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墓志撰人、书人、题额者、刻工四者在制撰过程中关系发生变化。墓志刻工具有身份随意性,分工多样化的特征,他们凭借精湛的镌刻技能,可获得丰厚酬金。墓志镌人因出身低微,技艺世代承袭,具有保守性。一般而言,官府墓志刻工只允许担任本署令的伎术官,但在唐代墓志中亦存有特例。撰人、书人、题额者、刻工因墓主形成一种稳定的团队结构,这种结构在墓志制撰过程中因群体性合作得到强化和认同。  相似文献   

2.
2006年初夏,在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龙冈境内,出土了一方砖刻唐代墓志,墓志宽34.5厘米,高33厘米,厚5厘米,为两块同样大小的青灰色方砖合并而成。墓志文字15行,每行14字,共208字。志主赵=,由进士李乂撰文并书写。墓志全文如下:唐天水赵公墓志进士李乂撰并书公讳=,字子玉,天水人也,享年卅有六岁,咸通九年二月廿四日寝疾终于楚州盐城县龙泉乡□□里之私第。曾祖讳镐,登州刺史。祖讳端,泗州涟水县尉。父讳铢,盐城县尉。公,盐城次子也。兄?,前乡贡明经。公儒风相袭,积善成家,幼禀义方,长而道立。为人子止于孝,为人弟止于敬,及为父止于慈,与朋友交止…  相似文献   

3.
唐代洛阳的职业墓志撰稿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洛阳出土的唐代墓志中,有不少志文几乎相同或大致相同者。究其原因,应该是志文撰者自留底稿,然后根据不同情况加以修改而成。这些志文撰者是职业墓志撰稿人。墓志作为随葬物,是埋于地下的,一般不容易穿帮。但随着一方方墓志的出土,这一情况也随之大白于天下。这种墓志文一般都不署作者大名。  相似文献   

4.
唐代墓志书写中与权葬概念相近的权殡、权厝等词,并非都指临时安葬,迁葬也并非都是二次安葬,这涉及古代丧礼在唐代的延续和变迁。唐代墓志书写中古礼的殡(停柩待葬)和变礼的殡(安葬)同时并存,故权殡、权厝于私宅的墓志书写有些实则是对丧礼中殡期的描述,但现实研究中却常会被误解为临时安葬。唐人将停殡期书写为权殡、权厝、权窀,或省略殡期书写,将正式安葬称为迁葬、迁祔,这类墓志用语现象当与丧礼中停殡、启殡的仪式有关,因为殡期要在正寝掘地下棺或在丛聚于棺材外面的木材上涂泥,正式安葬时再将棺柩从殡地移出,迁祔墓地。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古典文献的发展史上,署名并非从一开始即存在,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探讨古典文献署名的源起、体式及特征等必须以原始文献为基础。汉魏之际,在经学、文学、史学的发展之下,经史子集四部逐渐出现了独立署名,以姓氏或姓名署,并在魏晋以后渐成常例。到隋唐时期,四部典籍和各类文体的署名方式基本确立,但又各有分野,其中以诗歌最为复杂多样,有自署,有他署,有以姓名署、以字署、以官衔署。“某官某”逐渐成为文献署名的一般体式。就书写方式而言,写本诗歌的署名与印刷文本相比更为复杂、随意、多样。我国古典文献独立署名的出现和体式的确立与我国学术发展和文体发展的历程密不可分,每种署名方式背后都是一部学术史和文化史。  相似文献   

6.
与单一墓主的墓志题式相比,夫妻合志的复杂性在于墓主的二人性,既然墓志是两人合志,那么在首题中理应兼书两人,但中国古代夫妻合志的首题书写经历了题不书妻到夫妇双标的演变:合志题不书妻,明代以前是常例,明代以后成为特例;合志首题夫妇双标,明代以前是特例,明代以后变为常例。以明为界,夫妻合志首题的书写发生了一个转换。寻究转换的原因,主要有二:服母丧制度的变化;文体自身完善的驱动。  相似文献   

7.
千唐志斋博物馆新藏一合形制特殊的卢公亮夫妇墓志,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就形制而言,它是一合龟形墓志;就家族而言,是唐代望族家世和望族婚姻的集中体现;就科举而言,涉及唐代影响最大的长庆元年科举案;就文学而言,卢公亮原本是一位诗人,值得进一步钩稽;就撰者而言,志文撰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殷尧藩,铭文撰者是卢公亮的再从弟卢罕,因而这是一篇志铭分撰的墓志,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文章体式.  相似文献   

