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说文解字》训释的体例一般是先解释字义,再阐释字的构字理据。很多训释,训释词与被训释词貌似义合,实际在语义上是不等值的。这种不等值训释包括上下位关系、同位关系和整体与部分关系三类不等值训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尔雅》的训释从三大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描述:《尔雅》辑录故训,兼采并蓄,其训释的性质与方式有着种种不同的复杂情况;《尔雅》不是出自一时一人之手笔,其编次与训释的条例既有出自初编者的主观构想而产生的一定条理规律性,也有源于不同编集者构想安排的参差以及不同传注训诂材料的客观原貌而形成的某种凌乱糅杂性;《尔雅》的训释术语、形式,前三篇比较单一,后十六篇则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3.
方言是语言的历史积压层,也是社会文化的历史积压层。从文化角度训释方言词语,不仅可以通过方言考察地域文化特征,而且可以利用地域文化特征去探求方言词语的语源意义,考订有争议的方言词的本字(正字),训释疑难方言词。这将有助于方言研究的深入,亦将大大拓展训诂学的外延。1、根据特定的地理条件及形成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等,训择方言词语。2、分析历史移民对方言形成的影响来考释方言词语。3、根据所称事物的功能、外形等来考订方言词。4、传宗思想与方言词语的考释。5、婚姻礼俗与方言词语的考释。6、禁忌迷信与方言词语的训释。7、商业文化的影响与方言词语的训释。8、外民族文化的影响与方言词语的考订。  相似文献   

4.
古注的训释很大一部分是文意训释。《左传》杜注中有数十条"某犹某也"的训释,训释词和被训释词之间的关系可分义通和义隔两大类,前者指义同或义近,但又同中有异,后者表面相隔,实际相通,异中有同。两类中又各自涵括多种不同的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要确定《尔雅》中的被释词语,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字与词的关系问题,一是被释词语的位置问题。《尔雅》全书被释词语总计2877,以往学者们都说《尔雅》汇集了4000多个词语,是将训释词与被释词语混为一谈了。  相似文献   

6.
“落英”争论至今未歇,各家论证之义未必让人认同,但其研究方法却不无可鉴之处.从“落英”词义论证得到一般古文字词训释方法的启示,以期对语文教学和汉语语言研究有所帮助:解释古文字词,从训诂学角度加以训释往往是最重要的方法,传统的训诂学从字的形、音、义三个方面着手加以训释;其次,组合搭配、文理、情理以及非文学角度也是训释古文字词不可或缺的论证方法.  相似文献   

7.
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有丰富的专业词汇训注材料,涉及军事、医学、工艺、刑讯、商贸等.胡注比较准确和科学的各类专类用语训释,对《汉语大词典》等辞书专业用语的词目和义项失收、释义不确、释义分歧等现象有改进作用,是辞书编撰和修订可资参考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8.
古代训诂的方法用于释词,声训和形训至汉末便逐渐被淘汰,只有义训的方法得以独存并沿用不衰。章黄学派把义训分作巨训和义界两类,以古人释词的资料,还有一种描写譬况的释词方法可以归入义训的范畴。本文分析总结了互训、义界、描写譬况在释词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情况,说明尽管各种释词方法在古人的释词实践中不断成熟,但至今仍然有待于后学进一步努力,使义训的释词方法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9.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总结了许慎<说文解字>连绵词训释的通例,并以此对今本<说文>部分不合通例的释义进行校补,但是对绝大多数衍音连绵词和一部分义合连绵词的训释,段玉裁并未按通例进行校补.对段氏所作校补的考证,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连绵词的来源与特性,摆脱字形束缚,坚持从音、义的角度训释连绵词,规范连绵词的释义方式.  相似文献   

10.
古代汉语语词训释应当与方言词汇研究结合起来.曾经盛行于北方的口语化程度较强的元曲,不少词语仍留在北方方言中.文章训释了元曲中的部分仍然存在于晋语并州片寿阳话中的词语,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经传释词》署名王引之,其实应是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二人合作。这在《经传释词》全书的训释中,在王引之自己的多次说明中,在当时诸贤的评说中,在王念孙手校本和其他稿本中,都可以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全面考察了《说文解字注》“叙”的词语训释方法,对其体例术语归纳出了十七种类型,具体有形训、义训、声训等。  相似文献   

13.
《释名》声训的诠释方法与训释条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释名》声训的诠释方法与训释条例刘兴均东汉刘熙《释名》对一千五百又二条物名都能从声音的角度加以联系,找出一个音义相近的词语作训释词。其视野是开阔的,思维取向是广泛的。他象诗人一样展开联想的翅膀,把遍读经书的心得与个人生活的丰富阅历结合起来,对百姓日常...  相似文献   

14.
释四方     
东南西北四字作方位之名,除南皆非本义,许君未尽知,知亦未尽明也。退处多睱,聊事论释,愿与同好一商定之。东《说文解字:“东,动也,从日在木中。”以动训东,谊犹近是。渭“从日在木中”,则不免望文生义,而与五  相似文献   

15.
连词“而”的用法灵活多变,极为纷繁。它可以连接谓语(动词谓语、形容词谓语)、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连接分句。所连接的两个成分之间的关系,有並列、顺承、转折、递进、偏正等关系。这是连词“而”的基本用法。此外,由于它和“以、与、如、则、乃”等词古音相近,又常通用。《经传释词》、《词诠》对这些通用的词例有的作过训释,但是没有具体说明训释的语音根据、用法的由来,因而使人感到同一“而”字  相似文献   

16.
唐诗口语词训释 ,5 0年代初期的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为里程碑之作。至 80年代研究趋于兴盛 ,随之渐趋沉寂。在以往的研究中 ,唐诗有些疑难词汇 ,形成积累性误解 ,有些看易实难 ,仍然没有得到解决。选择其中的联绵词、单音词、复音词 ,以及口语性特强的 ,具有代表性常用词 ,进行讨论解决  相似文献   

17.
<经传释词>创立了按上古声纽排序的方法,这种排序法体现了高邮王氏父子以声为纲的训诂主张,有利于训释虚词,比前人有很大进步,对后人有很大影响,并与西方拼音文字的排序法具有一致性,因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训释<祖堂集>中若干词语,这些词语均有补正<汉语大词典>、<辞源>、<中文大辞典>等大型语文辞书阙失--包括词语失收、词义缺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试论《孟子章句》中的声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广义的声训说,论述了赵岐《孟子章句》中的声训方法。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孟子章句》里所用声训之语料进行定量分析:其一,训释词与被训释词语音相关;其二,训释词与被训释词语义相关;其三,赵注运用声训的目的。由此也证明了“声训”的界说还是以广义为宜。  相似文献   

20.
《诗·大雅·荡》历来注疏者甚多,其中有些词语的训释尚值得商榷。我们认为:应训“荡荡”为“广大”,训“疾威”为“非常威严”,训“辟”为“有法度”,训“谌”为“专一不变”,训“滔德”为“灾难”,训“兴”为“招致”,训“力”为“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