对于中共加强自身建设及其领导人民争取抗战的胜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托洛茨基     
本文按时间顺序,纵向考察了俄共(布)历史上争议颇多的历史人物列·托洛茨基的一生,全方位分析了作为职业革命家的托洛茨基在十月革命前后的一系列活动。笔者认为,作为俄共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托洛茨基从1898年参加革命,直至1940年去世,他始终在不断地耕耘,为俄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当然,在他的一生中,也犯了许多错误,有些错误是无法原谅的。因此,实事求是地评价托洛茨基一生的功过,是本文作者的初衷。  相似文献   

10.
苏维埃俄国的一党制,即由俄共(布)一党单独掌握全部国家权力的制度,形成于1918年末。到二十年代初期,俄共(布)成为国内唯一的政党。对于苏俄一党制的形成,许多西方学者都作了片面的乃至歪曲的解释,试图证明马列主义的原则就是与多党制格格不入的,社会主义革命本身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党统治的政治制度。六十年代中期以来,一党制问题逐渐在一些苏联学术著作中得到反映,1981年出版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苏联过渡时期历史的基本问题》一书列出专目论述了苏维埃俄国的一党制,认为这种政治制度的形成是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李大钊率先在中国肯定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最先也最彻底地倡导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并由此成为共产国际和俄共(布)远东局派来的人心目中组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人选。从这一点上说,在近代中国"研究历史最有成绩"、"最彻底最先倡导唯物史观"的李大钊,堪称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奠基者和第一人。  相似文献   

12.
在瞿秋白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期间,由来已久的中国留苏学生中间的派别纷争愈演愈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瞿秋白对学生中的派别争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留苏学生的教育问题提出了质疑,从而与共产国际产生了意见分歧。在随后展开的联共(布)清党运动中,瞿秋白受到强烈冲击,并被解除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职务。  相似文献   

13.
正"新经济政策"是列宁领导俄共(布)在探索落后俄国如何走向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正确分析世情、国情和党情,大胆探索,开拓创新,重视实践经验并及时修正错误而获得的理论成果,是俄共(布)史上一次意义深远的思想解  相似文献   

14.
十月革命后,列宁对俄共(布)①实现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了艰辛探索:一是严明纪律,党的纪律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二是严格考察,规范党员入党条件和注重党员质量的提高;三是严惩腐败,严肃查处党内腐化堕落分子;四是严密监督,确保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和勤政务实。虽然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与十月革命后的俄共(布)有显著不同,但是列宁对俄共(布)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探索对于中国共产党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承载起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关系的研究是国史、党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历来备受中央领导层和国内外史学工作者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从共产国际驻华代表与中国革命关系的特定视角和内容出发,深入挖掘和探讨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愈来愈成为众多学者关注与研究的焦点。随着许多独创性见解的提出,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也存在一些误区和争议,亟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学界一直认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为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独创,本文在最新公布的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的基础上,认为中共在由一个幼年的政党转变成为一个成熟的政党的过程中,共产国际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共产国际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所产生的有益的影响作初步分析。首先,土地革命初期共产国际的某些正确指示及后来某个时期策略上由“城市中心”向“农村中心”的转变,为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起了政策上的导向作用。从大革命失败到中共六大前夕,共产国际强调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为红军…  相似文献   

17.
俄共(布)的建设与苏俄社会主义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和俄共(布)在苏俄要不要同德国签订和约的问题上反对“左派共产主义者”的革命空谈,指出其思想方法上的原因一是主观脱离实际,二是教条主义,不恰当地乱套革命理论。经过思想工作和思想斗争,党端正了思想路线,通过了赞成苏俄同德国签订和约的决议,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和发展了社会主义事业。1921年春,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这一时期,俄共(布)强调党的统一,反对派别活动,使党能够正确地制定并顺利地实施新经济政策;俄共(布)还强调党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就这个问题展开了积极的实践,促进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这说明,俄共(布)把党的建设与经济政策的转变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18.
季诺维也夫的浮沉及评价张佩侠葛里戈里·叶夫谢耶维奇·季诺维也夫是共产际第一任领导人(共产国际执行局主席),也是联共(布)重要领导人之一。季诺维也夫的政治生涯怎样?其最终命运究竟如何?对他应作如何评价?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粗略地评述和探讨。一、瑕瑜互...  相似文献   

19.
魏金斯基与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初期传播渠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往人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期传播史时,几乎将全部注意力放在日本和俄国,认为主要是通过这两个渠道传播到我国的。该文通过考察俄国共产党(布)远东局代表魏金斯基来华后的情况,认为通过美国(主要是英文)也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列宁主义的渠道之一。通过这个渠道,使中国人民更多地了解了俄国十月革命以后的情况,了解了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情况。魏金斯基来华后的中国,日语文献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所占有的压倒性优势,逐渐被间接来自俄国、共产国际的文献所代替,而来自俄国的影响在理论上逐步支配着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而在这方面,通过美国这个中介的作用则是不应该被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成立于60年代的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是俄罗斯最权威的中国问题研究单位之一,是政府制定对华政策的智囊机构.这里的研究热点和范围,代表了俄罗斯对华研究主流和方向.了解俄罗斯研究中国的情况和前沿信息,就一定要对远东所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