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技术的更迭实现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和选择权。这一现象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发展的同时,也充满了新的挑战。一些媒体的无序竞争、算法推荐机制的个性化和大学生主体意愿的选择性接触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自己构建的“信息茧房”而无法自拔。“信息茧房”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巩固,阻碍大学生全面发展,降低大学生道德底线。对此,应通过创新媒体管理机制,严格把关内容推送;优化算法推送机制,唤起大学生破茧意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立足实践促进大学生发展;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预防“信息茧房”形成等路径助力大学生破除“信息茧房”。  相似文献   

2.
数字时代的传播环境变迁影响着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一方面,多元载体、媒体融合和科技赋能催生的多样化表达,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叙事空间;另一方面,制度模糊、“去中心化”和圈群固化的现实困境,为意识形态话语权带来分化、消解的潜在弊端。学生圈群“信息茧房”效应是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消解的外化表征,也是重新掌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着力点;“信息茧房”的瓦解与预防,也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守正与创新的重要战略。唯有严把信息入口、整合信息出口、强化精准供给,才能为夯实意识形态话语权占据主导地位提供现实基础;唯有推崇表达创新、强化氛围营造、发挥技术效能,才能为实现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创新开辟更大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伴随我国互联网事业的蓬勃发展,“信息茧房”在我国互联网情境之中出现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产生了影响。就其生成和发展的脉络来看,“信息茧房”的条件是“回音室效应”也即同质化信息的反复传播,受众被困于同质化信息中从而形成“信息茧房”,其可能的后果就是“群体极化”。“信息茧房”可能会阻碍主流意识形态的社群传播,也为负面信息的群体传播创造了条件,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狂热化的网络舆论事件。为了降低“信息茧房”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负面效应,必须要从思想层面唤醒网民的公民意识,以尽可能消除“茧房”的壁垒,从文化层面针对不同类型的“茧房”进行不同的文化传播,还要从法律层面构建网络监管机构,以保障紧急情况下对信息的及时监管。  相似文献   

4.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日臻成熟,通过“网络算法”推送个人感兴趣的信息形成的“信息茧房”却让受众成为“信息孤岛”的“原住民”,它桎梏了信息的自由流动和传递;导致“沉默的螺旋”不断增大;削弱了“把关人”的作用。计算机通过大数据隐性地给个人匹配相似的信息,并为用户推荐相似的传播方式,这些现象都对主流意识形态具有消解和孤立的作用。个人慢慢会处于自己编织的“信息茧房”困境中,因此,需要主流意识形态的监管者牢牢掌握话语权;转变话语的讲述方式;提高网络信息的供给侧改革;占领网络领域的主战场,防止意识形态领域主体空间的挤压和缩小。   相似文献   

5.
网络环境中“信息茧房”负效应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个体信息碎片化下的认知偏差;第二,个体“情绪偏爱”下的选择性接受;第三,群体效应影响下个体的非理性共享。具体表现为网络谣言、“后真相”时代的网络舆论发酵;网络泛娱乐化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消解;多元文化圈对个体特别是青少年文化认同、身份认同、传统人文精神塑造的挑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新形式,面对“信息茧房”负效应,亟须发挥引导作用:通过转变话语方式、思想价值引导突破网络社群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信息“把关人”和议程设置;强化网络法治意识;树立网络用户正确的文化消费观,促进拟态环境下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网络生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网络个性化信息消费时代,信息茧房带来的社会文化风险受到广泛关注。在“千人千面”的个性化表层之下,陷入“茧房”是让用户走向内容趋同还是趋异,是具有争议的学术命题和亟需检验的现实问题。基于BERT模型,以新浪微博用户(N = 2 143)为样本,实证检视社交网络内容生产中的用户“茧房趋同性”现象。主要研究发现:(1)任意两个用户的内容相似程度,能够通过彼此的“茧房”程度予以表达和预测;(2)“茧房”程度越高的用户彼此的内容相似程度越高,“茧房”程度差异越大的用户彼此的内容相似程度越低。结果从相似关系视角拓展和反思对信息茧房的认知,有助于深入刻画社交媒体UGC用户趋同背后的复杂机制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视域下信息传播呈现内容碎片化、形式精细化、结构扁平化及主体复杂化等特征,暗含着信息茧房的潜在风险.把握各类信息茧房的形成风险及其表现,分析数据鸿沟、信息割裂、主流式微及话语隔阂等现象出现的本质原因,从信息的生产供给、话语表达、评估保障及管理互动四个维度入手,探讨信息茧房风险防范的制度规制,既是基于时代发展特征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现实需要,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制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大数据为依托的智慧媒体的兴起,推动了信息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为新时代高校党建带来巨大的赋能效应与机遇。但消息滤镜、特色画像、信息个性化消费导致了信息茧房与圈层固化,形成了与提升高校党建质量的现实冲突。高校党建要探索构建“智慧党建”系统,驾驭并利用“算法”创新组织形式、描述方式与话语体系,突破信息茧房与圈层固化,构筑线上线下相呼应的党员及群众的“注意力市场”,不断提升高校党建的引领力、教育力、穿透力与辐射力。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时间要求。文章立足国情时政,在“中国梦”的伟大旗帜下,探讨高校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0.
社交网络的兴起使得人类社会重归部落化,社群化生存是现代人的生存方式。相较于算法推送形成的信息茧房,社交网络中的信息茧房更能决定民众的信息结构、信息质量和价值立场,社群成为民众获取外部资讯的第一媒介和中介,其塑造的回音室效应使得社群群内同质性和群际异质性双向增强,产生的信念回响效应增强了虚拟群体的集体记忆和身份认同。本文分析了职业、性别和网络世代三个最为典型的舆情遮蔽,认为“后真相时代”建构“后共识”更为重要,“破壁”和“出圈”、构建情感按摩机制、重构社会对话秩序和重建群际认同是未来舆情治理的重要路线图。  相似文献   