8.
现存的奚族碑刻共有7件,其中有唐代碑刻、墓志各1件,辽代碑刻1件、墓志2件,金代墓志2件。这些石刻史料是研究奚族的第一手的宝贵史料。本文对这些碑刻的出土情况、形制、内容、著录情况等略加说明,并阐述其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新近发现的席夔墓志是唐代重要的诗人墓志,不仅可以明确席夔的生卒年、家世、科举、历官等生平信息,对研究其文学成就和交游往还也有重要价值。首先,墓志揭示了席夔的文学家世,祖父席豫为唐代著名文学家,与张说、韩休等人关系密切,为文为官备受推重;表兄李舟是唐代著名散文家、音韵学家,与梁肃、杜甫、岑参、刘长卿皆有交往。其次,从墓志评价及席夔现存文学作品可知其文学创作与科举、仕宦经历息息相关;与其有文学交往者如韩愈、白居易、元稹、刘禹锡、陆畅等皆为中唐文坛的扛鼎人物,呈现出中唐时期特定的文学环境。再者,墓志撰者陈讽是中唐时期代表性诗人,书者裴潾是唐代重要的文学家兼书法家,亦是席夔墓志重要文学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新出土文献中,唐代墓志铭数量最多。在墓志铭的诸种特性之中,家族因素是重要的方面,探讨墓志铭的家族因素和传记文学的关系,是新出土唐代墓志研究的重要课题。结合墓志志主与撰者身份进行综合考察,唐代墓志在文体属性与家族属性方面的紧密联系主要表现出三种情况:一是文学家自己撰写的墓志铭,这是特殊类型的自传文章;二是家人或族人撰写的墓志铭,更能体现出家传的特点;三是夫妻之间撰写的特殊墓志铭,具有家族与婚姻的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近年来出版的唐代墓志资料,补充孟二冬<登科记考补正>一书中尚未记载且年份确知之进士出身者二十一人,原列附考现确知年份之进士二人,年份移正、更正姓名之进士各一人.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的中古时期,墓志铭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呈现出完备的文体形态,形成了特定的书写规则。首先,中古墓志铭是由多重载体构成的特殊体制,至少存在文本、书法与实物三重载体。其次,中古墓志铭的文体特征表现为志铭分撰现象更加凸显,墓志与诗体进一步交融,铭文的体式逐渐丰富。再者,唐代墓志铭的书写规则主要有逐步完备的题款、偶尔出现的注文、特殊的平阙格式。最后,墓志铭的集本与石本文字书写方式有所不同,比较集本与石本,更有助于我们把握墓志铭的文体特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根据原拓本,校勘《翁牛特旗志》收录的《辽萧孝恭墓志》志文,订正了原拓本的错误。关键词:辽代;墓志;校勘  相似文献   

14.
以新出土的李商隐撰并书《王翊元及夫人李氏墓志铭》为依据,对李商隐的诗文、"诔奠之辞"、书法艺术以及在墓志中运用的异体字进行了研究,并对墓主唐代云麾将军、右龙武将军知军事、兼御史中丞上柱国太原县开国公王翊元的家世和生平进行了考证,可补史之所遗。  相似文献   

15.
契丹文化渊源地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正是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接壤地。契丹人从游牧到定居,再到从事大规模城市建设活动等,都伴随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与交流。辽上京临潢府是首个从草原崛起的大型城市,而现在的辽上京博物馆则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个以展览辽代皇城为主题的博物馆。辽上京博物馆馆藏文物中的壁画和墓志是其特色。辽上京博物馆收藏的滴水壶辽墓壁画是辽代壁画代表性作品。另馆藏的20多方墓志中,韩氏家族墓志是馆藏精品之一。这些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馆藏文物更是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相似文献   

16.
据存世资料统计,宋代自撰墓志铭共有33方,现存计有18方。自撰墓志铭虽非宋代墓志铭撰写的主流,但在两宋时期不绝如缕。自撰墓志者有的曾身居高位,有的一直宦海低迷、困顿下僚,还有的终生居于草野。这些墓志铭,有的形式自由、内容简单,也有的中规中矩,与他撰墓志无异。撰者之所以直面自己的生命,或借自撰墓志表达一种超脱生死的豁达境界,或是理想与现实反差下的牢骚之语,抑或是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墓主的自我释放,乃至表达易代之后"遗民"的心态等,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此类文献的历史书写方式颇耐人寻味,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17.
辽代金银器种类丰富,制作工艺也非常成熟。通过对辽代金银器制作工艺做分类介绍的同时,将辽代与唐代的金银器制作工艺进行对比,探析辽代与唐代在金银器制作工艺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新发现的颜真卿撰《康阿义屈达干墓志》是一方唐代突厥世族的粟特人墓志。康阿义屈达干是安史之乱前后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关联着唐代两个最大的政治动乱,对唐王朝而言,他是外族忠臣的代表。《康阿义屈达干墓志》记述的康氏的名字和族源,涉及突厥内乱与康氏归朝、康氏与安史之乱、康氏与代宗幸陕等重大历史事件与民族问题。颜真卿为康氏撰写墓志与康氏之子康没野波在平原之战中保全颜真卿有关。  相似文献   

19.
帛书是以丝帛为书写材料的文字构件。春秋战国时的帛书多涉占卜之事,楚帛书则更注重书法的独特性。从帛书到蚕茧纸书再到纸张书法之路揭示了中国书法的独特性,在柔质材质上书写的惯性直接刺激了书法家的想象力,并促使书者在多元性书法载体上的书写尝试,在衣服上书写的现象即为这种书写惯性的一种自然延伸形式。衣书出现在南朝时期,并发展出一种专门在女性裙带上书写的品类,又在此基础上延伸出一种书领巾书法形态。领巾书与裙带书具有强烈的风俗性价值,并对后世时装业的展示方式有影响。绢帛书在非人体形态上的方法还包括扇书。题扇书以及书裙带的习惯承续了中华文化中较为隐秘而优雅的元素,展示出一种阴柔温婉的审美格调,人们仍可在当代大众表演、广场艺术和行为艺术风潮中寻找到古老的裙带书的传世形式,裙带书在商业书法领域更是获得了较大的存在空间。  相似文献   

20.
周绍良、赵超主编的《唐代墓志汇编》及《续集》收录五千多方唐代墓志,其中宫女墓志一百多方,占近2%。这些亡宫墓志涵盖二至九品及失品、无品的宫女。墓志简洁明了,概括了宫女从入选到丧葬的一生,但不少墓志语言相同或仅简单修改丧葬年份,体现出浓厚的形式主义文风及程式化特点。在唐代亡宫墓志铭中,有些明确标明了职位和品阶,如刀人、典灯、司制、司设、典饩、才人等;另有品阶的亡尼宫如七品尼、八品尼等,其他则泛称宫人。大多数宫女都有品阶,最高为二品,低者为九品,岁数从20岁到85岁不等,然而这些墓志铭的书写并没有太大区别,常见格式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