11.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理性价值观是当前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高校部分大学生价值观错位,其原因一是转型期社会的负面影响;二是学校、家庭教育的偏差;三是高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四是大学生自身素质存在缺陷。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培育爱心和责任心,在社会实践中磨炼,培养自律精神是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作为当前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媒介手段,表情包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和社交方式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价值认知、价值情感以及价值实践造成困扰。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表情包生产消费机制的主流价值导向,加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表情包叙事方式,利用表情包调动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集体记忆。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文化环境呈现出多元并存,自由发展的显著特征。大学是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的“小社会”,出现了多元文化和价值观交锋的局面。文化多元化给大学生提供了价值多样性选择的空间,也让大学生感到迷茫和困惑。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念。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分析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于巩固青年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主流价值观边缘化危机”列为中国未来10年的严峻挑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当下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复杂情况和弱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倾向。这种现象的存在是由于主流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社会结构的急剧分化导致各种社会思潮纷纷登上意识形态舞台争夺话语权,“理念崇拜”的历史心态容易接受西方的社会思潮,消费主义对民众日常生活的渗透等诸多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李世勇  徐敏 《国际公关》2023,(8):170-172
随着现代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网红”成为流量热词。为充分了解大学生关注“网红”的基本情况,以及“网红”对大学生价值观造成的影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发现,娱乐性和有用性是大学生关注“网红”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大学生能够客观地看待“网红”现象,但是“网红”衍生出来的“网红经济”和“网红文化”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和思政教育产生了双重影响,需要政府、社会和高校的多方协作,共谋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化、全环境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文化环境呈现出多元并存,自由发展的显著特征。大学是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的"小社会",出现了多元文化和价值观交锋的局面。文化多元化给大学生提供了价值多样性选择的空间,也让大学生感到迷茫和困惑。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念。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分析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于巩固青年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构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影响的调查,旨在分析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构成和倾向,试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引导当代大学生构建科学的主流价值观的具体途径和方法,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参考,为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社会转型与人生转型的交叉点上,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心理结构,认为当代大学生逐步形成了“以社会为坐标,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随之而来出现了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以及不同主体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大学生作为多元化背景下的一个群体,其人生价值观念、价值取向的选择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甚至造成集体价值与个人价值孰轻孰重、理想与现实何去何从等困惑。这些困惑的出现有社会、家庭及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需要从内外两方面着手全面引导,除了营造良好的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外,大学生也要加强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20.
何亚慧 《国际公关》2023,(23):188-190
当前短视频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成为他们休闲娱乐、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介,但短视频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培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同时其内容的泛娱乐化、功利化等特征又弱化了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本文在探讨短视频与主流价值观关联性的基础上,通过调研剖析短视频视域下大学生主流价值观认同的现状,并从“外部保障:政府监管”“基本途径:高校教育”“重要环节:平台自律”“内在动力:自我教育”四个维度探讨短视频视域下提升大学生主流价值观认同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